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對於這台可以同時進行多項任務還能同時加工組合零件的數控機床來說,如果純靠手動的去輸入參數,自然會顯得極為複雜。
將最後所需的這些參數配件全部錄入完畢後,曹恒便打發曹德鵬去門口小屋裏喝茶看報紙去,自己則走到一旁堆放零配件的區域,開始組裝起來。
此時曹恒擺弄的自然是新兌換出來的那套內燃機技術。
在將其兌換出來的當天,曹恒就已經開始利用各種碎片時間在電腦上繪製設計圖了。
得益於家裏的電腦配置足夠高,這使得哪怕曹恒在家,也沒有落下進度。
將所有配件的圖紙全部設計出來後,曹恒也懶得挨個分辨哪些可以直接采購,哪些是必須自己加工。
反正廠裏有這麼個大家夥,又不是批量生產,幹脆就全部都用廠裏的機床生產了。
其實這台最新的內燃機,單論設計上,和目前市麵上主流的活塞式發動機區別其實不大。
甚至於在曹恒得到的資料記憶中,不管是水平對稱,還是直列亦或者是V型W型,全都有涉及。
並沒有因為更新的技術而淘汰某一種結構。
偶不對,沒有轉子發動機!
在係統提供的資料中,哪怕是最新的內燃機技術,依舊不是轉子發動機。
當時曹恒對此還感覺有些不可思議,不過在將所有資料全部吸收後,也明白了為什麼如此。
原因很簡單,太雞肋。
雖然轉子發動機省去了很多不冗於複雜的結構,但是哪怕是係統,也依舊沒能解決其低壓縮比,高油耗和高磨損這些缺點。
而普通的活塞內燃機卻不是。
相比現在市麵上常熟的技術,係統提供的最新技術中,隻是對發動機的燃燒室,氣缸等進行了一些小幅度的調整。
比如活塞的尺寸,燃燒室的擺放位置等。
真正值得那2000萬係統值的,其實是一種新型合金材料。
有了這種新型材料,發動機不僅可以承受更高的壓力,還能承受更高的溫度。
而新的氣道布置以及密封方案,也能增加燃燒室的密封性。
這就使得發動機在不介入渦輪的前提下,極大的提高了燃燒效率。
可即使如此,這台發動機的熱效能,理論上最高也隻能達到60%,因為這基本上普通燃油的極限。
再想提高,除了添加助燃劑,就是換別的燃料。
係統商城中,對此也有相關技術資料,就比如氫燃機。
一種將水,電離為氫氣和氧氣,進行做工的發動機。
不過這項技術係統對其的標價是5億,曹恒暫時買不起。
折騰了兩個多小時,天色也漸漸暗了下來。
看著麵前已經組裝了一半的機器,曹恒艱難的直了直腰。
再有一天,機器就能組裝完了。
前兩天和王振閑聊,曹恒就隱約猜到對方當初去哪個展銷會是為了什麼。
無外乎是研究所新設計了一款柴油發動機,但是目前國內沒有那麼高精度的加工機床。
想來那老家夥是想去展銷會上碰碰運氣。
不過,就是不知道自己將這台發動機組裝好後,對方看完會如何感謝了,想想就很有趣。
洗了洗手,曹恒先是回了辦公室,聽完方婷婷的日常彙報,確定沒什麼事後,便起身開車回家。
不過車子剛開出去不到十分鍾,手機就響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