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 巧用修辭,給語言著點色(1 / 2)

現實生活中,有許多事我們都是靠別人的幫助才能完成的。然而,怎麼樣說話才能成功地求得別人的幫助從而辦好自己要辦的事呢?

修辭在求人辦事的過程中,一直起著很重要的作用。

很多人都知道,修辭是運用語言的藝術,目的在於提高語言的表達效果。它與語法的區別在於:語法管的是語言對不對,修辭管的是語言好不好。修辭要求準確、經濟、富有表現力,包括對語言的調整和選擇兩個方麵。但是有很多人都不會用,所以在求人辦事的時候往往會因為自己的語言缺少說服力而失敗。

在你需要別人幫助的時候,說話、修辭要因地製宜、因人製宜。世界上有許許多多的民族,一般說,各民族都有自己的風俗習慣,都有自己特殊的文化背景。中國人常把喜鵲作為吉慶鳥,把烏鴉、狗看作不吉利、壞東西的象征。而在南斯拉夫則把喜鵲同“饒舌人”聯係起來,緬甸則把烏鴉視為“神鳥”,西方國家把狗看作“最忠實的朋友”。可見不同民族在比喻、象征等方麵呈現不同情況。對民族習俗不同的言語交際對象,言語修辭就必須有所區別。要把適應交際題旨、適應具體情境作為交際原則,靈活調整言語手段,選擇合適的同義語言形式,以求達到交際目的和生動活潑的表達效果,更能達到你求人辦事的目的。

在生活中,我們可以發現,人們在求人辦事,往往心情急切,容易忽視修辭。心理學專家的建議是:人們的反應不僅取決於你說話的內容,表達時的語氣同樣是成功與否的關鍵。如果語氣透露出的是善意而非敵意的信號,別人也絕對會積極地回應你的要求。

俗話得好,“看人看心,聽話聽音”。好的語言,從聲音上說,總是念著上口,聽著悅耳,抑揚頓挫、回環婉轉,給人以美的享受。如《老殘遊記》中王小玉說書,使人聽了“好像吃了人參果,渾身三萬六千個毛孔無一不慰貼”。語音修辭就是利用語言的聲音進行修辭,以取得語言的音樂美。真正會說話的人會用自己最有力的語方去說服對方,而不是生硬無說服力的語言,那樣隻有什麼事也辦不成,運用“甜言蜜語”同樣可以讓別人答應你的要求。

在一家公司上班的孫女士說道:“記得有一次我帶一位公司的客戶到城裏最熱門的餐廳吃飯,我們在門口等候待位時,看中了一張靠著窗戶的桌子,坐在那裏恰好可以欣賞到海景。由於那是四個人的位置,我知道一定得和服務生花上些功夫才有可能坐到那裏。當然,我並沒有直接向服務生要求,相反,我用充滿感激期盼的語氣向他表示:‘如果我們能在那張桌子吃飯,看到美妙的景色,就會令我的客戶心情愉悅,這有助於我談成這單大生意。倘若真有這樣的好事,我當然不會忘記你的幫助了,你也為我們公司立了大功!’於是,不到五分鍾,我和客戶便在那淡淡月光的窗邊,享受著浪漫豐盛的晚餐了。”話說回來,為什麼甜言蜜語會如此有效呢?其中的秘訣就在於多多使用正麵鼓勵的期盼,而非威脅命令。我們在求人辦事的時候,一定要學會說一些“甜言蜜語”,因為這樣有利於別人幫你,哪一個人都是愛聽好話的,你巧妙地運用一些修辭就可以達到你想要的效果。

在求人辦事中,會說話的人一般都懂得使用幽默的語言。擁有良好的幽默口才的人總是能贏得他人的好感,獲得眾多的支持和理解。幽默是辦事的遮羞布,讓你在一片歡聲笑語中,輕輕鬆鬆就能把事情辦好。修辭方法是製造幽默的“酵母”,能收到語言風趣、語意深刻、引人發笑、振聾發聵的表達效應。舉例如下:

1.巧用比喻

比喻之功用,在運用已知之材料,以說明未知之事物,或以具體事物來比喻抽象之理論,使條理分明以加深讀者印象。比喻所必須具備之條件,為比喻者與被喻者,須有共同之點。而其本質須是截然不同者,方能成為良好之比喻。

比喻在幽默中的巧用,可以起到表達生動、具體、形象、高效率的作用。讓你在辦事中輕鬆獲勝。

有一家廣告公司和期待已久的一家媒體公司進行談判,廣告公司的經理說了一上午和該公司合作的好處,也沒能打動媒體公司經理的心。在進行午宴時,廣告公司的部門主任站起來,對雙方的合作進行了一番令人叫絕的介紹:“我們兩家公司,一家在海南,一家在河南,可以說是‘南南合作’。各位知道,國際上的南南合作是世界經濟發展的共同體。如果我們兩家公司能合作,是聯誼發展的姊妹連體。我們南南相助,南南相聯,南南相合。現在,我可以告訴諸位,我們這種秦晉之好的合作將結出豐碩成果。今天正好是七月七,喜鵲已把天橋架通,願我們天天都在七月七中度過。”媒體公司的經理不禁拍手叫好,道:說好的,說的妙,就憑你這‘南南合作’、‘姊妹連體’咱們的事不必再談了,我答應和你們合作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