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發展中國家中,印度把2007年定為“寬帶年”(Year of Broadband)。在此前10年時間裏,印度網絡用戶一直保持增長趨勢。印度先前還出台了旨在提高網絡基礎設施的《寬帶政策2004》(Broadband Policy 2004)。這份政策的頒布,為印度的網絡基礎設施建設打下了良好的政策基礎。在此後的幾年裏,網絡基礎設施建設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中國也先後推出多項政策,扶持鼓勵互聯網的發展。
麵對美國等國家挾持技術優勢全麵傳播本國的價值觀、商業理念和大眾文化的態勢,世界各國采取了不同的應對策略。這些應對策略大體可以分三種:
(1)追隨及同化策略
以日本、韓國、新加坡等為代表的采取追隨及同化策略的國家,多數均有殖民統治或者被占領的曆史,在政治經濟製度上已經初具西方化的基礎,其主導國家經濟的階級或集團的利益與西方國家已緊密聯結,意識形態上已認同西方價值觀。超越策略的采取通常是基於政治和文化的對抗。比如以前以蘇聯為首的東歐社會主義陣營,試圖通過高度集權的國家政治製度、計劃經濟體製和區域國家聯盟,用指令式集中資源的方式同西方競爭,以便在一個壓縮的時段中超越西方。直至20世紀80年代末,計劃經濟基礎瓦解、國家政治製度改變、區域聯盟解體,宣告了超越策略的終結。隨即這些國家紛紛轉向追隨及同化策略。
(2)分離策略
所謂分離策略,是對於西方化和現代化的懷疑或排拒。分離策略的實施往往表現為對本國意識形態和傳統價值的堅守。塔利班政權統治下的阿富汗可以說是這一策略的執行者。當這些國家在全球化和現代化的衝擊下,社會原有結構的承受力達到極限之時,分離策略是舒緩內部危機的辦法。
(3)選擇及參與策略
選擇及參與策略是應付全球化趨勢采取的積極而審慎的態度。其內涵是:激勵市場經濟活力和保持國家宏觀調控相結合、擴大國際市場參與和適度的貿易保護相結合,以高度集權的政治統治維持社會穩定、必要的行政效率、國家信用和社會公平。通過選擇采用適合本國國情的現代科技、管理、製度而有步驟地參與全球化進程。采取這一策略的國家,在科學技術發展等方麵大量學習引進、急速發展以積累國家經濟實力;在製度文明層麵堅持基本的政治製度,謹慎吸收選擇、漸次改革試行;在意識形態、文化價值層麵堅守既定的世界觀和價值觀,利用民族傳統資源,排拒資本主義化或西方化。這種策略實際上被許多發展中國家所采用。
綜上所述,不論當前世界互聯網的格局如何,也不論將來世界互聯網格局有什麼變化,全球傳播網絡已經使各國互惠。比如,歐洲視覺新聞交換組織等已在幾十個國家間執行了提供新聞片段的協定。即時新聞報道現已成為全球新聞業的追求目標,全球化新聞在全球性生態問題、金融危機、區域衝突、跨國犯罪等方麵的報道顯示了預警作用,也積極傳播了國際和平、環境保護、科技進步的觀念。正是在這個意義上,傳播媒介體現著越來越多的共性。也正是因為這樣,全球各國都推出政策措施,支持鼓勵本國新媒體的發展。
(二)控製有害信息
以互聯網為核心的網絡傳播時代,海量信息在虛擬世界中流動是其最重要的特征之一。如何吸收及利用有用和無害的信息、控製攔截有害的信息,從而保證本國網絡的安全成為世界各國的要務之一。
世界各國都有對有害信息的定義,英國的定義比較有代表性。英國把有害信息分為三類:一是非法信息,指危害國家安全等國家法律明令禁止的信息;二是有害信息,比如鼓勵或教唆自殺的信息,雖然沒有納入到非法的信息範疇裏麵,但是它已經是可能引起危害社會和個人的不良信息了;三是令人厭惡的信息,比如色情信息或其他令人反感的信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