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寬帶的普及、流媒體內容的增加以及電視和電腦互通性的增加等,預計3年內,網絡的聲音和影像品質將達到目前電視媒體的影音水準。因此圖像的質量和內容是流媒體人最終追求的。在新技術的推動下,廣電行業正在興起邁向數字化、網絡化的熱潮。為了滿足日益增長的互動娛樂需求,用最少的人力、物力,將電台、電視台龐大的視音頻資源整合到互聯網,實現視音頻網上直播和按需點播的,才能在網絡時代立於不敗之地,發揮內容優勢,盤活視音頻資源,搶占互聯網多媒體製高點,這是電台、電視台網站成功的關鍵。筆者也預祝中國國際廣播電台能夠提供高品質的視頻產品,讓廣大海內外受眾真正感受整個國產流媒體產業的發展。
(作者單位:中國國際廣播電台華語中心)
有效發揮普通話廣播在對外傳播中的影響力
張宇
隨著新媒體的迅速發展,國際台順應時代,打造多媒體傳播平台,積極擴大對外傳播實力和影響力。但是,無論當前及未來,新媒體的傳播樣式如何繁多與新潮,傳播形態如何豐富,國際台作為國家級的對外傳播媒體,決定了普通話廣播在對外傳播中仍然發揮並將繼續發揮其重要而獨特的影響力。
一、普通話廣播在對外廣播中的重要性
(一)普通話進一步發展的內生性力量
所謂普通話,即以北京語音為標準音,以北方話為基礎方言,以典範的現代白話文著作為語法規範。1982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規定“國家推廣全國通用普通話”。中國幅員遼闊,各民族語言和各地方言眾多。隨著中國內地改革開放的持續深入,對內對外經濟文化交往日益增強,海內外的炎黃子孫,華人華僑除了保有祖籍地的鄉音方言外,學用普通話成為越來越多人的共識與基本社交規範。目前,普通話是全世界使用人口最多的語言,雖然絕大多數是華人華僑,但是隨著近幾年來中國經濟穩健增長並超過德國成為世界第三大貿易國,“中國製造”將普通話推向全球。文化的魅力總是與政治經濟的發展密不可分,源自美國的次貸危機形成席卷全球的金融風暴,當2009年全球經濟仍疲弱不振時,中國經濟率先複蘇。從2009年年終歲末的哥本哈根全球氣候峰會開始,世界的目光聚焦中國,種種跡象表明,未來十年乃至更長的時間裏,中國在全球事務中將發揮日益重要的作用。普通話作為中華文化的載體,不僅是海內外華人的通用語言,而且必將吸引越來越多的外國人通過學習普通話來關注中國。因此語言簡潔易懂、語音清晰明朗的普通話獲得了進一步發展的內生性力量。
(二)普通話是中國在國際上的“名片”語言
在國際上,普通話是中國的“工作語言”、“宣傳語言”和“交際語言”。在聯合國的6種工作語言中,漢語是其中之一,用於口頭表達就是普通話。因此,普通話是中國在國際上的“名片”語言。
中國國際廣播電台作為“國家喉舌”,承擔著向世界報道中國,向中國報道世界的使命。“向世界報道中國”,如果從聽眾的角度來理解這句話,就是“收聽中國”。在傳統對外廣播的通道上,CRI使用幾十種語言滿足世界各地聽眾收聽中國的需求,其中,華語普通話廣播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所謂華語廣播,是指使用中華民族的母語向世界各地的華僑華人、港澳台同胞、中國駐各國使領館人員、中國駐外機構人員、勞務合作人員、遠洋海員、中國留學人員、新移民以及懂漢語和正在學習漢語的外國人士傳遞各類信息的主要渠道。
(三)普通話漸成全球“流行”語言
資料顯示,目前在海外的華人華僑有5000萬左右,分布在140多個國家和地區,這是CRI華語廣播的指向受眾。
當下,中國經濟崛起,國際地位提升,在經濟全球化、信息技術“抹平世界”的大背景下,學習漢語和普通話成為一種國際“流行”趨勢。
據媒體報道,2009年,新加坡前總理李光耀在普通話推廣活動啟動時表示,漢語普通話將成為該國的“主導”性語言。目前,新加坡政府正在積極鼓勵本國民眾學習講一口流利的普通話。新加坡普通話推廣理事會會長林秀紅(音)說:“隨著中國在世界舞台上的地位日益重要,精通漢語及中國文化的華裔新加坡人將在工作中占據獨特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