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5章 未成年人嚴重不良行為的預防(1)(1 / 2)

一、夜不歸宿父母憂

案例舉要

於××在上學期間一直是一位懂事的女孩,按時上課,按時回家,是老師公認的好學生、父母疼愛的好女兒。可是,這天晚上,父母都吃完晚飯了,於××仍沒回家,於是家人連忙打電話問她的班主任和幾位要好的同學,都說不知道她去哪兒了。父母擔心極了,連忙又向所有的親戚打電話詢問,準備如果仍然沒有音訊就去報警。第二天一早,於××回來了。經父母盤問,才知她下學後經過電影院時,碰上有人在退票,而上映的幾部電影又是她非常喜歡的國外大片。她思想鬥爭了半天,還是決定看電影。看完通宵電影,天已經亮了。聽到這個解釋,父母的心放下了。父母對她進行耐心的說服教育:一個中學生不能獨自在外夜不歸宿,這不利於第二天的學習,更容易發生意外侵害。於××聽了,也感到有些後怕,她向父母和老師保證,以後決不再夜不歸宿,以免讓父母老師擔憂。

由案說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規定,未成年人夜不歸宿的,其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其所在的寄宿製學校應當及時查找,或者向公安機關請求幫助。收留夜不歸宿的未成年人的,應當征得其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的同意,或者在24小時內及時通知其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所在學校或者及時向公安機關報告。未成年人夜不歸宿應該引起父母的注意,尤其對偶爾一次的夜不歸宿,要及時查明原因。因為未成年人正處在對未知事物獵奇的年齡,容易因為好奇而導致一些不必要的麻煩產生,父母的及時幹預和教育,會避免悲劇的發生。

二、打架鬥毆是違法行為

案例舉要

穆×是初二的學生,父親早年病故,他自小就生活在單親家庭裏。媽媽再婚後不久也由於意外事故撒手人世,繼父不但脾氣暴躁,而且嗜酒如命,每次喝醉了酒,都要對穆×暴打一頓。日子一長,穆×也習以為常,並且還漸漸地染上了他繼父的這種壞習慣,變得刁鑽古怪,性格偏激。他在與同學相處時愛搞惡作劇,同學稍有不滿他便仗著身體強壯對同學揮拳頭,且髒話連連,引起同學們強烈的不滿。學校和老師對經常打架的穆×多次進行教育,效果都不明顯。

通過走訪和調查,班主任了解到穆×的身世,於是找到穆×的繼父多次談心、交流。對他說:父親是孩子的一麵鏡子,穆×經常在學校打架動粗,其中家長的示範行為起了很大的影響作用。如果幫助孩子改正鬥毆的惡習,老師和家長需要共同努力。穆×的繼父聽完後說:“過去是我不對,我不會再這樣對待穆×了。”

在老師的幫助下,穆×的繼父改變很大,他密切配合老師,主動關心、教育穆×。穆×非常受感動,他身上的惡習一天天在減少,學習也有了很大進步。穆×已經下了決心,要團結同學,決不再打架鬥毆,爭取做老師眼裏的好學生、繼父眼裏的好兒子、同學眼裏的好朋友。

由案說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規定,打架鬥毆、辱罵他人是未成年人不得有的不良行為。打架鬥毆容易造成人身傷害。如果把別人打傷了,不僅要承擔民事責任,而且還會受到來自學校的行政處分,影響自己的前途。如果在打架鬥毆過程中造成對方重傷或死亡,那麼還有可能被追究刑事責任。如果別人把自己打傷了,不僅痛苦,還會耽誤學業,一旦造成更加嚴重的惡果,豈不要抱憾終身?未成年人身邊大都是同學、老師、鄰居,這些人都有可能成為自己的良師益友。如果因為喜歡打架、罵人而失去這麼多的朋友,自己就會在社會中日益孤立。基於以上原因,青少年朋友一定不要打架鬥毆,應在日常生活中嚴格要求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