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意請冷浩冬幫助演了這麼一出戲,果然把兩府五縣虧空救災銀子的事暴露了出來。
任意第一時就把兩府五縣的正副主官先抓了起來。
兩府五縣全部牽涉其中!一時南州官場震動!
任意為了防止官員們有機會互相串供,發生意外,把這些官員全部帶進南州大營,逐個審問。
審問結果出來,出乎意料,更是令人讚歎,這次貪汙窩案的始作俑者居然是古英朗。
原來,八月颶風過後,朝庭馬上下拔了救災銀子。因為這次受災是曆年來最為嚴重的一次,下拔的銀子是曆年最多的一次。
古英朗知道後,欣喜若狂,認為發大財的機會到了,他找來紹武知府、紹榮知府、棠寧縣令、江亭縣令、厚雲縣令、榮海縣令、陸洲縣令,共兩府五縣的正堂密謀,要以采購救災物資為由,把救災銀子分了。
麵對著巨額銀子,那個不眼紅?官員們早就動起了心思,古英朗找上他們,自然是一拍即合,但棠寧縣令唐衛誌卻不願意同流合汙,極力反對,並當場拍桌子走人。
本來官場中,你好我好大家好,一團和氣,有好處一起撈才是正理,隻是遇上唐衛誌這麼個故作清高之人不予配合,阻了大家發財,自然是成了眾人的眼中釘。
古英朗再次找到唐衛誌,但唐衛誌說什麼也不願意,奉勸古英朗不要打救災銀子的主意,並說要向朝庭舉報,於是古英朗就對唐衛誌起了殺心。
為了殺唐衛誌,古英朗倒是費了一番心思。
當他得知小南王要到棠寧縣的時候,他想到了小南王身邊精通水性的沙桂森。
沙桂森自小在海邊長大,練就了一身非凡的水上功夫,在水中如魚得水,平時可以潛伏在水中半個小時不用冒頭。
古英朗找上沙桂森時,並沒有跟他說明是要殺朝庭官員,當時沙桂森並不同意,但古英朗口如蓮花,威脅利誘,沙桂森隻好同意。
古英朗說服沙桂森同意出手之後,他與紹武知府羅坤密謀,讓羅坤以視察災情為由,把唐衛誌帶到海邊,再由潛伏在水中的沙桂森把唐衛誌拖進水中,把唐衛誌殺死。
那天,羅坤與唐衛誌來到海邊,故意對唐衛誌說有要事相商,帶著他來到碓石上,再次說起救災銀子的事,但唐衛誌還是不同意,這時一個浪頭打來,早就潛伏在水中的沙桂森趁機把唐衛誌拉進水中,卡住他的脖子,馬上拖著他潛向遠處。
當沙桂森發現唐衛誌穿著官服時,才明白古英朗叫他殺的是朝庭官員,當時驚得出了一身冷汗,但已經遲了,唐衛誌早被他卡死了。
羅坤為了給沙桂森爭取時間,唐衛誌落水之後,他裝做驚呆的樣子望著水麵,估計沙桂森應該把人拖得遠了,才回身大喊救人。
當棠寧縣的兩個衙役率先跳進海裏撈人時,沙桂森早就把唐衛誌悶死並拖往下遊很遠的地方,他們自然是發現不了唐衛誌的蹤跡。
殺了唐衛誌之後,古英朗馬上找到棠寧縣丞吳漢青,吳漢青對這筆銀子早就眼紅,馬上就同意了。
於是,他們就以采購救災物資為名,並偽造災民領取救災銀子名冊,給災民發放了一些破舊的救災物資之後,把銀子全部交給了古英朗,由古英朗進行分配。
他們為什麼把銀子交由古英朗分配,是因為古英朗的背後是大小南王,他們想過,由古英朗出麵,就算出了事,有大小南王這個大靠山頂著,朝庭追究下來,也擔不了多少責任。
他們的算盤確實打得很響,如果大小南王插手,連皇帝也得忌憚幾分。隻是他們沒有料到,老南王為了孫兒能夠順利封王,讓南王府置身事外,吩咐小南王出海躲了起來,根本就不想摻和這事。
古英朗拿到銀子後,為了封住眾人之口,兩府五縣的正副主官拿大頭,其餘入流的官員按品級分到了數量不等的銀子。
南州州府下拔給兩府五縣的救災銀子共三百二十多萬兩,主要是用於災民購買帳篷草料,糧食,房屋重建等,古英朗隻花了近二十萬兩用到災民身上,其餘全部瓜分了。
兩府五縣的官員從四品知府到九品衙役頭目,共計有一百五十餘人涉案,竟然是人人有份。
事情真相大白,消息一出,整個南州嘩然,不久就傳遍了整個鐵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