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五章 迫降減速陣列(1 / 3)

無論是誰,隻要你還存活在某個宇宙中,就必須遵循這個宇宙為你製定的運行規律和因果約束。宇宙的繁雜和美妙就在於即使你知道事情的結果,而最終導致形成這個確定結果的原因和過程對當事人永遠都是未知和不確定的,但是,殊途同歸,造成相同的一個結果的過程千變萬化皆天機,人活在世上隻有感覺到這種玄機的美妙才是真正享受人生樂趣。越是高階的宇宙,形成一個確定結果所牽涉的因素越多,期之間的交疊關係越深也越複雜,這也是高階宇宙更為引人入勝的地方。

我所使用的這個跨維軟件裝置可以穩定的控製6維度以下宇宙的中任何事件的因果關係和約束條件,這次設定了“大地綠洲號載著所有所需成員降落在指定星體指定地點這一結果”,後續約束條件設定為“我與這2000多人能夠經曆一些艱險最終成為生死之交”,細化到將那些事先準備的條件都列入了可利用資源之列,至於宇宙這個偉大的係統會如何設計這場迷局,隻有在發展過程中才能知道具體細節。

隨著參與人數的逐漸增多,加之在各層甲板釋放出了很多駕駛席位艙進行協同配合,大地綠洲號最終穩穩的進入了人工飛行模式,共計動員了1300多人作為駕駛操作員。星艦頻道中傳來了大家的歡呼聲和接連不斷的掌聲。要知道從星腦交接到手工操作即使是極為熟練的專業人員也需要至少1分鍾的成績,而這些從來沒有經曆的新手僅用了3.5分鍾就完成了交接,已經可以稱為壯舉了。陸續有人過來和我握手示意,我很謙虛的向他們表示這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結果,我僅僅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罷了。

星艦在能夠穩定行駛以後,人們開始問出“我們現在在哪裏?”“損失程度如何,準備去哪?”“還能回去嗎?”這樣的問題,這些其實是有答案的,隻是這些人還不知道。因為我已經在這個宇宙的跨維軟件裝置上設定了我們此次曆程的生命軌跡,那就是不論過程如何,最後大家都將落到我已經準備好的那顆孤星之上,這些個關鍵節點會完全遍曆,可改變和未知的隻有節點之間的過程。

事實回答了在座各位的問題,025宇宙與跨維軟件裝置的兼容效率讓已經知道結果的我都感覺十分吃驚,它完美的詮釋了什麼叫做“鋪墊”!星艦誇張的從裏到外損毀嚴重,各大係統嗷嗷叫著等待維修,其中遠程通訊和星際定位係統損毀尤其嚴重,不用我做進一步破壞,他們就已經完全失去作用。進程的星係掃描結果表明一個距離在70億公裏左右的小行星是最好的迫降選擇,他上邊有一定程度上可用於支持人類生存的環境,也有一部份可能用於修複星艦的礦產,更有效地是它上麵檢測到有高級文明曾經活動過的跡象。人們幾乎是不約而同的提出了在其上降落的觀點。

70億公裏的路途說遠也不遠,但對於一艘經曆內部“爆炸”的星艦來說還是顯得有些遙遠,畢竟精密是現代星艦是的共同點,隨之而來的就是嬌氣和脆弱。戰艦當然也不例外,數百種防護罩使得它從外部堅不可摧,但內部卻柔弱無比,複雜的各種網絡擁擠的遍布每個夾層和角落,這種設計理念就是為了給人留出更大的活動空間。物理損壞對原始的電路破壞最小,對依賴於光路和協通路的係統損傷最為徹底。一艘破爛飛船依靠原始推動飛出70億公裏工作量很大,但概率低到無法計算。星艦的動力和現存係統在後期將航道調整到預期方向的動作都可能做不出來,但繼續保持航道漂泊在宇宙中等待獲救的概率將會更低,因事故而偏離航道的星艦在幾百年內碰到其他星艦的概率無限接近於零。孤注一擲進行迫降是最好的選擇。

半個小時後,那顆預備進行迫降的小行星已經到了肉眼可視範圍,星艦需要在這個距離上作出一個同步動作以便穩定的降落在星球表麵。這個動作在嚐試了幾次之後才勉強完成,隻剩下3台還算是能夠工作的協發動機承受著巨大星艦減速時的巨大力量,這個動作完成後兩台也壽終正寢,隻剩下半台掛在外邊夠勉強堅持工作。好在小行星本身引力並不大,在2萬公裏的橢圓軌道上引力隻有3牛每噸,預計進入氣層隻會發生了一些小的摩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