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居調攝又稱起居養生,是通過科學合理的生活方式來達到促進健康、治療調養疾病目的的一種自我保健方法。生活是豐富多彩的,影響生活質量、有礙於健康的行為也是多種多樣的。生活起居與高血壓的發生、發展及治療、預後有著十分密切的關係,恰當的生活起居有助於穩定、降低血壓,改善頭暈頭痛、心煩失眠等自覺症狀,高血壓患者應該重視起居調攝,科學地安排每一天的生活。
(一)起居調攝的要點
1.創造良好的居住環境
居住環境的好壞直接影響高血壓患者的情緒、睡眠等,良好的居住環境是高血壓患者自我調養的重要方麵。為了促進高血壓患者的康複,必須創造一個相對安靜、舒適、整潔、美觀、幽雅的休養環境。高血壓患者的居室要采光良好,明亮溫暖,防止陰暗潮濕;室內要安靜,通風良好,保持空氣流通、新鮮。室內應保持合適的溫度與濕度,室內牆壁以用淺淡、柔和的顏色為宜,給人以舒適、柔和、寧靜的感受。居室內應放置盆花或在庭院內種植花草,利用植物的顏色、形態及清香來美化環境,淨化空氣,使患者愉悅,通過人體的感覺,調整和改善機體的各種功能,消除精神緊張,減輕疲勞。
2.做到日常生活有規律
對於高血壓患者來說,規律的生活是穩定血壓、恢複健康的重要保證。高血壓患者一定要做到生活有規律,每天按時睡覺,按時起床,並製訂出生活時間表,養成有節奏、有規律的生活習慣,不要因為工作、社交活動、家庭瑣事或娛樂破壞正常的作息規律。早晨起床後最好到室外活動一會兒,多呼吸新鮮空氣。工作與休息要交替進行,做到勞逸結合,體力勞動後應注意充分休息,腦力勞動後應注意精神鬆弛。要做到飲食有節,避免過饑過飽,晚餐更忌過飽,要限製食鹽的攝入量,適當多吃水果、蔬菜,多喝牛奶,少吃肥膩之品。晚上不宜看驚險的小說、電視以及競爭激烈的體育比賽。睡前可到室外活動10~20分鍾,放鬆一下;可用溫水泡腳,以利正常睡眠。要注意氣候的變化,及時增減衣服,出門要注意安全,少到人多擁擠及車多嘈雜的地方去。同時要保持大便通暢,忌大便用力及長時間蹲廁,以免引起血壓急驟升高而造成腦卒中等。
3.保證充足有效的睡眠
精神和軀體的安靜,適當的休息,有助於血壓下降。在高血壓患者的日常生活安排中,一定要保證充分有效的睡眠。一般來說,中老年高血壓患者每天至少要保證7~8小時的睡眠時間,臨睡前要思想放鬆,不要思考任何問題,這樣才能保證入睡快,睡眠質量好。
4.堅持適量的運動鍛煉
生命在於運動,運動鍛煉是高血壓患者起居養生的一項重要內容,對高血壓的治療和康複大有好處,但若鍛煉失當,不但起不到健身的效果,反而會給機體造成損害。高血壓患者可根據自己的工作、身體條件,以及病情的輕重等,選擇適宜於自己的運動鍛煉項目,如散步、慢跑、打太極拳等,並長期堅持,三天打魚,兩天曬網,是不會取得應有效果的。
(二)日常生活中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1.重視定期測血壓
定期測量血壓是高血壓患者日常生活中應當重視的,是指導用藥的“金鑰匙”。許多高血壓患者不重視血壓的定期檢測,常常僅憑自身的感覺來判斷血壓的高低或作為藥物治療的指征,這樣是十分有害的。高血壓患者不注意定期檢測血壓,是導致病情加重或產生嚴重並發症的重要原因。一般情況下,高血壓患者在血壓升高時,常會感到頭暈頭痛、乏力等,但如果長期處於高血壓或血壓波動性較大的情況下,患者會逐漸適應高血壓狀態,反而感覺頭暈頭痛等症狀減輕,此時若不借助血壓的定期檢測來指導用藥,則很容易在某些特殊誘因促發下,產生嚴重的心、腦、腎等並發症,甚至會有致命的危險。根據揚州一家醫院提供的資料,因高血壓導致腦出血者占腦卒中病例的50%左右,其中未能定期檢測血壓者則遠遠超過50%,這說明高血壓患者平時檢測血壓是極其重要的。實際上,患高血壓並不可怕,患者如能做到每隔一段時間測量1次血壓,根據情況調整用藥,不僅可以獲得藥物治療的最佳效果,而且可以把血壓控製在理想水平,防止意外發生。至於如何確定測量血壓的周期、時間,應因人而異,長期用藥且血壓波動不大的患者,至少每月測量1次血壓,而血壓難以穩定且處於藥物調整階段的患者,則至少每周測1次血壓,特殊情況更應遵照醫囑及時進行測量。隻有定期測量血壓,做好血壓監控工作,才能最大限度地降低高血壓給機體帶來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