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精粹
道德不是記熟幾句格言,就可以了事的,要重在實行。
——蔡元培
教師是人類文明的傳承者,是社會新風的倡導者,是人才成長的鋪路石。步入新世紀,我們要建立健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大力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和中華民族的偉大複興,實施科教興國戰略,教師肩負著神聖的責任和光榮的使命。廣大教師應該積極響應江澤民總書記的號召,不斷提高自身的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和家庭美德的修養,大力提倡顧大局、講風格、助人為樂、無私奉獻,努力培養自身的堅定信念、高尚情操和科學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堅決抵製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極端個人主義等腐朽思想,真正成為國中之範,人中之表,家中之模。
社會公德
一、社會公德及其要求和原則
二、社會公德的一般規範
三、社會主義社會公德的主要內容
一、社會公德及其要求和原則
(一)社會公德及特征
社會公德,就是在社會公共生活中人們必須共同遵守的最簡單、最起碼的道德準則。這種道德準則反映的是人類社會生活中最一般的關係。社會公德具有以下特征:1.全民共遵。所謂全民共遵,是指全社會的所有成員,無論階級屬性、職業、年齡、性別、職位如何,隻要是在公共的場所,或是在公共場所裏與他人發生個人之間的交往,就要遵守這種最起碼的、最簡單的行為規則——社會公德。這種全民共遵性,是其他的道德類型所不具備的,是社會公德最突出的特征。2.簡明易行。所謂簡明,就是指社會公德無論在內容上,還是在形式上都比較簡單明了。社會公德一看就懂,一講就知。例如:在會議室“禁止吸煙”。所謂易行,就是指社會公德在道德實踐上沒有太大的難度。隻要願意去做,就能做到。3.相對穩定。社會公德在曆史發展中比較其他的道德類型,更多地具有相對穩定性。社會公德的穩定性特征使社會公德表現出較強的曆史繼承性。社會主義社會公德是對曆史上優秀社會公德傳統的繼承、豐富和發展。此外,社會公德還具有從屬性的特征,也正因為如此,才有社會主義社會公德與其他社會公德的區別。
(二)遵守社會公德是做人的最起碼道德要求
人要維持自己的人格和尊嚴,爭取社會對自己價值的承認和讚譽,就必須遵守做人的最起碼的道德準則——社會公德。不遵守社會公德的人,令人厭惡,為社會所不齒,也就喪失了做人的基本資格。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人們的地位、職責、思想覺悟等存在著很大差別。但是,在遵守社會公德這一點上,每一個社會成員都必須毫無例外。有的人認為,講不講社會公德隻是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情,這是極端錯誤的,也是非常有害的。經常違反社會公德的人不可能培養出高尚的道德品質,也不可能獲得別人的尊重。作為人民教師首先是一個公民,首先要自覺地遵守社會公德,從平凡的小事做起,善於克製自己,處處按照社會公德的要求規範自己的行為。教師的道德完善從遵守社會公德開始。當今社會是一個高度文明的社會主義社會,每個教師隻有遵守社會公德,才能做一個受社會歡迎的文明人。
(三)人道主義是社會公德的根本原則
在社會公共生活中,每個人都以“人”的身份與他人平等地發生聯係和交往。因此,處理這一領域的道德關係的行為規範都應該服從並遵循人道主義原則的精神。我們所宣傳和實行的人道主義,是社會主義的人道主義。它的基本內容和要求是:第一,相互尊重。即相互尊重對方做人價值、權利和尊嚴。第二,相互平等。無論一個人在社會分工中所處的身份、地位如何,都必須平等相待。第三,相互關心。即關心他人的物質生活狀況和精神生活狀況,尤其是對那些身處逆境、身陷災難中而生活艱難、精神痛苦的人更要特別予以關心。第四,相互幫助。即做到一人有難,眾人相幫,人人為我、我為人人。尤其對那些遇到困難的人,要及時地伸出援助之手。第五,愛護人民,仇恨敵人。
社會主義人道主義體現了社會公共生活領域中人們之間最基本的道德關係,對於整個社會公德規範體係中的其他部分具有統帥作用,對於人們的言行具有總的導向意義和最根本、最普遍的約束力,一切社會公德規範都體現著這一根本原則的要求和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