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被激活的‘那卡團’會在特定時刻也就是激發瞬間強行複原為原來的狀態。比如將一個激活後的‘那卡團’分成2小塊,那麼在這個‘那卡團’被激發的時刻,無論這2個小塊之間有多遠、之間有什麼阻隔,這2個小塊都會向對方以光速進行靠攏。即使這2個小塊之間隔著的是一顆星球,它們也會毫不猶豫的穿透它,更為可怕的事實是,在2個小塊進入光速靠攏狀態到聚在一起再次成為一個完整的‘那卡團’這個過程中,2個小塊表麵會形成某種保護層,即使受到現代人類武器的直接命中也不會被損傷分毫。
曆史上曾經出現過有人把激活過的‘那卡團’的一部分帶到人類星域造成重大損失的例子。那一次,一個人類思而學家在思而人星域無意中得到了一塊由‘那卡團’碎片製作的雕塑,他就攜帶著這個雕塑通過要塞進入了人類星域。本來沒有任何問題,可此後這個‘那卡團’的其他部分剛好隨思而人的其他飛船一起脫離過光速,達到了整個‘那卡團’激活的條件,後來這個‘那卡團’剛好受到照射達到了激發態,幾塊相隔數億萬光年的碎片開始以恒定的1倍光速相互靠攏。直接擊穿了正在航道內高速飛行的星艦,穿透了進6000個夾在碎片中間的各種星體,才最終恢複‘那卡團’的原始形態,造成幾十艘星艦損毀、近千人冤死的事件,期間人類曾派出星艦攔截這個‘碎片’,但均未能成功將其摧毀,隻得沿途疏散群眾,後期星艦上出現的複合護罩終於具備硬抗這種“壓力”的能力,最終在他們破壞要塞之前改變了其軌跡。估計經過近萬年的飛行,2塊肇事的‘那卡團’現在應該已經完成收縮了吧。
早期‘那卡團’曾經被思而人用來切割整個星球,可以把它想象成一個有彈性的網,將激活的團物質序列按照規則進行粉碎,有序排列在星球將要切割的表麵,經過特殊的激發過程,利用‘那卡團’團聚時無可匹敵的力量,星球會被很輕易的切成一塊一塊的。後來思而人掌握了大功率光切割裝置的技術後,才不再使用這種節能環保的‘那卡團’來切割星球。
每個‘那卡團’的實際體積都比較小,最大的直徑也不超過70厘米,激活的‘那卡團’的過程異常繁瑣,做常規武器使用的可能性不大。隻要人們注意躲避,不被“切”到就行,基地的護罩抵禦這種侵襲應該沒問題。誰也不想睡覺睡到一半發現自己身首異處,所以跑到基地中是最好的躲避方案。
根據古代思而人切割星球時的施工經驗來看,他們此次帶來的這些‘那卡團’用來切割地球也就夠“2刀”之用,隻要人類不斷騷擾其施工現場,是有把握阻止思而人將地球整個切開的。不過,從數量和用量上來推算,即使對方不徹底把星球切開,也要弄個千瘡百孔的結果!2艘星艦配合撒播配對的‘那卡團’,一次在地球上敲出幾個透心的貫穿整個地球的空洞並不苦難。
思而人星艦此時正在太陽係內編隊並適時調整狀態,經過近50分鍾整編之後,對方最終將176萬艘星艦在太陽係邊緣編成42個大型編隊,氣勢洶洶的從幾個不同相位上向地球包圍過來。
在沒有知道對方作戰能力之前,地球上的星艦隻有3艘“殺浮雲”衝破大氣層,迎著數量是自己萬倍的星艦群衝去。其他星艦和部隊全停留在9個大型基地的保護層之內。
主屏幕此時切換到了從3艘“殺浮雲”艦橋發來的圖像。6秒鍾後,第一艘殺浮雲星艦與思而人的星艦群進行了第一次接觸。
一艘殺浮雲衝到對方的星艦群之中真可以說是羊入虎口,一瞬間整個星艦被從四麵八方的各種光束、波束、導彈、爆片包圍。數十層的複合防護罩各色光芒交相輝映,堅持了將近12秒鍾,外圍的防禦係統終於降低到了臨界低值,星艦立刻後撤60萬公裏,到了安全距離。雖然一直是在挨打,但敵方艦隊組成的分析報告馬上從前線發了回來。接下來是鋪天蓋地的對方武器分析報告:包括武器類型、能級、準確度分析。
結果很快分發到武器部門,結果出來前最讓人振奮的一點就是:浮雲艦的防禦係統由14x4名強化了能量護罩、魔法護盾、術士護體術、偽裝術、金屬操控、改變密度、隱形的隊員組成,利用他們的超能力給整個星艦加上了各類護罩與護盾,23種魔法防護罩配合11種魔法護盾可以有效抵禦各類物理和能量攻擊,金屬操控人員必要時還可以對整個星艦的外形進行改變與修補。我們的魔法星艦在遭受對方數萬星艦同時夾攻的情況下,依然可以做到短時間的自保,可見其防護力之強,這些是2艘星艦冒著被蒸發的危險衝向敵人獲得的寶貴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