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祖國給予了我們健康成長的環境,也給予了我們安定學習的條件。祖國就像母親一樣嗬護著她的每一個兒女,無論遇到什麼困難,經曆怎樣的挫折,祖國都是我們的堅強後盾。祖國給予我們的愛是無私的,真誠的,那麼我們是否也應該以同樣的愛去回報我們的祖國呢!熱愛祖國,就要用我們的實際行動去捍衛她的尊嚴,去保衛她的安全。雖然現在我們隻是一名普通的學生,將來也可能隻是一個普通的工人,可是我們仍然可以用實際行動來報答我們的祖國。隻要我們努力學習,做好工作,不做危害社會的事,這就是愛國的一種表現。當有人詆毀或侵略我們的祖國時,我們站起來抗議,我們為保護祖國的名譽和安全抗爭,這也是愛國的表現。隻要熱愛自己的祖國,就會為祖國貢獻一份力量。
饅頭的故事
饅頭對於不同的年代,有著不同的意義。在現在這個年代一個饅頭隻是一頓早點的一部分,但是對於某些特殊的年代,一個饅頭卻可能是一個人的生命。
六十多年前,中國正處於艱苦卓絕的抗日戰爭時期。有一年,日軍包圍了國軍,中日雙方擺開了決一死戰的架勢。一天,兩天過去了,中日雙方相持不下。國軍在敵人的包圍圈中,幾乎已經彈盡糧絕了。
張師長收到命令,克服一切艱難險阻,不惜一切代價,給前線部隊送去五輛重型卡車的食物和彈藥。他帶領著士兵們艱難地顛簸在泥濘的公路上。張師長雙眼已經布滿了血絲,但是他不敢有絲毫懈怠,努力睜著眼睛,雙手端著機關槍,表情沉重地盯著前方,唯恐出現什麼意外,耽誤了進度。
正在卡車努力前行的時候,突然最前麵那輛卡車掉進了炮彈坑。後麵的卡車被迫跟著停了下來。士兵們從車上跳下來,推車,正當他們累得氣喘籲籲時,前方走來了一群難民。他們個個麵黃肌瘦,無精打采地邁著沉重的步伐。突然,不知是誰大喊了一聲:“車裏有白麵饅頭!”那群饑民們好像一下子有了力量,蜂擁擠上卡車,搶奪車裏的饅頭。士兵們見狀,趕緊阻攔。但是已經來不及了,那群饑民不知從哪來的力量,士兵們怎麼攔都攔不住。
卡車下麵蹲著一個小女孩,她髒兮兮的雙手,一手抓住一個饅頭,嘴裏還叼著一個。深陷的雙眼,驚恐地望著士兵們。張師長看著眼前發生的一切,他開始的時候還大聲對那些饑民喊:“不要搶,不要搶!”後來他嘶啞的嗓子已經發不出聲音了。士兵們拉緊了槍栓,將饑民們圍在了中間。這時,饑民才停止了哄搶。
張師長痛苦地閉上了眼睛,他渾身戰栗著。他們麵對的可是手無寸鐵的百姓啊,他們也是因為實在餓極了。突然,他扔下了手中的機關槍,撲通跪在饑民們的麵前。他扯著嘶啞的嗓子說:“鄉親們,前線的戰士們已經好幾天沒有吃過一口飯了,他們在空著肚子和日本鬼子拚殺。你們……”他實在說不下去了,嗚嗚地哭了出來。
霎時間,公路上一片寂靜,所有人都像石雕一樣愣在那裏,一動不動。
後來,那個小女孩,怯生生地走到張師長的麵前,將手裏的饅頭遞到他的手裏,然後將嘴裏的那個被咬了一口的饅頭也拿了出來,對他說:“叔叔,你把這些饅頭帶到前線去吧!這個被我咬了一口,請他們不要嫌棄,讓他們吃飽了打鬼子!”
張師長一把將女孩摟在懷裏,嗚咽著說:“等戰爭結束了,叔叔給你帶一袋饅頭。”所有的饑民都默默地將饅頭放回了卡車裏,他們一起幫助士兵們將陷在坑裏的卡車推了出來。
五輛卡車向著前線的方向飛奔而去,這群饑民晃晃悠悠地向後麵走去。三天後,這場戰役勝利了。張師長帶著一袋饅頭回來尋找那個小女孩,他找遍了附近的幾個村莊都沒有找到,後來他聽說那個女孩在兩天前已經被餓死了。張師長抱著那一袋饅頭,跪在地上痛哭起來。這個小女孩,為了祖國能夠早一點勝利,放棄了那個饅頭。或許她吃掉那個饅頭,就能活到戰役勝利的那一刻。
戰爭時期,饅頭比任何東西都值錢,因為在危機時刻,它能救活一條人命,能夠拯救整個民族。抗日戰爭就要取得勝利的時候,有一個叫平安保的村莊。這個村莊剛剛被日軍洗劫過,村子裏幾乎沒有一粒糧食,也沒有一個人影,街道上橫七豎八地躺著許多村民的屍體。在一個破陋的土屋的牆角,蜷縮著一個瘦弱的小男孩。他的懷裏裹著一個饅頭。這是,日軍來搶劫的時候,母親唯一留給他的東西。母親被抓走了,死在敵人的刺刀下。他含著眼淚撫摸著懷裏的饅頭。
就在昨天夜裏,八路軍才將日本鬼子趕出村莊。八路軍損失也不小,很多戰士戰死了,還有很多戰士受了重傷,在不遠處的鄰村休養。村裏僥幸活下來的人,也都到鄰村去避難了。在那個村莊裏,人們都將家裏僅有的糧食拿了出來,給八路軍受傷的戰士們吃。因為鄉親們都希望他們能趕快好起來,將日本鬼子趕出中國。
小男孩承認自己是有一絲私心的,他不想將母親留給他的這個饅頭交出來。因為,他覺得那個饅頭裏有母親的靈魂。他自己也不舍得吃,盡管他已經兩天沒有吃過東西了。現在全村估計都找不到一點能吃的東西了,所以他知道別人再也不會來這個村莊來尋找食物了。他便悄悄地跑回了殘破不堪的家裏,緊緊地摟住那個饅頭。眼裏噙滿了淚水。
忽然間,他感到身後似乎有什麼東西在喘著粗氣。於是,他咽下淚水,好奇地溜到屋後,在屋後的牆角處,躺著一個身穿軍裝的戰士,看樣子,他已經快要不行了。幹裂的嘴唇已經滲出了血,麵色蒼白不堪。小男孩一眼就認出來了,他也是殺日本鬼子的戰士。
那個戰士微弱的呼吸已經快要停止了,小男孩趕緊跑回屋裏舀來一瓢涼水,送到戰士的嘴裏。看著戰士凹下去的肚子,小男孩狠了狠心,從懷裏掏出那個饅頭,掰了一半,用水喂給那位戰士吃。
小男孩一直皺著眉頭,照顧著那位受傷的戰士。過了好長時間,那位戰士稍微有一點力氣了,他才露出一絲微笑。他趕緊跑出去喊人,來了四五鄉親,將那位受傷的戰士抬到了鄰村的療養處。
小男孩一直跟在那位戰士的身邊,到了療養處,他看見了許多像這位戰士一樣受了重傷,而又餓得肚子癟癟的年輕戰士們。等那位戰士的傷口被醫護人員處理好後,小男孩又來到了他的身邊,他咬了咬牙,將懷裏的那半個饅頭也掏了出來,交給了那位受傷的戰士,對他說:“叔叔,這是我媽媽臨死前給我的,現在你吃了它吧!你一定要盡快好起來!我等著你們給我媽媽報仇,希望你們能早點把日本鬼子趕出中國!那樣就不會有這麼多人挨餓!”那位戰士含著淚水,使勁兒地點了點頭。
當小男孩走出醫療處的時候,他聽見自己的肚子“咕咕咕咕”叫了起來。
【小啟示】
一個饑餓的小女孩,把搶到手裏的饅頭交給張師長,讓他轉給已經幾天沒有吃過一口飯了的空著肚子在跟鬼子拚殺的士兵,並最終被餓死。這個小女孩,教給我們:在關鍵的時刻,祖國的完整與強大,勝於我們的生命。
那個已經餓了兩天的小男孩,用母親留給自己的唯一一個饅頭,拯救了一個戰士的生命。這個小男孩告訴我們:做人不應該自私,為了更多人不挨餓,甘心奉獻自己僅有的食物。
隻有有了完整、獨立、強盛的祖國,才能有我們安全、穩定的幸福生活。
熱愛祖國,就要用我們的實際行動去捍衛她的尊嚴,去保衛她的安全。
【課本鏈接】
《思想品德》(人教版)九年級,第2課《在承擔責任中成長》
人生的選擇
愛國也是一種人生選擇,因為在某些特定的條件下,愛國需要勇氣,需要犧牲。在曆史上,有許多愛國的人,為了維護自己祖國的尊嚴,寧肯犧牲自己的利益。
19世紀波蘭淪為了沙俄的殖民地,從那以後,沙俄統治者,不允許波蘭學習本國的曆史課程,而且還要所有生都學習俄語。
有一年冬季的一天,在華沙市一家私立女校的教室裏,老師正在偷偷地講授波蘭的曆史課。要知道,在當時為孩子們講授波蘭曆史,可是件非常危險的事情。一旦被抓住,就會被送進監獄,或者處死。
但是這位老師她深深地愛著自己的祖國,她也希望她的學生們不要忘記自己的祖國。就在孩子們聚精會神地聽課的時候,私立學校傲慢的督學——俄國人霍倫保先生走進了教室。教室裏的女孩子們,立刻緊張起來,她們趕緊將一塊方布放在腿上,假裝是在上家政課。
督學命令她們停下功課,讓班上俄文最好的學生瑪麗站起來,用俄文背誦祈禱文。瑪麗雖然心裏不願意,但是她不得不聽從督學的命令,隻好站起用俄語背誦了一段祈禱文。
督學聽後,非常滿意,然後,他繼續提問了一些有關於俄國曆史的問題,瑪麗一一回答正確後。督學滿意極了。他最後問瑪麗說:“統治我們的是誰?”這回瑪麗緊閉著嘴不再回答。
督學大聲地又問了一遍:“我問你,現在統領我們的是誰?”
瑪麗低下頭小聲地回答說:“是亞曆山大二世,是全俄羅斯的皇帝。”
督學這才得意地走了,因為他達到了強迫一個波蘭女孩用俄語來讚美沙俄統治者的目的。這時,瑪麗伏在桌上,悲憤地大哭起來。
瑪麗並沒有因此而屈服,後來他一直努力學習,並且選擇在科學領域奮鬥,她要通過自己的努力,為自己的祖國爭得榮譽。1898年7月,她同她的丈夫提取出了可能是新元素的毛坯,並把這種元素命名為“釙”,這是瑪麗祖國波蘭的第一個字母。我想現在你應該知道瑪麗是誰了吧?對!她就是在科學史上赫赫有名的居裏夫人。她用科學為自己的祖國爭得了榮譽,洗去了恥辱。居裏夫人為已亡國一個多世紀的波蘭,在全世界通用的新元素周期表上,爭得了永遠不可動搖的一席之地。
在中國也有一位像居裏夫人一樣赫赫有名的愛國者,他也用自己的行為告訴世界,他深深地愛著自己的祖國,任何人任何事都不能改變他愛國的情懷,也永遠不可能讓他做出侮辱自己祖國的事情。這位有名的人物就是著名的文學家朱自清。
抗日戰爭結束後,美國政府一方麵不斷支持蔣介石發動內戰,一方麵又利用簽訂條約的辦法在中國獲得了許多特權,還加緊武裝戰敗國日本,對中國重新造成威脅。當時社會上物價飛漲,物品奇缺。很多人都吃不飽飯,甚至還有許多人餓死在路邊。
人民對美國和國民政府十分不滿,反抗的呼聲越來越高。美國為了支持蔣介石,就運來了一些麵粉,說要“救濟”中國人,好讓中國人“感謝”美國,不反對它。
那時,朱自清是清華大學的教授,他看透了美國的用心,美國的救濟對中國人來說,無疑是一種侮辱。於是,他便和一些學者們在一起,在一份宣言上莊重地簽下了自己的名字。那份宣言上表示,堅決拒絕美國的援助,不領美國的麵粉。
當時朱自清正患嚴重的胃病,身體十分虛弱,一個成年男人,體重竟然不到40公斤。家人知道此刻麵粉對於他來說是多麼重要。但是他堅決不同意家人去領美國的救濟麵粉,並且告訴家人就算是餓死也不能去領美國的救濟糧。
於是,在那種艱苦的年代,他們一家人就勒緊腰帶,艱難度日,最終也沒領一點救濟糧。
朱自清在兩個月後,因為貧病交加,不幸去世。他寧肯餓死也不肯領帶有侮辱性的救濟糧。可見他是一個多麼愛國的人。
居裏夫人和朱自清,雖然是不同國家,不同時代的人,但是他們都深深地愛著自己的祖國,並且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維護了祖國的尊嚴。
【小啟示】
居裏夫人是通過科學成就來表現自己的愛國情結,朱自清是通過不領救濟糧來表現自己的愛國情懷。雖然他們選擇的方式不同,但是都是對自己祖國最深沉的愛。
雖然現在我們沒有處於他們那樣的社會環境中,但是我們熱愛祖國的心是和他們一樣的。處於和平年代是我們,仍然要努力學習,為祖國的繁榮富強而奮鬥!
【課本鏈接】
《語文》(人教版)八年級下冊,第1課《藤野先生》
誰是民族英雄
1891年,張自忠出生在魯西平原上的一座叫做臨清的小城裏。小城位於衛河與古運河交彙的三角洲上,因此那裏交通發達,商業繁華,被譽為江北五大商埠之一。
張自忠出生的年代,中國正處於內憂外患的煎熬之中。清政府腐敗無能,搜刮百姓,外國列強則借機瓜分中國,簽訂種種不平等的條約。那時,中國雖然連續不斷地掀起了愛國救亡運動,但是最終都以失敗而告終。著名的義和團運動,就是在張自忠的家鄉最先掀起的。張自忠的少年時代就是在這樣的黑暗環境下度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