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天地不仁。。。”
楊峰望著眼前如此奇妙獨特的一幕,除了喃喃自語外,簡直無法相信所看到的一切。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這句話,出自與古代地球華夏文明中的《道德經》第五章,原文節選是“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天地之間,其猶橐龠乎?虛而不屈,動而愈出。多聞數窮,不如守中。”
如果翻譯成白話的意思就是:天地是無所謂仁慈的,它沒有仁愛,對待萬事萬物就像對待芻狗一樣,任憑萬物自生自滅。聖人也是沒有仁受的,也同樣像芻狗那樣對待百姓,任憑人們自作自息。天地之間,豈不像個風箱一樣嗎?它空虛而不枯竭,越鼓動風就越多,生生不息。政令繁多反而更加使人困惑,更行不通,不如保持虛靜。
當今人類早就步入了星際時代,失去了往日宗教信仰的普通人,紛紛開始尋找各種無須偶像的哲學來進行寄托,所以不但讓憐憫博愛卻又一針見血的野獸派理論--亞當教派大行其道,也有不少叛逆期的少年和思想家,渴望從古代哲學中獲得對人生的理解。
楊峰也是其中一個,當他還沒接觸到安德森倡導的亞當學派時,曾經有一段時間深深沉浸在古代華夏文明中的哲學理論裏,所以當他看到這十個字的時候,心頭震撼可想而知。
“難道,難道這裏早就有人類來開墾過了?!”他迷惑地望著這個星球上欣欣向榮的野生環境,以及毫無人類活動反應的通訊裝置,不由感到一陣茫然。
因為如此神秘的星球,不但大違自然規律地維持了恒溫,甚至還擁有豐富多彩的生命資源,或許稍微開發一下,還能發現什麼矽礦之類的寶藏,若說從沒人來過還情有可原,但既然有人來過,甚至還留下了到此一遊的痕跡,卻沒有出現任何開發的跡象,簡直就和那些貪婪的殖民賭徒行徑完全不符!
就算這個星球完全沒有可資利用的礦產,可就靠它適宜人類居住的環境,以及這麼奇妙的自然現象,絕對可以吸引大量觀光客和聯邦科學院的興趣啊!
“難道在這個星球上,還有什麼未知的危險?!”楊峰覺得隻有這個解釋,或許才是這個星球得以免遭人類踐踏和破壞的原因,但是他的心中依然非常迷惑,因為那股勾動了體內兩團神秘銀光的呼喚,同樣也出自與這座神秘的孤峰。
而且是他越靠近,這種呼喚就越強烈,此時此刻,簡直就象有個聲音在他心底溫暖地說道:“過來吧~命中注定的有緣人。”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嗯,我就去看一下,究竟在這個孤獨矗立的山峰上,到底是什麼有緣的東西在等待著我。”少年心頭微動,他自瀕死後獲得了奇遇,就非常信賴體內這兩團銀光,雖然到現在還不能完全了解其中的奧秘,可他還是知道,就是擁有了這兩團銀光,才讓他擁有了難以想象的力量和天賦,將自己從一個宛如螻蟻般的炮灰,變成了一個脫胎換骨的新人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