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堯龍山下(一)(1 / 2)

如果不是確定我的方向絕對不會有錯,如果不是再三觀察發現這方圓千裏以內隻有這麼一座山峰,我無論如何也不會相信,我所到的這個地方,竟然就會是大名鼎鼎的神聖之山——堯龍山!

在依瑪湖畔我看到的那所謂的群山,原來隻是一座並不十分高大的山峰。我不知道是我的眼睛騙了我,還是因為那本來就是一個虛幻,在看慣了崇山峻嶺的我看來,這堯龍山甚至還稱不上一座“山”!

這山最多隻有兩百多丈高,底座不過十裏寬闊,山上倒是茂竹修林、奇峰怪石一應俱全。從山腳看上去,山頂上的樹林中間隱隱露出黃瓦青牆的一角,表示那山上還住著人家。一條黃土大道,從山腳通向山頂。兩三丈寬闊的大道,被鋪弄得整整齊齊的,顯示出山民們對山上人家的尊敬之情。

雖然這堯龍山貌不驚人,但一走近山腳,我就明顯感覺到了一種與眾不同的東西。是什麼東西呢?剛開始時我並不知道。但走了不多一段路,我就猛然醒悟了過來:那是一種久違了的安寧與祥和。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我就再沒有見過在路旁農田裏辛勤耕作的農人,沒有見到在村頭巷尾追逐打鬧的孩童了。田間的野草,村民臉上的菜色,無不在向我、向所有過路人傾訴著戰亂帶來的悲哀,傾訴著南越人民的痛苦。然而在堯龍山下,我沒有見到這一切,沒有聽到一聲哭訴。

路旁有一丘小田,方方正正。一個壯健的青年牽著一頭黃牛,拖著在我們大漢都並不普及的鐵犁,在大聲吆喝著:“哇!縮!”那黃牛仰著頭向天,哞叫了一聲,打了一個響鼻,繼續向前拖去了。田邊是滿壟的青青野草,一位十三四歲的小姑娘,穿著一件碎花白褂子,低著頭認真地割著牛草。田的一頭,一個七八歲大的男孩,雙手叉著腰,驕傲地看著田裏的牛,和耕作的青年,臉上帶著調皮的笑。

再往前走,就到了一座小村莊,村裏四處是青翠的楊木,與點點斑斑的野花。那吐著鮮紅的蕊子,在無聲地提醒著我:就在我像無頭蒼蠅一般四處奔波的時候,原來春天已經悄悄地來到了人間!

在村頭又有一丘田,極大,足有十二三畝。十幾個農民在田裏犁著,一個老農坐在田邊,藏青色的短腳褲紮在膝蓋上,露出被歲月侵蝕得骨跡斑斑的沾滿汙泥的大腿,臉上漾起滿足的笑意。

站在大道上,我停下了腳步,看著早春裏煥發出勃勃生機的田野,由衷地感受到一陣陣的心滿意足。歇了一會,我看看那位老農,大聲問道:“老人家!可是累了,在休息哪?”

我也不知道為什麼要向那老農喊話,隻是心裏莫名地湧起一股衝動,要與這些農夫聊上一陣。

老農聽見了我的喊話,回過頭來望見了我,咧嘴一笑道:“是啊!外鄉人,你從哪兒來啊?”

我索性走到那老農身邊,蹲下身子,微笑著答道:“我是從很遠的地方來的。要想問一下,你們這兒,是叫堯龍山對吧?”看著他的眼睛,我感受著他的平靜與慈祥,忍不住要先問一問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