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神一出,四夷臣服,就連鄧奉都有些後悔操之過急。然而他現在別無退路,就隻能硬著頭皮打這場仗了。本身他自己就是底氣不足,他帶來的漢軍又是心係漢室,自然是節節敗退,毋庸置疑。而這不僅僅是耿弇的勝利,更是皇太子劉彊的勝利,他用他的胸襟和氣度,贏得了群臣擁戴,萬民景仰。
郭氏聽著前方的戰報,心裏總算是安慰一些。劉秀在這時候也醒了過來,隻不過口不能言,身不能動,朝臣們紛紛奏請太子早登大寶,劉彊一一的都給駁回了。
“娘娘要不要去勸勸太子,陛下這個樣子再理朝政已經是絕對不可能了,國不可一日無君。”
“隻要陛下活著一天,太子就不會登基,這是他的堅持,我能理解。”郭氏知道劉彊的心結,現在這樣尚且覺得愧對自己的父親,讓他稱帝,還需要一個契機。至於到底是什麼樣的契機能借口劉彊的心結,郭氏自己其實也還沒有想到。
“可是娘娘,以太子的身份監國,畢竟不夠名正言順,並不是長久之計啊!”
“隻要你們君臣一心,其實並沒有那麼嚴重,我相信太子。他在關鍵時刻能請出耿弇,就已經贏了天下人的心,心之所向,又何必爭一個名位。”
梁蕭啞然失笑,“娘娘倒是看得通透了。”
“多謝太傅讚譽。”
“陛下突然清醒,我還以為朝廷上定要起些紛爭,卻沒想到,竟然全部都是呼籲太子登基的聲音。”
“太子對人一片赤誠,他很自然就能收攏那些二世祖的心,太子屬官繼而又影響了他們的父輩。最主要的是,紛擾這麼多年,所有人都渴望過上安寧的日子,享受一下勝利的果實。太子是個可以守成的君王,他們自然沒有必要為了一個癱瘓的皇帝,在挑起紛爭。甚至我相信,很多人是真心的希望名分早定,而不是趨奉太子的權勢。”
“太子那份氣度,的確是能令人折服,這一點,娘娘最要感謝的人,可是嚴光。”
“你不是派人請他進京了嗎?”
“他已經不再原來的地方了,可能是躲著我們。”
“隨他吧,他是個灑脫的人,他想見你們的時候,就會出現的。我想去看看陛下,聽說陛下剛醒來的時候很排斥太子,現在也習慣了。”
“那我跟你一起去吧。”
兩個人能一起走一段路已經十分難得了,雖然沒再說話,但是都能感覺到一絲暖意。郭氏並不知道劉秀這樣活著,對他來說是不是一種折磨,但是她一定會讓劉秀順其自然的活下去,這樣,她的兒子就始終都有父皇。
劉秀怒瞪著她,郭氏並不著惱,也沒有愧意,成王敗寇而已。自己當年在北宮獨自淒涼的時候,他不是一樣跟陰氏過著快活日子!經過這一遭,誰也不欠誰了。
“不管劉衡是不是陰氏殺的,我都沒動她,隻等到劉禮有了封地,我就讓她出宮。耿氏我也不會把她怎樣,但是劉倉不是個省心的,我不能給他好的封地。然而,隻要他們不謀反,我都會讓他們好好的活著,陛下盡管放心。”
劉秀口不能言,心裏卻明白,他現在是不放心也不行了。周圍都是皇後的人,太子雖然有幾分孝心,但是他更孝順他娘。自己一世英雄,竟然落到這般田地,還不如死了算了。
“陛下也不必一心求死,還不如留著命好好看看你的兒子們,看看你心愛的兒子,是不是真的強過我的兒子。”
郭氏本來不想多留半刻,突然又想起一事。
“對了,匈奴上了請求和親的奏章,我想彊兒應該已經告訴你了。不過,你大概還不知道,彊兒已經把他駁回了,他是不會犧牲自己的妹妹來換取一時的安穩的。大司馬的傷勢已經有所好轉,彊兒命他還是在原地養傷,等到痊愈之後,繼續領命出擊匈奴。我的兒子不怕任何人謀反,這是你永遠都不敢奢望的自信和膽識。你一定要長長久久的活著,看著我的兒子怎麼讓這個國家越來越強大。”
郭氏說完就出去了,從此以後再也沒有踏入過廣德殿。而除了太子,再也沒有任何人來探望過他,有些人是不想,有些人是不敢,總之,劉秀再也沒有見過除了劉彊之外的兒女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