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1年,響應偉大領袖的號召,城市裏的知識青年紛紛踏上上山下鄉的征程。
一輛解放牌大卡車在崎嶇的山區道路上緩緩前行,車廂裏擠滿了20多個充滿朝氣的青年,他們意氣風發,唱著激昂的革命歌曲,車廂內洋溢著歡聲笑語。
在這群青年中,最引人矚目的是林建國,他身高1.8米,長相英俊,身穿一件黃色舊軍裝,在默默的看著遠去的風景不知道在想什麼,但旁邊的夥伴在車上不停地唱著革命歌曲,他們不斷揮舞著手臂,時而拍打著車廂的側板,用充滿激情的歌聲和動作,鼓舞著身邊的每一個人,訴說著這次偉大旅程的意義。
“我們要堅決響應偉大領袖的號召,要到廣闊的天地去接受鍛煉,我們要紮根在這裏,建設新中國!”一個戴眼鏡的從大城市來的知識青年大聲地說.
他情緒飽滿不斷的揮舞著手臂,大家被他的情緒所感染,紛紛拍掌叫好,車廂內歌聲此起彼伏,充滿了年輕人的活力,但駕駛室的司機和送人的負責人相互看了一眼,都苦笑著搖了搖頭,這裏條件艱苦也許用不了多久這些年輕人就要哭著喊著要回城了。
在林建國的旁邊,一個長相文靜秀美的女青年坐在她的行李上,她叫蘇婉。
蘇婉一直悄悄地注視著林建國,目光中流露出一絲不易察覺的柔情。
她和林建國是同學,高中畢業後,國家取消了考大學,兩人的命運也因此發生了改變,他們從小就認識,一同在軍區大院長大,林建國的父親和蘇婉的父親是戰友,但先後被下放到地方去學習改造。
林建國為人講義氣,跟他那火爆脾氣的爹一樣,有著一股子不服輸的倔勁兒,父輩被打倒後,林建國便經常照顧蘇婉。
有好幾次,革命小將去蘇婉家折騰的時候,都是林建國仗義出手幫助,他像一個古代的俠客,守護著蘇婉,不讓她受到一絲一毫的傷害。
在那些艱難的日子裏,林建國的出現就像一束溫暖的陽光,驅散了蘇婉心中的陰霾,讓她感受到了一種安全感和溫暖。
隨著時間的推移,蘇婉對林建國的感情也在悄然發生變化,在林建國的身上,蘇婉看到了一個港灣,一種安全感,一種讓她迷戀的味道,她的心中慢慢升騰起別樣的情感。
車廂內林建國被迫和大家一起唱起了革命歌曲,蘇婉的目光卻始終追隨著他。
她默默地在心裏祈禱,希望這次上山下鄉的旅程能夠讓他們走得更近,她想一輩子陪伴在他的左右照顧這個傻男孩。
蘇婉原本有機會避免上山下鄉的命運,她的父親雖然在政治風波中受到了衝擊,但問題並不像林建國的父親那樣嚴重。
林建國的父親被徹底下放到牛棚裏接受再教育,而蘇婉則有機會參軍入伍,走上一條相對平穩的道路。
然而,當蘇婉得知林建國報名參加了上山下鄉的名單時,她毫不猶豫地拒絕了父親的安排,毅然決然地也報了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