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湘鄉某竹林,一座大雄寶殿昂然挺立,彌勒佛像前,一位身穿白衣的僧人正在用抹布勤快的擦拭著佛像的肚皮。這時,僧人的背後傳來一聲圓潤的偈子:“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台;時時勤拂拭,莫使惹塵埃;師傅很勤快啊。一位身著華麗的女子站定在僧人身後,白皙的麵孔柳葉眉,水汪的眼睛,確實算得上是一位佳人了。
可惜的是這番容貌對僧人來說似乎並沒有多大影響,僧人一邊擦著佛像一邊回答道:“韋施主既然知道這首偈子,想必對‘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這四句話不陌生吧”少女不懈的掃了僧人一眼,目光中有些鄙視說道:“我當然懂,怎麼?大師傅想勸我放下心中的仇恨麼?”僧人頓了頓,放下了手中的抹布,轉過身來麵對著韋姓姑娘,咋一看僧人眉清目秀,整個麵容透出一種淩然之氣,出家可惜咯。
僧人雙手合十,對韋姓姑娘說:“大師不敢當,也不是想逃避對令尊所犯過的殺業,隻是施主心有恨,固然不好”韋姓姑娘不耐煩的擺了擺手,生氣的譏諷道:“葉城,你少在這裝什麼大師了!我父親的死,我心中有仇恨,還不都是因為你麼!我也不想和你討論什麼佛法”
原來僧人本名葉城,五年前憑借一身本領加入太平天軍。三年前,也就是1862年,曾國藩的弟弟,曾國荃在太平天軍叛將韋俊的帶領下差點攻陷天京。已經身為天平天軍一方戰領的葉城惱羞成怒,一個人潛入曾營,取下了韋俊的首級。
而韋姓姑娘,韋晴,就是韋俊的愛女。前後五年來,葉城殺人過萬,為的就是榮華富貴,可惜就在1865年,葉城被曾國藩所抓,兩人相見時,曾國藩卻勸葉城歸順朝廷,為朝廷效力,接著兩人便侃侃而談。五年來,葉城高傲自滿,鋒芒畢露,從來沒服過誰。但是當晚卻被曾國藩的胸懷和智慧所折服。尤其是曾國藩的那句”世人的聰明才智,相差都不是很懸殊,此暗則彼明,此長則彼短,成大事者,以多得助手為第一要義。“讓葉城自己有很大感悟,於是便由曾國藩隨便處置自己。最後曾國藩見自己無心為朝廷效力,便放自己走了,不過當時在也稱自己臨走時,曾國藩還勸自己希望自己能有一番成就,讓葉城大為感動。
之後,葉城剃頭出家,來到湘鄉,一心鑽研佛法,不問世事。而韋晴得知自己的殺父仇人在此地的時候,立即趕了過來,使人能夠成為父報仇,和葉城大打出手。隻是韋姓學藝不精,第一次以失敗而告終,但後來的每一個月,韋晴都還會再來,一副不為父報仇不肯休的模樣。
葉城放下合十的手掌,看著這個倔強的姑娘,將近一年了,對方連連找上自己比試,不曾停歇,這份孝心讓葉城很是感動。看著那令人憐惜的蒼白的麵孔,自己這個出家人還是動了凡心哦。想到此,葉城心一橫,提起腳步,向韋晴貼去,發起首次的進攻。她想自己死,那便死吧!
輕移三步,便到了韋晴麵前,葉城一掌蓄力拍向韋晴腰部。韋晴不退反進,雙手貼著葉城攻擊的縫隙,使勁拍向葉城的胸口。此時葉城的雙掌正好急忙收回,胸口受到了重擊,葉城隻覺得嗓口一陣腥味,鮮血由口噴出,身子就到飛了出去,落在了離這裏大約有六十米遠的地方。韋晴顧不得心中的奇怪,飛快的向葉城移去。
葉城使勁的揉了揉胸口,暗歎道“真疼啊,這妮子下手真狠”,吃力的站起身來,才發現自己早就出了竹林。身後就是斷腸崖。之所以叫斷腸崖,是形容懸崖的險峻,就像小鳥飛翔崖底也照樣肝腸寸斷的意思。這時,韋晴已經來到了葉城的眼前,看著眼前受傷的葉城,韋晴心裏很複雜,自己終日習武就是為了為父報仇,現在終於可以手刃仇人,一掌將他打傷,欣喜的味道卻一點沒有,甚至還有些難過。自己這是怎麼了?
葉城察覺到了韋晴的一絲變化,‘自己不該讓她為難啊’想到這,葉城傾盡全身的力氣轉身跑向懸崖邊上,“唰”的一下跳下了斷腸崖!韋晴暗叫一聲不好,匆忙的追上去,但明顯已經完了,葉城已經跳了下去,她激動的大喊道“混蛋!”
處於半空中的葉城聽見韋晴的喊聲,回頭貪婪的看了韋晴最後一眼,大聲的喊道“對不起!”隨後葉城便被懸崖的黑暗所籠罩了。
韋晴聽著懸崖邊來回回蕩的的聲音,那一句句的“我愛你”曆曆在耳。看著葉城在自己的視線裏慢慢變淡直至沒有,韋晴慢慢蹲下身子,蜷成一團,也不知道在想些什麼。良久,韋晴含著淚水看著斷腸崖的崖底,喃喃道:“父親死了,你也死了,我活著還為了什麼?”
葉城隻覺得身子在不停的下墜,像是下麵有什麼東西在吸引著自己一樣。突然感覺眼前一陣刺亮,身邊的氛圍開始喧嘩起來。努力的睜開眼睛,卻發現頭頂上是藍色與白雲混雜的天空。“嗯,這是怎麼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