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現意識障礙病人的護理
●癱瘓病人的護理
●感覺障礙的護理
●尿、便的護理
●失語症的護理
●放療後的皮膚護理
腦瘤是顱腦內發生的腫瘤,雖然有良性和惡性腫瘤之分,但由於腫瘤的生長位置是在人的總司令部,外麵包圍著堅硬的顱骨,故腫瘤的生長必然形成對腦組織的擠壓,對人的威脅是較重的。而且,某些惡性腫瘤對治療又不敏感;即使是良性腫瘤,可生長在維持機體生命必需的神經中樞組織上,這些因素均影響了治療效果和預後。所以,從某種治療意義上說,全部腦腫瘤都應視為惡性,對腫瘤的治療效果和預後要有思想準備。但這並不意味著要放棄治療,放棄康複護理,因為,事實上相當多的病人,通過成功的手術及術後護理人員與家人的長期精心護理,不僅恢複了各種生理功能,還能同家人一起幸福地生活,有的已回歸社會,重新走上工作崗位。因此,可以說堅定康複的信念,是病人及家屬戰勝疾病的法寶。有了這個法寶,再學會一些科學護理方法,對病人的康複將是十分有益的。下麵是腦瘤術後病人出院後家人應掌握和病人應努力配合的護理內容:
1.出現意識障礙病人的護理
有些腦瘤手術後病人可有精神異常、多動、幻想、急躁、痙攣、昏迷等意識障礙表現,遇有此種情況即應注意對病人進行更廣泛的包括安全在內的各方麵的護理。
(1)安全措施
安全措施是首先要注意的。有些病人出現了意外並非由於疾病的本身病情發展而是忽視安全而致,對此家屬要倍加注意。
病人的床要上床擋或加用床欄杆,以防病人墜床、跌傷;
多動的病人,應使用約束帶,暫時束服病人的手、腳,以防止病人自行撞傷、抓傷,或有專人守候在床邊,以防萬一;
昏迷和痙攣病人,如果有義齒和眼鏡應予取下,以免誤入氣管或造成紮傷。
(2)營養維持
因為此類病人胃腸道功能沒有異常,在飲食的品種選擇上沒有嚴格的要求,但力求高營養、易消化、無刺激性,以利於疾病的恢複和身體的需要為基本出發點,盡可能給予多樣化的食物攝入。
1)經口進食者的護理
對吞咽功能已恢複正常的病人,喂食應力求緩慢,忌喂帶骨、帶刺、帶核和帶皮的食物,以免食物誤入氣管,發生窒息或吸入性肺炎等;並應根據病人的胃腸功能的適應情況,如無消化不良、腹脹、腹瀉等,可逐漸增加食量,以保證營養物質的充足攝入。
2)鼻飼者的護理
昏迷或意識不清或吞咽功能障礙的病人需要通過鼻飼來維持營養並保持水和電解質的平衡。
鼻飼管的插入要由醫護專業人員來操作,以保證病人的安全。在家護理時也要請醫生或護士到家裏來,有社區醫療的家庭,更為方便,醫護人員進行巡診時便可到家中操作,為病人插入胃管。
鼻飼的營養成分及熱量:鼻飼液應注意給高蛋白、高熱量、高維生素和易於消化、吸收的流質飲食。可供鼻飼的飲食品種很多,應按具體情況,計算熱量和適當選用。最常用的是混合奶。
下麵將鼻飼流食的營養成分及熱量估算介紹給大家,便於參考:
糖1克=176焦;蛋白1克=176焦;脂肪1克=376焦。
依此計算流食的熱量。
牛奶(不含糖)每1000毫升中約含蛋白質30克,脂肪40克,糖50克,合熱量2846焦;
雞蛋可做成蛋花湯鼻飼。每100克雞蛋中約含蛋白質15克,脂肪12克,糖05克,合熱量711焦;
米湯如以每1000毫升中含秈稻50克計算,則含蛋白質4克,脂肪05克,糖37克,合熱量711焦;
豆製代乳粉如以每1000毫升中含代乳粉100克計,則含蛋白質22克,脂肪15克,糖60克,合熱量1925焦;
混合奶的成分是牛奶500毫升、豆漿400毫升、糖90克、油10克、雞蛋2個、鹽3克,每1000毫升內含熱量4525焦;
鼻飼液的溫度要求為40~50度,切忌過低或過燙。鼻飼量一般每次為200~400毫升,每日4~6次。在鼻飼混合奶時應先試用牛奶或米湯數日,待病員胃腸適應後方可改用混合奶,並在鼻飼混合奶的兩次之間可另加鼻飼溫開水或經稀釋後的果子露、橘子汁等200~300毫升。
每次鼻飼前,應需檢查胃管是否仍在胃內及胃內有無殘餘食物。如胃內殘餘食物較多或腹脹較劇者,可酌情減少鼻飼量或適當延長下次鼻飼時間。如有腹瀉或消化不良等情況時,應及時更換鼻飼食物和給予助消化藥或暫停鼻飼。
胃管是否在胃內的檢查方法:
抽吸胃液:每次鼻飼前,用專用的清潔注射器,先抽空氣少許,向胃管內注入,目的是把胃黏膜推開,以免吸傷胃黏膜和發生潰瘍,然後再抽吸,見有胃液抽出,證明是在胃內。
聽氣過水聲:沒有胃液抽出時,可將注射器先抽10~20毫升空氣,在向胃管內注入的同時,用聽診器在病人劍突下進行聽診,如果有氣過水聲,便可確認是在胃內。
鼻飼管是否確在胃中對鼻飼病員的安全極為重要。有時可因放置不當或嘔吐等原因,鼻飼管可盤曲於食道上端、咽部、甚至口腔內,此時如給予鼻飼,常可引起窒息。故每次鼻飼前應先注意檢查,以保安全。
(3)口腔護理
口腔護理是昏迷病人護理中又一重要內容。昏迷或吞咽困難病員,由於吞咽反射減弱或消失,口腔及呼吸道分泌物的瀦留,容易引起細菌繁殖,發生口腔炎、黏膜潰瘍及化膿性腮腺炎等並發症。故除讓病員側臥位,以利口腔分泌物的體位引流外,尚應取下義齒和及時地清除口腔內的分泌物,每日用生理鹽水、3%雙氧水或硼酸水清洗口腔2次。如不能張嘴者,可在壓舌板或張口器的協助下進行口腔護理。口腔護理方法及器械的使用方法家屬應向護士學習並掌握。
病人如果長期應用抗生素,在口腔護理時,還要注意有無黴菌生長,出現黴菌生長的表現為口腔黏膜有白斑,這應及時報告醫生,停止使用抗生素,並在清潔後,在白斑處塗以製黴菌素甘油合劑或製黴菌素油膏。
昏迷病人的嘴唇塗以液體石蠟,以防止黏膜的幹燥和皸裂,已皸裂者可塗以抗生素軟膏。昏迷較深的病人,下頦肌肉鬆弛和張嘴呼吸者,可在嘴上覆以濕紗布,以防止口腔和咽喉部黏膜過於幹燥。
(4)眼角膜護理
昏迷、周圍性麵癱或三叉神經第一支受損傷的病人,因眼瞼閉合不全或角膜感覺缺失,而易發生角膜炎,角膜潰瘍等並發症。護理上,應注意防止異物對角膜的損傷和感染的發生。一般應給病人戴上眼罩或風鏡;對昏迷病人,則可用凡士林紗布覆蓋雙眼,或用膠布將上下眼瞼粘合,並定時滴入抗生素溶液或抗生素藥膏,如氯黴素眼藥水、金黴素眼藥膏等。
(5)皮膚護理——預防褥瘡
感覺喪失、截癱、昏迷的病人,因長期臥床或坐著而不變換體位則引起褥瘡的發生,尤其以支持重量的骨突起部最容易出現,例如:坐骨、骶骨、股骨粗隆部、跟、踝和肩胛骨等部位。無癱瘓的,有意識的人不容易發生褥瘡,因為能經常的且常是無意識地變換體位,甚至在熟睡時也是這樣。感覺正常的人,稍有不舒服就會活動。
從醫學道理上講,為何發生褥瘡呢?這是因為,毛細血管灌注壓約為40千帕(30毫米汞柱),是正常血壓的1/4。在皮膚和皮下組織內,特別在骨突起部位,體重的壓力超過毛細血管的壓力,引起血流阻斷和缺氧,壓迫時間過長即可導致組織壞死。如果進一步發展,壞死組織可發展到深層,侵害肌肉、筋膜和骨骼。壞死組織可以發生感染、造成化膿性組織壞死。感染嚴重時,病人的全身狀況也迅速惡化,出現貧血、低蛋白血症,甚至敗血症而危及病人的生命。所以預防褥瘡的發生,是護理臥床病人的一項艱巨而又重要的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