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下山(1 / 2)

焦山扛著一隻健碩的麅子在山林健步如飛,今日他完成了功課之後,向著師傅說了一聲,要回家給他的父親過五十歲的壽辰,又知父親最愛吃山林裏麅子的鮮肉,故而便在山林裏遊蕩了一圈,順手獵了一隻孝敬父親。

不多時,從山林中出來踏上了官道的焦山便遠遠的瞧見了一座村莊,在淡黃色的暮光當中升起了縷縷炊煙,依稀間還可以看得見雞鳴,狗吠,人來人往是身影,見到這一幕情景,焦山那略顯些稚嫩的臉上不由露出了一絲溫暖的神情。

焦山雖是個出家的和尚,但卻是在這座山林邊的村落出生,長大的,那裏麵還住著自己的父母,兄長,小妹等等親人以及小時的玩伴,故而他對村寨的感情是極為深厚的。

說起焦山當和尚的來曆,那就有點說來話長。

因為早產了一個月的緣故,出生時的焦山高燒不退,滿身虛汗,要不是有個在城鎮裏做郎中的叔叔,恐怕都活不過滿月。

那一年焦山三歲,早產的他先天就陽氣不足,自幼就是體弱多病,隻能靠一些藥物勉強吊住性命。

焦山的母親在院子裏曬著剛采摘下來的藥材,這些是等曬好了給小兒子用的,大門開著,並沒有關上,不知道什麼時候,一個穿著黃色袈裟的老僧出現在了焦山母親的身後。

“啊!覺悟大師……”

焦母見到來人,臉上露出了崇敬的神色,覺悟大師是附近金剛寺的主持,經常下山行醫,在附近的幾個村落裏都有著很好的名聲,現在焦山用來吊住性命的這個方子,就是覺悟大師給開出來的。

“阿彌陀佛,施主不用多禮,貧僧今次前來叨擾,還是為了令郎的事情。”覺悟大師雙手合十,對著焦母唱了生佛號,方才說出了自己的來意,“令郎的病症,貧僧回去考慮了一下,記起了一個曾經在一部古籍上看過的古方,似乎這個方子是可以治好令郎的性命。”

焦母一聽見覺悟大師的這番話,臉上瞬時就露出了大喜的神色,激動的兩眼當中似乎都出現了淚水。

“不過……”

覺遠大師的臉上猶豫了一下,方才繼續說道,“施主先不要如此激動,你先聽完之後,在做決定不遲。”

“您說,您說,隻要能救得了我們家二子的性命,就算是搭上我這條命也沒關係的……”焦母連連點頭,不過臉上還是一臉激動的神色,無法平息下來。

“貧僧這裏有五顆精心調配的藥丸,可以為令郎補充身體內缺少的先天純陽之氣。”一邊說著,覺悟大師從懷中掏出了一個翠綠色的瓷瓶,“不過這個藥丸一年隻能服下一顆,絕對不能多服,否則的話,性命不保。”

說完,覺悟大師便將瓷瓶遞向了焦母,焦母也像是接過一件價值連城的珍寶一般,雙手接了過來。

“那五年之後,我家二子的病就能好了?”焦母小心的將手中的瓷瓶收進懷裏,然後用滿懷希翼的眼神看向了覺悟大師。

“這……”

覺悟大師略微頓了一頓,方才說道,“五年以後,貧僧自己的一些俗事了了,便會回山收令郎做我的關門弟子,本寺有一套還算尚可的至陽武學,如果令郎有這個天賦的話,修煉了可以保住性命。”

“大師,您的意思是……”焦母的臉上露出了驚恐的神色,語氣都顫抖了起來,“難道就沒有別的辦法了?”

“阿彌陀佛,本寺上千年的寺規,是從不收俗家弟子的。”

說完,覺悟大師便向著大門的方向跨出了一步,焦母突然感到自己的眼睛花了一下,原本還站在自己身旁的覺悟大師,已經出現在數十丈之外,但是他的聲音,卻依舊清晰無比的傳進了她的耳朵當中。

“吆!那不是焦家的二郎嘛!很長時間沒有回來過了吧!”剛剛走近村落用木頭紮成的柵欄,一個四十多歲的中年人便向著焦山熱情的打起了招呼。

“是孫二叔啊!最近師傅他老人家老是逼著我背那些藥譜藥方,您又不是不知道我的性格,怎麼可能靜得下心來學那些費腦子的東西!”

焦山的臉上露出了高興的神色,他見到這些從小就熟悉的親友有一種莫名的歡喜,聽了中年人的話,他也是不無苦惱的說著,“要不是今天是我家老爺子的壽誕,恐怕師傅是絕跡不會讓我下山的,說是非讓我背過那個勞什子的《陰陽斷脈篇》不可,您是不知道,我一見了那些東西,就頭疼得不得了,哪有跟師兄弟們舞刀弄棒來得爽快!”

“哈哈!你這小崽子,這方圓幾百裏地,誰不曉得覺悟大師的醫術乃是一絕,就從來沒聽說過他老人家有什麼治不了的病!你小子小時候那種怪病,都是靠覺悟大師的醫術給治好的哩!”被焦山稱之為孫二叔的中年人故意把臉一板,露出了慍怒的表情,“你這小子,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