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基畢竟是位有血性、嫉惡如仇的人,雖然不願自己出麵,還是要兒子劉璉不經過中書省,直接向皇帝上奏章,報告這件事。這時胡惟庸正以左丞相主管中書省,。俗話說君子報仇,十年不晚,看來胡惟庸還是位君子。以前劉基在朱元璋麵前說了他的壞話,沒有讓他當丞相的一箭之仇,這下正是報複的時機。於是他指使其黨羽弄部尚書吳支彈劾他,誣陷他與百姓爭奪淡洋,隻是因為淡洋位居山海,有王氣,劉基想辟之以為墓地,圖謀不軌;百姓不肯讓給他,他就指派巡檢司,借官軍的名義逐趕居民,以致激起民變。吳雲的彈劾奏文呈上朝廷之後,胡惟庸借機公報私仇,請求皇上加以重辟,並要逮捕劉基的兒子。朱元璋知道這件事之後,覺得劉基也太過分了,皮膚有所動,隻是想到劉基是開國元勳,功勞太大,不忍心加罪於他,隻是象征性的處分一下,取消其傣祿,並移文傳達給劉基,使他知道了這件事。劉基接到了朱元璋的移文後,即刻入朝麵見朱元璋,由於心裏害怕,不敢辯護,怕進一步惹起太祖的不快,隻是引咎自責,請辦其罪,也不敢提回家的事。這樣一折騰,劉基終於病倒了。
不久之後,胡惟庸被提升為丞相,病中的劉基,在京師聽說了這件事之後,痛心疾首,悲傷地說道:“胡惟庸為相,定會出大禍,國家必然會大亂,生靈又將遭受屠戮。假使我的話不應難,那是因為蒼生民眾有天大的福份;如果我的話應驗了,這些芸芸眾生怎麼辦呢?”劉基悲憤交加,積憂成疾,臥床不起,洪武八年三月,朱元璋看到劉基行將就木,大發測隱之心,親自製表賜給劉基,並派使者護送劉基回鄉。回家後,劉基病得更厲害了,隻過了一個月,他就帶著無限的憂愴,滿腹的怨氣,離開了人世,終年六十五歲。一代謀士,卓越見識的劉基就這樣淒涼的長眠在家鄉的山峰上。劉基的死,首先與胡惟庸的進讒加害有關。史料記載,劉基在京病重之時,胡惟庸曾假惺惺的派醫生來給他診治,醫生給了他一些藥,吃了一些藥,吃了後,腹中就有拳頭大小的石頭積物。劉基本是一個寬宏大度之人,萬萬想不到胡惟庸會采取如此卑劣的手段毒害於他,真是以君子之腹度小人之心。其次與朱元璋多疑的本性有關,他對這樣一位忠心耿耿的功臣都不放心,為了自己的帝位,什麼手段都使得出來。這證明劉基當初請求隱居是完全有遠見的,隻是他還隱得不徹底,最終還是逃不脫走狗烹的可悲下場。劉基至死都沒有忘記對明王朝的效忠。在臨終前將自己用心血凝成的著作和預測時勢、人事的奏章呈獻給朱元璋,表現了一位既激又疏淡,既充滿激情又富有柔情的正直謀士的情致。說明了劉基既有飄逸曠達、澄明無滯的氣質,又有一顆放不下的心腸,為人生操思的拳拳之心。這是典型儒學人格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