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談《友誼橋》雜誌編輯工作的三個重要環節(1 / 3)

劉雯

《友誼橋》雜誌是中國國際廣播電台(以下簡稱國際台)尼泊爾語部創辦的一本對外宣傳的尼泊爾語季刊。它是尼泊爾語部在無線廣播、在線廣播和落地廣播三種廣播方式之外的一個有效輔助宣傳媒介。它利用紙質傳媒的可複製及可傳閱性,配合廣播方式全麵介紹中尼友好交流往來,為加深尼泊爾人民對中國的了解做出了積極貢獻。

尼泊爾語部《友誼橋》雜誌自2003年4月創刊至今,已經出版發行了26期,在受眾中擁有良好的口碑。創辦之初,雜誌每期4頁,僅發行3000份;2005年增刊至8頁,發行量增加到5000份;2006年發行量增加到7000份。2007年,通過各方努力,尼泊爾語部《友誼橋》雜誌成為了當時國際台為數不多的版麵增至16頁的外文刊物,發行量達一萬份。

《友誼橋》雜誌取得的成績主要得益於優秀的編輯工作,它是雜誌生存與發展的關鍵。在它的發展過程中,尼泊爾語部逐漸掌握了做好《友誼橋》雜誌編輯工作的三個重要環節——“編輯選稿”、“版麵風格設計”和“讀者調研”。本文在總結尼泊爾語部《友誼橋》雜誌編輯工作經驗的基礎上將著重分析以上三個重要環節。

一、編輯選稿

1.明確雜誌定位是《友誼橋》雜誌編輯選稿的基礎

一份好的期刊雜誌需要明確定位,之後進行的編輯工作才能有的放矢,才能有利於實現雜誌的定位目標和雜誌的提高發展。

《友誼橋》雜誌作為尼泊爾語部對外宣傳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的定位和尼泊爾語廣播事業的整體發展息息相關。近年來數據顯示,尼泊爾語廣播事業的受眾群體結構發生了顯著的變化,即高端受眾群體比例增幅較快。不少教師、白領、公務員等群體逐漸開始關注我們的廣播。但由於他們平日工作繁忙,不能經常按時收聽廣播,瀏覽網頁的時間也有限。在此情況下,《友誼橋》雜誌的作用和地位日漸凸顯。同時,針對尼泊爾國內電視和網絡普及率不高,報刊種類也不夠豐富的現象,尼泊爾語部利用期刊雜誌信息保存時間較長、針對性強的特點,麵對廣大尼泊爾受眾,將《友誼橋》雜誌作為其對外宣傳的一種有效輔助媒介,也作為尼泊爾當地報刊雜誌的有效補充。

因此,無論是《友誼橋》雜誌長期的總體編輯構思(欄目策劃),還是中期的總體編輯構思(選題策劃);抑或是年度選題,還是一期的重點選題,尼泊爾語部都按照對外宣傳工作需要、突出對象特色和滿足受眾需求原則,著眼於推動中尼友誼來開展工作。

編輯選稿作為編輯工作的重要環節,它是雜誌持續發展的重要保障。期刊雜誌隻有圍繞自身定位和特點進行選稿,不斷擴大自己的影響,才能保持長久的生命力。

2.時效性、針對性和互動性是《友誼橋》雜誌編輯選稿的重要原則

尼泊爾語部《友誼橋》雜誌在內容上分為熱點事件和受眾交流兩大板塊。熱點事件板塊主要以報道該季度內中國國內或中尼雙邊往來的重大事件為主,受眾交流板塊則以刊載受眾來信為主。經過尼泊爾語部長期探索總結,注重時效性、具備針對性、增強互動性是做好《友誼橋》雜誌編輯選稿工作的關鍵點。

(1)注重時效性

相比滾動播出的網絡、電視和廣播,期刊雜誌在信息容量和時效性方麵的局限性總是客觀存在。每一期《友誼橋》雜誌從選稿到編輯、校對到印刷,整個周期至少一個月。如果印廠遇上重大宣傳任務,其周期甚至更長。再加上雜誌從北京到尼泊爾加德滿都,再從加德滿都到受眾手裏,過程中既涉及到長途國際貨運又涉及到較為緩慢的尼泊爾國內物流,使得整體周期更加延長,為此,我們十分注重《友誼橋》的時效性。

經過尼泊爾語部不斷摸索,通過優化編輯工作流程和深加工稿件可提高《友誼橋》雜誌的時效性。在優化編輯流程,縮短出版周期方麵可以采取以下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