東經138度57分;北緯35度31分,水深270米。
2017年10月12日,船長鄭琨中校率領“新南京號”驅逐艦來到一塊完全陌生的水域。這是北加裏曼丹油田開始產油之後,東海艦隊船隻來到緯度最高的水域。
新南京號是2013年4月從位於原印尼馬魯古海峽的港口得那地外海打撈上來的前中國海軍南海艦隊171號導彈驅逐艦,現為地球防衛署所屬噸位火力最強大的軍艦之一。這要得益於新南京號末日時並不是戰損,而是莫名其妙的在一個水深僅僅120米的良好港灣內打開水底閥自沉的結果,據後來分析,佷可能是171號驅逐艦艦長通過通訊知道全球核戰已經爆發,為了盡可能完整保存這艘可愛的軍艦而做的緊急行動。
由於171號驅逐艦是有準備的自沉,沉水前武器動力係統都做了良好的密封,所以出水之後的整修工作也進展的異常順利,僅僅用了兩年另四個月就回複了90%的動力和45%的戰力。目前除了相控陣雷達係統還不能使用被一部多普勒海空掃描雷達取代之外,大部分電子係統也被更換、恢複。在171號驅逐艦開始執行巡邏任務之前,被地球防衛署首席執行官趙旗命名為“新南京號”,首任艦長鄭琨中校。
船長鄭琨看著在穩穩站在船頭用六分儀在測量本艦位置的大副姬普米那黝黑的麵孔,不禁想起自己當初做海圖員時被老船長趙旗手把手的傳授同樣技能的情景,臉上不由露出一絲微笑。
是啊,從“末日”以來已經過了漫長的整整十年,自己也從21歲的海圖員成長為一個駕馭具有強大火力和戰鬥性能的巡邏驅逐艦艦長,時間過得多快啊!連姬普米這個從巴布亞新幾內亞山林裏救出的幾乎變成野人的小夥子也成了這艘軍艦的一名優秀軍官,想到這裏,真有恍如隔世的感覺。
“報告艦長,目前我艦位於東經138度57分;北緯35度31分,水深270米。我艦航向270,航速12節。”
“……不對,海圖不會有錯。這裏不應該是海麵,本來有一座著名的山。”
“是的艦長,根據海圖記載,這裏原來正是一座巨大的休眠火山的山頂位置。那座山在一個狹長的大島嶼中部,海拔3776米,最後噴發時間1707年,它的名字叫做富士山。”
船長鄭琨苦笑著搖了搖頭,“我們正在一座海拔3776米高的山峰頂上270米高度巡航?笑話!新南京號成了飛艇了!”
“向廣州基地發報谘詢,是否我們的方位測定錯誤。”
在發報谘詢的時刻,船長趙旗從記憶中搜索出和這座山有關的地理概念。這座山所處的大島名字叫做本州島,和附近幾個小一些的島嶼四國、九州、北海道等共同組成一個國家,名字叫做日本。但是目前,新南京號所在的海域通過雷達掃描附近數百海裏的海麵,卻絲毫沒有陸地的影子,難道這座巨大的島嶼,和西北太平洋海域最高的山峰突然從人間蒸發?
“報告艦長,基地回電,我們的位置測定沒有錯誤。基地要求我們調查這一代島嶼的去向或消失原因。”
“回電,接受命令。”
“雷達長,升起天線,注意搜索最近的陸地距離方位。”
“航空長,準備起飛雙人撲翼機兩架,保持飛行高度2600米,向東北和西南兩個方向搜索陸地。”
“二副,留在聲納室,繼續通過艦側聲納連續測定水深。並且搜索日本海溝的位置深度。”
“報告,主動聲納探測距離不夠,請求發射火箭深彈一發,進行地震探測。”
“好,距離2100米,方位141.7,定深250米,火箭深彈一發,可以發射。”
…………
…………
“報告,地震檢測沒有發現日本海溝,海底地形顯示從我艦位置向東形成連續海坡,在180海裏的範圍內從水深250米向水深3700米呈過渡性地形分布……”
“報告,雷達沒有發現距我艦300海裏以內陸地跡象。”
“報告,1號撲翼機向西北方向沒有發現陸地,向北600海裏左右發現冰雪覆蓋的大陸。”
“報告,2號撲翼機向西南75度方向450海裏附近發現大型島嶼,向西45度方向480海裏附近發現大型半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