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曾出過一位著名學者嶽柱,小時候,他家境貧寒,但聰明好學,遇事總愛動腦筋。他讀書時私塾先生叫營邱子,由於對元朝的統治深為不滿,卻又無法擺脫,於是常借酒澆愁,聊以苟生;對那些拜讀於自己門下的紈絝子弟毫無栽培之意,漸漸地養成了懶散的習性,還經常在課堂上打瞌睡。

學生中有一個小朋友卻大有意見,他就是嶽柱。他打聽到營邱子過去博學多才、為人師表,可現在為什麼老愛打瞌睡,對學生不負責任呢?他決心解開這個謎。

有一天,上習字課,營邱子叫學生按字帖寫字,自己伏案便睡,這下課堂裏就亂了套。這些富家子弟自由慣了,有的拿出早已準備好的蟋蟀,進行逗玩;有的嬉笑追罵;有的在習字本上畫些烏龜王八什麼的。嶽柱趁眾學生鬧得起勁時,悄悄走到講台旁,搖醒正在瞌睡的營邱子,低聲問道:“先生,您為啥老是打瞌睡?”

營邱子正在做白日夢,朦朧中被嶽柱搖醒,真有點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迷迷糊糊看了一下四周,又習慣地摸摸自己的腦殼,故作神秘地回答道:“我是到夢鄉去見古聖先賢去了,就像孔子夢見周公那樣,然後將古聖先賢的教訓傳授於你們。”說完便搖頭晃腦地吟起:“采菊西籬下,悠然見北山。”

“不對呀,應該是‘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嶽柱糾正道。

營邱子歎息道:“茫茫人世,芸芸眾生,人妖不分,何分東南西北。”

嶽柱知道營邱子所謂的夢中托言純屬謊詞,至於營邱子故作糊塗的緣由他也能領悟一二,他想讓營邱子改掉打瞌睡的壞毛病,左思右想,終於想出了一個好辦法。

第二天上課時,當營邱子正搖頭晃腦地讀著:“世間行樂亦如此,古來萬事東流水……”忽然發現嶽柱也在打瞌睡,便大聲嗬斥道:“懶惰成性,真是朽木不可雕啊!”可嶽柱卻不慌不忙地站起來說:“先生,您冤枉人了,我是在學習呀!”

營邱子更怒了:“明明是打瞌睡,還敢詭辯!”

“真的,我到夢鄉去拜見古聖先賢去了,就像您夢見古聖先賢一樣。”

營邱子有意刁難嶽柱,問道:“古聖先賢給了你一些什麼教訓?”

嶽柱從容笑道:“我呀,見到了古聖先賢,就問他們:‘我們的先生幾乎每天都來拜望你們,你們給了他些什麼教訓?’但他們回答:‘從未見過這樣一位先生。’”

營邱子聽了,頓時瞠目結舌,繼而滿臉羞愧。沒想到一個身高齊腹的孩子,竟能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的辦法,揭穿了自己的謊言。從此,他改掉了打瞌睡的壞毛病,對嶽柱更是悉心栽培。

任何人都可能犯錯誤,除愚蠢的人外,誰也不想堅持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