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光盤資料
光盤資料主要指隻讀光盤(compact Disc Read-Only Memory,縮寫CD-ROM)資料。它是近年來迅速發展起來的一種新型載體文獻,由特殊的光敏材料製成,信息通過激光刻錄在光盤表麵,看起來像密紋唱片。可以用來記錄圖像和聲音,也可以記錄文字。
在寫入信息時,將光盤安放在一台與計算機相連的錄放機中,用寫入信號調製激光源發出的光束,將信息刻寫在光盤上;讀出信息時,用激光照射光盤上的光道,激光檢像器的光敏器件接受反射光束,並產生光電讀出信號,再經放像係統恢複圖像和聲音信號,得到輸出信號。光盤顯然是高科技和新材料發展的產物。
光盤資料實際上是一種新的視聽資料,它除了擁有視聽資料的全部優點外,還有一些無法比擬的優點:
①信息存貯量極大。一片直徑3.5英寸(8.89CM)的光盤,可全文存貯50萬頁文字型資料,相當於存貯1000本500頁的書。從1946年出版的《人民日報》全文光盤,目前存貯在96張光盤上。
②與計算機結合可以實現迅速的自動檢索。不但可以實現二次文獻和數據事實的快速查找,而且可以實現文獻全文的快速查找。
③便於保存和複製。光盤用光束進行複製和識讀,利用時不存在物理磨損。據估計,光盤存貯的信息可以保存100年以上。
④價格與其他文獻載體相比便宜得多。如《牛津辭典》紙型印刷版(20卷)每套售價2750美元,而其光盤版僅875美元。
光盤的優良性能使其得到迅速發展。全世界光盤1989年僅有200種,1990年增至1025種,1992年增至3216種,1994年增至6700種,1996年增至13000種。1994年全世界銷售光盤9180套,收入107億美元,1996年銷售4億套,收入350億美元。
我國光盤出版物也迅速發展。清華大學光盤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出版的《中國學術期刊》光盤,已編入2000多種學術期刊。我國不少報紙也相繼出版了全文光盤版,如《人民日報》《經濟日報》《科技日報》《文彙報》《參考消息》等。
光盤是繼紙張、感光材料、磁性材料之後又一種重要的信息載體。它的高密度存貯、高速度存取、長時間保存、低費用投入等優點,將對整個圖書情報工作產生極大影響。隨著知識社會的到來,光盤將扮演改變人類生活方式的重要角色。
五、網絡文獻資源
(一)網上電子期刊
電子期刊是一種以連續出版方式,並通過電子技術或媒體來發行的期刊。按照出版發行過程中采用技術方案的不同,電子期刊除前麵提及的光盤型電子期刊外,還有以下兩類:1.聯機檢索型電子期刊起源於20世紀70年代中期,由商業性信息機構的聯機檢索全文數據庫提供。20世紀80年代初,一些著名的學術出版社嚐試通過BRS聯機檢索係統來發行他們出版的一些期刊。此後,隨著計算機排版技術成熟,他們同時出版印刷型和電子型兩種版本的期刊。現在聯機檢索型電子期刊已成為OCLC,DIALOG,BRS,NLM,STN,ORBIT,等信息機構提供服務的重要內容。如OCLC的First Search在提供二次文獻信息服務的同時,已可提供1400餘種期刊近百章的全文檢索。
而且可以提供設計萬維網界麵的方法,以解決檢索期刊中非文本型內容的困難。由於聯機檢索提供服務要按檢索時間和檢索次數收費,讀者利用這類電子期刊要受到經濟承受能力限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