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二年,皇太極率後金兵從薊鎮破邊入關,至三年春先後據遵化、永平、灤州、遷安四城。一度打到北京城下,朝野震驚。
同年,李自成在榆中(今甘肅蘭州榆中縣)兵變造反。
崇禎三年,袁崇煥被以“謀叛”罪論死。
同年,張獻忠在陝西米脂起兵造反,自號八大王。
崇禎十四年,張獻忠大敗明軍於開縣黃陵城,長驅出川,領著十萬大軍逼近襄陽。
此時忠王府裏的兩個小王子都已長成,一個十八歲,一個十五歲,武藝不敢說是頂尖的,也是騎在馬上驍勇如虎的小夥子了。
聽說有賊兵要包圍襄陽,朱由東和朱由傑都搶著要帶人去解襄陽之圍,不能讓外公家陷落賊手。
經過數十年的經營,忠王府裏至少有了兩萬精兵,且都配備了新式武器裝備,還有兩千人的特種兵團。絕非那流寇草台班子一樣的所謂大軍所能比,兩個小的自然不把那十萬大軍放在眼裏。
儀貞卻是隻笑不語,盡力壓著兩個兒子,不過幾個時辰,便接到自襄陽左府來的飛鴿傳書,知道襄陽城中早有準備,左維明這幾年散盡家財,與城中趙杜王桓幾家一道,招募民兵,加緊訓練,就是為了守衛家鄉不為流寇所襲。
如今城內至少有兩萬兵力,且襄陽城上下一心,保家守土,士氣如虹,那張獻忠外來流匪,如何能攻破有鐵城之名的襄陽?
果然張獻忠領著亂哄哄的軍隊,在襄陽城外圍了一天,見河寬城堅,守城的又是左維明,自然鬥誌全無,便把目光轉向其它好啃的骨頭去了。
張獻忠這幫流寇出身的所謂義軍,其實也都不過是打著個幌子,好有名目燒殺搶掠罷了,象名門望族,王府世家最容易成為他們的目標,襄陽城铩了羽,這左近不還有個忠王府呢麼?
且這忠王府又不在荊門縣城,連個明朝守軍都沒有,就那幾個王府侍衛,又能濟得甚事?
正好帶著大軍,把王府一抄,男的殺了,女的留著,寶貝抄了,豈不是妙得很!
年初,那李闖把在洛陽的肥豬福王朱常洵給宰了,從福王府裏抄出來的金銀可把李闖那老小子給吃美了,好些年的軍費都特娘的有了著落。
原來這朱常洵就是當年和朱常洛爭皇位的鄭貴妃之子,鄭國泰的親外甥,當年不情不願地到洛陽就藩,在洛陽王宮中可勁地花天酒地吃喝玩樂,河南連年旱蝗大災,流民四散,福王府仍舊收斂賦稅,連基本的賑濟樣子都不帶裝裝的。
故而李自成攻下洛陽,莫說洛陽軍民,就是福王府的守兵也逃了大半,哪個肯替他這昏王賣命,朱常洵的兒子朱由崧年輕跑得快,先溜之大吉。
可朱常洵吃得腦滿腸肥,體重三百多斤,逃也沒處逃,躲也躲不掉,被李自成手下一捉一個準,見了這流寇大王,也不想自己的宗室體麵,跪地磕頭那個如搗蒜啊,就這李自成也沒饒他一命,命人把這福王當豬宰了,與鹿肉同煮,闖部同食,名為“福祿宴”。
張獻忠打得好算盤,也沒好生在荊襄之地打聽打聽,就興衝衝傻乎乎地派了先頭部隊衝著荊門忠王府而來。
結果還沒到荊門,就給人在半路伏擊,兩萬先頭軍隻餘了幾百人,其餘都死傷潰散,逃比飛快。
待細一打聽,哎媽呀,這忠王府可是塊更惹不起的硬骨頭,人家那裝備,那兵將,用老百姓話說都跟天將下凡似的,據說還是忠王府裏年僅十八歲的小世子帶的娃娃兵!
這太不科學了哇!
哎,咱這幾下莊稼把式,還是別去惹事了吧…
張獻忠肉痛了好一陣,想著荊門也去不得,不如去武昌碰碰運氣,就不信自己的人品比不上李闖?就碰不到跟福王一樣錢多人慫的藩王來撈票大的?
事實證明張獻忠這手欺軟怕硬是對的,這大胡子帶著他的兵馬,一路燒殺搶掠,到了武昌城,這時他的人品突然爆棚了。
原來武昌城裏的楚王也跟福王是一路貨色,都是死要錢的主兒。
聽說賊兵將至,城中守軍想著要招募人馬抵擋,想讓占了大半個武昌城的楚王拿點軍費出來,楚王那個肉痛啊,心肝肺痛啊。就是不舍得,好說歹說,才拿出一把椅子來,說是皇賜的古董,拍賣了可以當軍費使喚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