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波
《怎樣做記者》的書稿擺在我的案頭,作為第一讀者我饒有興趣地讀完了全書。
這本書內容豐富,形式新穎,案例實用,語言生動,觀念頗多創新。全書五十多萬字,分《學會經營自己是成長的金鑰匙》、《學好采訪是記者的第一基本功》、《新理念是寫作的靈魂》、《內參報道是新聞宣傳的重要組成部分》、《充分發揮新聞輿論監督作用》、《對外宣傳是一個非常廣闊的天地》六編二十一章七十五節,包括二百多篇新聞作品(其中不少作品獲得過中國新聞獎,中國廣播電視優秀節目獎、省市級新聞獎等),涉及記者工作的方方麵麵。打開本書好像進入高等學府大課堂,令人如沐春風,耳目一新。
《怎樣做記者》一書以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新聞職業道德、法律法規紀律、基本國情教育為重點,引導編輯記者打牢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的根基,增強做好黨的新聞工作的光榮感、使命感。本書將思想性、藝術性、知識性、趣味性融於一爐,將生動的事實、令人折服的論據和深刻的哲理結合於一體,采用講座、研討、案例分析、主題實踐等多種形式和手段,生動活潑、入腦入心地詮釋了記者堅持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采寫原創新聞、獨家新聞的技巧。
《怎樣做記者》在許多方麵填補了新聞教材教學內容的空白。比如,內參報道是新聞媒體的重要宣傳任務之一。長期以來,高等院校新聞專業教科書裏對內參的采訪與寫作少有涉及。《怎樣做記者》的第四編《內參報道是新聞宣傳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論述了內參報道的重要性,而且運用案例提出了如何挖掘內參報道線索,采訪、寫作供高級領導層決策時參考的內參報道的新理念、新思路。能夠幫助大專院校新聞專業在校生和青年記者快速學會采寫內參報道。又如,對外宣傳是新聞媒體的重要任務之一,《怎樣做記者》在第六編《對外宣傳是一個非常廣闊的天地》裏,以五章十四節的篇幅,係統地論述和講解了對外新聞的采訪、寫作的理論和實踐經驗,能夠幫助地方記者學會把地方新聞變成“中國新聞”,掌握挖掘有地方特色的外向性新聞和從普通人的社會生活工作領域尋找對外報道新聞的思路和訣竅。
總之,《怎樣做記者》一書是新聞專業的一本好教材,能讓更多的青年記者從中領悟做記者的深刻哲理,能讓更多的新聞從業人員增強社會責任意識,提升職業道德水平,樹立正確的新聞價值觀,維護新聞工作的崇高社會聲譽和新聞工作者的良好社會形象。
本書的作者是中央人民廣播電台高級記者和《天津廣播電視報》編輯金麗琛。金樹華同誌曾擔任過中央電台駐天津記者站站長、台記者管理中心主任,長期的記者工作實踐,使他積累了豐富的經驗。金麗琛同誌是後起之秀,既有實踐經驗,又善於思考問題,他們的經曆和素養是這本書成功的關鍵。
我祝賀這本書的出版,希望這本書能受到讀者的歡迎,也希望業內外的讀者多提寶貴意見,以達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楊波,原中央人民廣播電台台長、中國廣播電視學會副會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