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這是一個玄功稱道的時代,在這個世界產生了許多強者,許多淩駕與神魔上麵的太古至強者,到處流傳著神和魔的傳說。。。這是一塊玄武大陸,是一個以武為尊的時代。。。。
自太古以來,人類眼見周遭
隋文帝楊堅(541年~604年),隋朝開國皇帝,諡號文帝,廟號高祖,在位24年,後為次子楊廣所弑。
楊堅為華陰人,係西魏隨國公、北周柱國、大司空楊忠之子,自稱漢太尉楊震十四世孫。北周時曾官拜“驃騎大將軍”,又封為“大興郡公”,後襲父爵柱國,長女嫁北周武帝為後,地位顯赫,北周武帝時任隨州刺史。其妻獨孤皇後為北周時當朝柱國、大將軍獨孤信之女。公元581年,楊堅以“受禪”為名,廢北周靜帝而自立,改年號為“開皇”,建立了“隋朝”。
楊堅成功地統一了曆經數百年嚴重分裂後的中國,從此中國在大多數的世紀裏都保持著他所建立的政治統一。
鑒於東漢至隋南北分裂達四百多年之久,民生困苦,國庫空虛,故自開皇九年,楊堅統一天下後,即以富國為首要目標,輕徭薄賦以解民困,在確保國家賦稅收入之同時,穩定民生。由於南北朝以來,戶籍不清,稅收不穩,於是楊堅開皇五年,即大索貌閱,並接納尚書左仆射高熲之建議,推行輸籍法,作全國性戶口調查,增加國家稅收,改善經濟,盡掃魏晉南北朝以來隱瞞戶籍之積弊,促成開皇之盛世。
隋初經曆南北朝戰亂,民生疲弊,故楊堅接納司馬蘇威建議,罷鹽、酒專賣及入市稅,其後多次減稅,減輕人民負擔,促進國家農業生產,穩定經濟發展。隋之富饒既非重斂於民,究其原因,與全國推行均田製有關。此舉既可增加賦稅,又可穩定經濟發展,且南朝士族亦漸由衰弱至於消滅。均田製能順利推行,對隋初經濟發展收益甚大。
加上隋代以關中作為本位,關中糧食短缺,需依賴關東漕運接濟,故楊堅於洛州等地設立常平倉等官倉,貯存關東運來糧食,建廣通渠,便利關中漕運。又於民間設義倉,人民捐納糧食以防凶年。
在地方行政方麵,文帝鑒於魏晉南北朝政區劃分毫無標準,地方行政混亂,支出龐大,楊堅遂於開皇三年,盡罷諸郡,實行州縣二級製,使國家地方行政漸上軌道。誠如學者錢穆所言:開皇之治的成功,簡化地方行政機構是一個基本因素。據統計隋初中央政府開支減省三分之二,地方政府之開支減省四分之三,全國於行政之經費,僅及南北朝時代開支三分一而已。故隋國庫之豐積,不無原因。
此外,楊堅安定政治,關隴集團的支持功不可沒。漢人如鄭譯、劉昉、高熲等名臣有助推動國策。楊堅亦因前朝酷刑甚多,影響民生,故命蘇威等人編纂《開皇律》,修訂刑律,訂立國家刑法,使人民有法可守,又減省刑罰,死刑隻設絞、斬二等,以示隋朝對民之寬大。
在澄清吏治方麵,楊堅得國以來,勵精圖治,兼且天資刻薄,自不容貪汙枉法之行為存在。楊堅命柳盛持節巡省河北五十二州,奏免長吏贓汙不稱者二百餘人,州縣肅然。吏治之整肅,不僅上裕國庫,下紓民困,隋初之隆盛,此亦為要因。
楊堅開了中國科舉製度之先河,於開皇七年(587年)命各州“歲貢三人”,應考“秀才”。在位期間,史稱“開皇之治”。
獨孤氏的祖先為漠北的鮮卑族,隨北魏拓跋氏入主中原而南遷,最終定居在中原境內,其父親獨孤信雄才大略,曾經協助北周宇文泰開創霸業,後來在北周政權中享有崇高地位,出任大司馬,被封為河內公。獨孤信不僅雄才大略,而且眼光如巨,他的大女兒嫁給了宇文毓(北周明帝),大女兒成為皇後。四女兒嫁給了後來唐高祖李淵的父親,被追封為“貞元皇後”,第七個女兒,也就是獨孤迦羅,隋文帝楊堅建立隋朝之後,母儀天下,成為“獨孤皇後”。
獨孤伽羅於14歲時嫁給了楊堅,且產下5子3女。其中大女兒楊麗華被北周的太子立為妃子,太子登基後就被立為皇後。楊堅從此把持朝政,權傾天下。後取代北周創建隋朝。
在602年8月,獨孤伽羅病崩於永安宮。
隋煬帝楊廣(569年—618年4月10日,604年—617年在位)是隋朝的第二個皇帝,楊堅的次子,是個很有才華、頭腦精明,大體上是位積極、有進取心的人。對於國政,他也有恢宏的抱負,並且戮力付諸實現。主政後,他巡視邊塞拓、開通西域、推動大建設。然而最終因人民負荷不了他一而再,再而三的窮兵黷武,遂以殘暴留名於世。有人拿商紂王、秦始皇等與他相比,並稱暴君。
開皇元年(581年)立為晉王。開皇八年(588年)冬天,隋朝興兵滅南朝的陳,剛20歲的楊廣是領銜的統帥,真正在前線作戰的是賀若弼和韓擒虎等名將。滅掉陳後,進駐建康,楊廣表現得很有氣度:殺掉了陳叔寶的奸佞之臣,封存府庫,不貪錢財,最後將陳叔寶及其皇後等人帶返隋京。班師後,楊廣進封太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