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對峙(1 / 2)

在本地區,知青是一個特殊的群體,他們來自五湖四海不同的地方,有的還來自大城市,他們見多識廣,意氣風發,每個人都懷揣著夢想。

然而,來到這個艱苦的地區後,大家慢慢地都消沉下去了,隻有少部分人適應了本地區的生活,因為生活習慣、風俗、語言、自身條件和當地人的差異,知青們逐漸成了一個特殊的群體,仿佛自動分成了一個族群一樣。

知青們開始抱團相互取暖,相互依靠,如果在其他漢族聚集地這種情況還不算嚴重,但在這裏,知青似乎更為團結,因為他們麵對的是苗人。

由於各個方麵的差異,這些小矛盾和小摩擦層出不窮,當然了,這都屬於人民內部矛盾,上不得台麵。

知青裏有一個外號叫猴子的人,他是大城市來的知青,據說是家裏5個兄弟姐妹,他是老五,前麵的哥哥姐姐都進廠當了吃皇糧的工人,就剩下他了。

父母想盡辦法都沒把他安排進工廠,因為他有惡習,上學的時候就喜歡偷雞摸狗,但為人十分圓滑,善於察言觀色,也很討人喜歡。

高中畢業後他就浪蕩在社會,等家裏人給他找工作,又好逸惡勞,喜歡享受,但目前又沒有工作,就開始想辦法去附近的鋼廠偷人家的廢鋼鐵賣錢。

一開始他還小心翼翼,得逞幾次後膽子越來越大,每天和一群狐朋狗友吃喝玩耍,好不自在,但常在河邊站,哪有不濕鞋的,最終被人家扭送到公安局。

好在數額不大,拘留了幾天就放出來了,本來父母還托關係想辦法想讓他進廠,這下名聲傳了出去,徹底沒人要了。

但也不能呆在家裏吃閑飯啊,以前街道的、居委會的輪番動員他上山下鄉,他都死活不去,這下名聲徹底臭了,不去也不行了。

但他為人聰明,又想去個不那麼受苦的地方,仗著臉皮厚跟負責人套近乎,他是自來熟,負責人看他會來事,也打算幫忙。

他得到消息說事情辦妥了,高興地和幾個朋友就去喝酒了,喝大了路上看見漂亮姑娘,仗著酒精就上前調戲了幾句,沒想到被下班的負責人給看見了。

心懷正義的負責人對於這種人渣敗類向來討厭,馬上回去就給猴子改了地方,把他發配到窮鄉僻壤的苗疆。

本來猴子還興衝衝的,結果知道自己被發配了,哭天喊地的不去,但這能由得他嗎?最後他無奈來到了這裏。

憑著自來熟、臉皮厚、圓滑、善於察言觀色,他在當地知青裏也混得不錯,大家都挺喜歡他,但知青的日子過得實在是艱苦,肚子裏沒油水,他自己又是個好逸惡勞的主,就又重操舊業開始了偷雞摸狗。

今天去這個村偷個雞,明天去那個寨子偷個狗,回來打牙祭,附近的村寨都叫苦不迭,好在他沒有獨享的習慣,回來大家一起吃。

他被人叫做猴子是有原因的,他個子瘦小,身手敏捷,為人十分機敏,他每次去幹這種事那都是十拿九穩,從來沒走空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