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技高速發展、物質文明日新月異的當今社會中,青少年的健康成長卻成為一個難題: 少年輟學、網絡成癮、抑鬱焦慮、禦宅隱蔽、物質濫用、失業啃老等。這不禁令人深思: 現在的孩子到底怎麼了?青少年為什麼還會出現這麼多的問題?

人的發展問題是社會變遷及文明化進程的伴生物。作為社會性動物的人類來自於自然界又超越了自然,人的心理及行為也超越動物的原始本能,具有後天習得性、創造性和社會性,並與生存於其中的社會息息相關、密不可分。人類文明經曆了幾千年漫長的積累,逐步形成了相對穩定的社會製度、規範習俗、價值體係與心理結構。然而工業革命打破了過去幾千年的傳統,形成了以科學技術為核心的工業社會、知識社會,人類不得不告別以往相對穩定的、常規化的社會,步入一個急劇變化著的、看似自由卻備受牽製的現代社會。然而人類文化生活改變的步伐遠遠趕不上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的變化,科技的劇變衍生出各種衝突與危機。從某種角度來說,青少年(或青年)群體是社會結構的社會建構和曆史產物,是發生在特定社會中的一種社會現象,青少年問題亦是社會急劇變遷和社會建構的結果。在不同的社會、不同的時代,青少年問題既表現出共同性,也呈現出差異性。

二次世界大戰後,西方發達國家的經濟與科學技術飛速發展,以計算機為核心的電子技術、生物技術、互聯網技術不斷發展,物質生活水平與民主法製水平不斷提高,卻出現了諸多青年發展問題。20世紀60年代末,在法國、英國、德國、美國等發達國家幾乎同時爆發了轟轟烈烈的青年運動與激進的文化思潮(如嬉皮士、物資濫用等)。青年們似乎在向全世界呐喊,以獨特而偏激的方式表達出自己的聲音,青年從此真正站上世界的舞台,獲得了全世界的關注。到了80年代,互聯網這張看不見的能量之網逐漸控製整個世界,出現全球化趨勢。全球化是一種互相關聯、彼此依賴的狀態,全球化使得青年文化呈現出融合的現象,青年問題逐漸成為一種跨越國界的挑戰。

青少年危機與發展問題引起國際社會的廣泛重視,1995年聯合國通過了綱領性國際文獻《到2000年及其後世界青年行動綱領》。《行動綱領》製定了到2000年及其以後的世界青年政策,以參與、發展、和平為總主題,深刻地指出了世界範圍內青年問題的嚴峻性和緊迫性,分析了問題產生的原因及症結所在,提出了富有建設性的意見。許多國家積極回應,把青少年政策作為國家政策的一個重要方麵,納入國家政府工作範疇與各項行政實踐之中,各國政府相繼製定青年政策,為青年健康發展提供社會支持。法國、英國、德國等發達國家都已經設立了專門執行青少年政策的部門,專責處理有關青年問題各方麵政策的協調與監督執行。日本、韓國、新加坡等亞洲國家以及中國香港、澳門地區在20世紀80年代中期就開始討論青年政策的有關問題,雖沒有特設的青少年機構,卻也在政府相關社會福利政策中係統地針對青少年福利及服務設立各項具體政策。顯然,如何引導青少年健康成長與發展的青少年事務已經成為一項全球性的、國家性的事務。然而目前我國青少年社會管理和社會政策的製定方麵存在一些問題,麵臨著挑戰。我國並沒有獨立的青少年政策體係,而是零散的、不係統的,從決策製定、規劃實施到具體執行、評估監控的整個過程,並沒有一個統一的部門來負責,缺乏一套將這些過程有機地聯係和整合起來的機製。同時,青少年政策分散由各個部門製定,難以確保“積極、福利”理念的全麵貫徹落實。這種情況不僅影響到政策的效果,而且對青少年工作的進一步開展也是不利的。另一方麵,從青少年社會政策製定的理念上,還未完全實現從“國家利益主導型”向“青少年主體需要決定型”的合理轉變,很多政策仍是政府由上至下製定與推行的,而不是以青少年自身的需要為出發點,因此這些政策目前並不能真正滿足青少年健康發展的需要。從國際社會來看,青少年政策的趨勢應當從青少年的需要出發,製定以人為本,以積極、福利服務理念為基礎的社會政策。當前各種青少年政策迫切需要係統化和深化,增強統一性、權威性,同時需要建立一整套統一協調、整合的工作機製來負責青少年政策的決策製定、規劃實施、具體執行以及評估監控,以確保青少年政策得到落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