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矛盾問題是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的一個重大課題。馬克思主義的創立起源於對資本主義社會矛盾問題的關注、思考和解決,馬克思主義的核心內容唯物史觀是以社會矛盾及其運動為基礎的。中國馬克思主義者繼承了馬克思主義的立場和方法。毛澤東早在1930年代就以矛盾論作為專論,在1950年代再論社會矛盾問題,他在《關於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中的思想至今熠熠生輝。其後,中國政界和學界都十分關注社會矛盾問題的發展和演進,尤其是在中國共產黨提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社會建設理念之後,社會矛盾問題就更加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其研究價值自然是不言而喻的。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目標選擇。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是一個社會全麵發展以及社會曆史主體在發展的基礎上全方位調節和正確處理社會矛盾的曆史過程。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意味著要解決社會矛盾,這就要麵對社會矛盾,分析社會矛盾。和諧社會是馬克思主義理論的重要範疇和思想旨歸,是全體中國人民的共同理想和價值追求。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必須清醒認識當代中國社會發展道路上和現代化進程中的矛盾問題,積極主動地去思考和探索促進社會和諧發展的現實對策和實現路徑。

龔秀勇同誌的學術專著以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思想為指導,從理論和實踐的結合上,較全麵深入地分析當代中國各種主要的社會矛盾,是一部緊密結合時代發展進程、觀照當代社會現實問題的學術專著。當代社會矛盾問題研究涉及的領域較為廣泛,屬於跨學科綜合性研究,完成課題研究的難度較大,但他仍然努力為之,這種不畏險難的求索精神是值得推崇的。他以極大的理論勇氣,麵對當下中國社會需要認真關注和高度重視的幾大社會矛盾——城鄉矛盾、區域矛盾、階層矛盾和思想矛盾,對這些矛盾的產生背景、基本特點、社會影響、解決的指導思想和對策建議,都做了具體的說明,提出了自己的思想、觀點,不僅有理論剖析,而且有大量的事實依據,作為一名青年學者,這是難能可貴的。可以說,本書每一章內容都很豐富,都有說服力。特別是關於階層矛盾的分析,有理有據,很到位;關於思想矛盾的分析,提出了作者的一些新觀點,很有思想內涵和理論內涵,反映了作者的思想理論水平,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建構作了重要的理論建樹。

總的說來,這部學術專著具有如下一些特點:思想觀念全麵辯證,理論實踐有機結合,觀點意見鮮明新穎。既分析矛盾,又解決矛盾;既符合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共性,又有作者思想創新的個性,是一部既有重大現實價值又有相當理論深度的學術專著。

龔秀勇同誌的這部學術專著是在博士論文的基礎上修改完成的。2003年,他前來南京大學哲學係馬克思主義哲學專業攻讀博士學位,我提出了幾個建議性選題,經過多次商討後確定了“和諧社會視野中的當代社會矛盾問題研究”的選題。在校期間,他各方麵表現都很好,有較高的政治覺悟,關注和思考當代中國社會發展的實際問題;學習認真刻苦,成績優良;較廣泛深入地閱讀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理論水平有很大提高,理論結合實際研究問題的能力較強,在三年內順利完成博士學位論文,在論文答辯中得到答辯委員會成員的一致好評。畢業之後,他仍然潛心於當代中國社會問題的思考,博士論文的出版是他學術生涯中的一件可喜之事。

實踐在發展,理論也在發展,社會矛盾問題的研究是一個常新的課題,需要不斷地思考和研究以實現理論創新並推動實踐創新。希望龔秀勇同誌在當代社會問題上繼續深入思考,多出高質量的研究成果,為中國社會的發展進步做貢獻。

劉林元

2012年3月於南京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