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第三次攻擊黃金(1 / 2)

如果把2011年四季度稱為第一次攻擊黃金,那麼,第二次就是2012年上半年攻擊歐元——由於奧巴馬競選連任,迫使美元暫時停止攻擊。即將開始的是第三次攻擊黃金。本次開始的時間預計是在伯南克離職演講後。

本次美元攻擊黃金與上次的不同在於周期較長,可能最晚會拖到2015年初。這個時間的判斷依據是這樣的:以伯南克離職演講為開始,以美元加息為結束,一直將黃金逼入1 045美元每盎司附近。

具體戰術是:

第一,讓金磚四國全部陷入深度衰退中。這是主要的方麵,因為黃金多頭都在兩個國家——中國、印度,這是眾所周知的事。所謂深度衰退,就是經濟增速下滑到3.5%以內,失業率大增,社會動蕩,這時很多人會想著變賣黃金去拯救債務。如果黃金上漲,這些人很快就會出逃,不利於空頭發揮作用,隻有盡快將價格逼入無法變賣的時候,空頭才有機會獲勝。

第二,黃金最怕的是美元。在美元黃金時代,正處在美元最背運的時候次貸危機爆發,經濟衰退嚴重,占領華爾街運動又讓資本有所收斂。為了使投資中國、印度、巴西、俄羅斯的大量資金獲取巨額暴利,不得已注入大量的流動性,投入了很多金融證券、房地產和其他金融產品。通脹率越高,美元獲利就越大,要把握好時間節點,還要逢高賣出資產,出逃要敏捷,操作不好損失也是巨大的。倫敦鯨事件(一個名叫Bruno Michel Lkscl的摩根大通交易員,在2012年春季,對企業債的交易造成了信貸市場的劇烈波動,使摩根大通首席投資辦公室在合成債券上的創始位出現了20億美元的交易損失,此事件被稱為“倫敦鯨事件”)給了所有操盤手一個教訓,資本市場很難保證不失手,必須穩紮穩打,才能獲取最大的利益。如果連散戶都知道需要出逃,那成功的係數無疑會很低。因此,唯一最敏感的還是美元指數,運用好美元指數才能使操盤手操作自如,使外人看不出使用了任何操控手段。

可以這樣說,2013年財年開始,美元傳來的幾乎都是好消息,而在金磚四國傳出的都是壞消息。這種市場輿論環境一旦形成,避險資金就會紛紛湧入美國,形成美元上漲最強勁的輿論勢頭,使拋空黃金的輿論氛圍盡快形成。當然,這不是操盤手的事,而是整個市場的共識。這種力量突然膨脹的時候,黃金多頭很難把持得住。

第三,使用多種金融工具,造成大量資金出逃金市的跡象。這是很容易就能做到的,尤其是能夠在市場上製造出產生直觀效果,令人非常震撼。國際資本市場是個非常龐大的市場,很少有什麼資金能夠操控。如果這個市場成為像中國股市一樣單邊下跌的市場,那麼,這個市場就不是一個正常的市場。黃金期貨也一樣,潮漲總有潮落時,空頭如果太甚,多頭總有反撲的一天,這取決於資訊的引導。很多正確的推論,往往在關鍵的時候不靈,用索羅斯的哲學觀點來解釋,就是反射性的效應發揮作用。

有幾個現象值得注意:

首先是政治因素。在黃金價格再次跌破1 600美元每盎司的時候,中投可能會進場增持黃金儲備,目前,預計2013年還有75噸的規模。所謂政治因素,就是說可能出於三個目的:第一個是央行還有增持黃金儲備的空間,第二個是護盤,第三個是幫助拯救歐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