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類分值(題號)
客觀類
42分(1~20、26、28題)
技能類
10分(22、28題)
開放性探究性
10分(22、24、25、26、27題)
應用性
19分(22、23、25、26、27題)
實驗區
考試情況
平均分
76.58
及格率
81.25%
2004年的地理中考卷裏,鄉土地理部分的內容不到10%。因為新課改實施不久,鄉土地理的教材和教學還沒有全麵鋪開,因而隻考了些常識性內容,比例偏低,這也是考慮到實際情況做出的應對。2006年考試大綱要求又有了新的變化,其中各領域所占分值為:地理地圖約20%、世界地理約25%、中國地理約45%、鄉土地理約10%。地理科成績是按A、B、C、D四個等級記載,列入學生綜合素質評定內容。
所以教師要認真把握中考命題思想,領會精神,合理的安排教學進度和複習計劃,作到目標明確,胸有成竹。
二、重視基礎知識、基本技能,考查學以致用的能力地理中考命題,“雙基”仍然是考查的重點。我們將試卷考點落實在基礎知識點上,貫徹學以致用的方針,考查學生靈活掌握知識、運用知識等多方麵的能力。也就是說,試題的著眼點和著力點主要放在考查能力與素質上。
大部分試題都將“雙基”的考查定位於現代公民應該具備的基本素養。注重考查應用主幹基本知識和基本原理、規律來分析解決實際問題。注重學科各種基本能力的考查。
在難度比例的控製上,嚴格按照8:1:1的要求,堅持80%的基礎知識分與10%的中值分和10%的難值分,在10%中再按3:3:4要求,體現選拔功能。取消機械訓練、死記硬背的題目,不出偏題、怪題。這樣,既作到考查學生全麵掌握地理知識的情況,又不拘泥平時簡單的機械記憶,讓學生能充分發揮平時在學習、生活中的積累,並將所體驗、感悟的地理知識運用在實際生活中,充分展示新課改的成果。
三、突出地理圖象的學科特色,重視綜合運用各類地圖地理的學習離不開地圖等圖像信息,地圖被稱為地理學習的“第二雙眼睛”。圖像是地理信息的主要載體,也是學生學習地理知識的重要工具。學會閱讀、使用和繪製地圖,從地圖上獲取信息,通過地圖判斷地理事物的相互聯係,理解地理現象的成因及其規律,這是地理學科教學的特色。同時圖像它形式新穎多樣,有經緯網圖、地形剖麵圖、景觀圖、區域圖、交通路線圖、統計圖、漫畫等。地圖語言中包涵了豐富的信息,是命製試題的好幫手。
在中考的命題中,突出了對圖像的考查與運用。如2005年的中考試卷中共有31幅圖像,讀圖所得分數占試卷總分的70%。其中選擇題使用了15幅精美的圖像,有“鐵路圖例”“旅遊照片”“汽車車牌”等,幫助了學生分析題幹,理解題義,順利完成答題,還給學生以美的欣賞,產生愉悅的心情。在綜合題中作到一題一圖,或一題多圖,圖文並茂。既有課本原圖、圖冊彩圖、資料圖,也有網絡圖片、景光照片、手繪簡圖、家鄉政區圖等等。題目語義也盡可能的發揮圖像的語言信息,讓學生充分觀察、認真思考、積極探究,自主的解決問題。如第24題,通過讀“印度、巴西地圖”,比較兩地的地理區域差異,考查學生應用地圖獲取信息的能力。第27題讀“長江沿江地帶工業分布圖”,突出了分析圖像信息、斷斷事物間相互聯係、理解地理現象的成因及其規律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