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要做老板?這是個問題
現在的中國電影導演,既是製片人也是出品人,他還是編劇,他還是演員,還是一係列名分……如此這般,電影在某種意義上幾乎就變成“私產”。因為他有這麼多的身份、這麼多的利益攪在一起,他的角色就已經發生變化。他是商人兼藝術家。
我們的電影導演迅速變成老板了,這是個事實。這個現象和中國電影整體質量的下滑有必然聯係。因為很多導演一旦當了老板,他的藝術創作力就迅速衰退了。這也是事實。陳凱歌在拍《霸王別姬》時,他沒有公司,到拍《風月》時,他已經有自己的公司了;王全安在拍《圖雅的婚事》時還很純粹。但現在,如果碰麵相遇,叫他們一聲“陳老板”、“王老板”,也很確切。
這跟中國當下影視劇的公司化、私有化有關。有些純粹的導演藝術家,比如費裏尼,他一生堅持隻做導演,不做老板製片人。這樣他在創作上,就隻需要對電影藝術負責任。他不會為商業後果去枉費心力,戰鬥力始終旺盛不減。
我從來沒有感覺到有改變身份的需要,我有的是機會。因為我看到了一代影人在當了老板之後,在創作能力上大踏步地衰退,這給了我思考。“我要不要做老板?”這個問題跟哈姆雷特的問題是一樣的。
導演都跟小販一樣
現在電影行業的許多人,和全民集體做發財夢的人一樣,都是想進這一行撈一筆的人。
中國電影和中國足球,基本屬於同一水平
中國有三大腐敗行業:房地產、足球、電影。中國電影界和中國足球差不多,基本屬於同一水準。
中國電影界是一個文盲居多的地方
世人都認為電影人是文化人。事實證明,這完全是個誤區。
看電影就跟上澡堂子一樣,隻剩下個感官的消費了
當觀眾進電影院不再抱有藝術享受和心靈交流的希望時,看電影就跟上咖啡館、泡舞廳、上澡堂子一樣,隻剩下個感官的消費了。
人類不思考了,上帝就要把你拋棄了
現在的中國電影不能給我們精神上的慰藉。有句話說“人類一思考,上帝就發笑”,現在人類不思考了,上帝就要把你拋棄了。把電影泛文化不對,但是不考慮文化也不對。電影的發展不能建立在破壞電影整體環境的基礎上。
人永遠是狀態的動物
狀態好的時候,人可能有神的光環;狀態不好的時候,也就是一俗身而已。你能相信拍《霸王別姬》的導演後來也拍出了《無極》嗎?
伊朗的電影審查更厲害,我們還能拍裸體呢
如果把所有問題歸結為審查,那麼我們就無法解釋伊朗電影的光彩。伊朗的電影審查更厲害,婦女的胳膊露多少都是有規定的,我們還能拍裸體呢。
危險來自於環境也來自於創作者的素質惡化。很多人都抱怨,天氣不好收不了糧食……天氣不好,照樣有人收得到糧食,伊朗就是例子。
有史以來最偉大的電影之一是個主旋律
有史以來最偉大的電影之一《戰艦波將金號》是個主旋律電影。環境是我們無法選擇的,但是你自己的努力方向是可以選擇的。任何時代都有局限,但任何時代都有偉大的電影!沙堿地上也可以植被繁茂。
每一部優美的電影後麵都站著一個出色的編劇
編劇是媽媽,劇本是孩子,你得哺育它,你要賦予它生命,這個過程艱辛漫長,必須獨自麵對,別指望別人幫你。
台詞是對人物靈魂的一種理解力。人物失敗了,電影就失敗了。好的電影可以讓人逃離日常生活的瑣碎,進入理想的、詩意的境界。
過分自戀的人,當編劇是選錯了行
善解人意,就容易進入角色的世界。自戀的人、自視過高的人、自我膨脹的人,當編劇就不太合適。這種人物易於自言自語、自我迷醉。編劇是一種藝術創作,要把觀眾當成是交流者,通過故事進行情感交流,切忌不能自言自語自娛自樂。在這個人人都很自戀的時代,編劇是最不能自戀的職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