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0章 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6)(1 / 3)

課程資源包括各種形式的教科書、教師教學用書、科技圖書、錄像帶、視聽光盤、計算機教學軟件、實驗室,以及校外的工廠、農村、科研院所、科技館、電視節目等。

(一)文字教學資源

我國地域廣闊,人口眾多,經濟社會發展極不平衡。應該編寫具有不同特色、適應不同需要的多樣化的教科書。這部分內容在“教科書編寫建議”中已有詳盡闡述。

教師應該根據學生實際和當地環境,從大量的教學資源中精選適當的教學內容,不要受某一種教科書的局限,要吸取不同教科書的長處。教師還可以自己編寫某些教學補充材料。

學校圖書館應該基本滿足學生課外閱讀的需要。科學教育不可能隻通過課堂學習來進行,課外閱讀在擴大學生的知識麵、樹立科學的價值觀等方麵都能起到重要的作用。

(二)多媒體教學資源

物理教學離不開現實的物理情境。但是,學生的直接經驗、學校的實驗室條件,都是有限的,也不可能讓學生做太多的現場參觀,因此,切合學習實際的音像資料是十分必要的。

音像資料的收集與選擇應該注意以下幾點:

1收集學生難以見到的、有重要物理意義的、展示科學技術發展的實況錄像,例如航天發射、大型船閘、蒙古包外的風力發電機、小山村的水磨、激光手術等。

2利用快錄、慢錄、顯微攝影等技術手段拍攝的音像資料,向學生展示物理過程的細節。例如,利用慢錄快放展示顏料在液體中的擴散;用快錄慢放展示足球受力後的形變及運動方向的變化。

3收集課堂上難以完成的實驗錄像資料。例如用磁懸浮表現超導;以粗鐵絲作棱,以薄橡膠膜作麵做成中空立方體,放到水中表現液體內部各個麵的受壓情況。

音像資料可以使用一些動畫對科學知識進行說明,但不宜過多。音像資料的主要功能應該是幫助學生接觸科學現實。

投影片、掛圖是展示物理情境的有效手段,應該繼續開發這方麵的教學資料。

計算機多媒體軟件以其交互性和超文本鏈接的能力顯示了它在科學教育中的巨大發展潛力。

在物理課的學習中提倡智能型軟件,學生輸入條件後它按照科學規律自動給出正確的情境。

例如,凸透鏡的焦距由學生給定後,用鼠標拖動“物體”,計算機就按科學規律給出物體的像,其位置、大小、正倒、虛實都由機器正確地呈現出來。這種教學軟件可以豐富學生對於物理情境的感性認識,深化對於科學規律的理解。對於中學實驗室中不能完成的實驗,這類軟件的意義更為重要。

學校應該加快局域網的建設和與因特網的連接,鼓勵學生從網上獲取信息。

學校圖書館應該積極擴大音像資料和計算機多媒體教學軟件的收藏,有條件的學校應建立電子閱覽室。

(三)實驗室資源

《標準》的很多教學內容要求通過科學探究活動來學習,因此應該逐步做到大部分物理課在實驗室中進行,要為達到這一目標創造條件。

學校和教師應該根據標準的要求安排足夠的學生實驗和演示實驗。應該充分利用實驗室現有的器材,尤其應該利用多年閑置的器材開發新的實驗。

學校實驗室應該為師生利用身邊的物品、廉價的材料進行物理實驗提供便利。有些成功的實驗可以作為學校的常規實驗保留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