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龍壇乃是曆代國師祭天的地方,每每國祭,或者新皇帝登基的時候,便是在這裏祭天,特赦天下。
而且前來參加國祭的城中百姓將會得來數目可觀的賞銀。
與當朝帝王一並登上伏龍壇上的人等,都是一些身份頗高的人,也算是露臉的時候,除此之外,也會受到當朝帝王的優厚封賞。
或者還是因為殺破狼當初的一番話,城中百姓官軍沒有一個人敢在這冷王府門前路過,幾乎都是繞著路走,倒顯的冷王府一幅門可羅雀清靜的樣子。
不過話說回來,這正不是冷王府想要的嗎?
但是不同的是,除了冷王府門前,整個帝都的大街小巷都是黑壓壓的人群。
除此之外,城外也是從四麵八方的聚來了大批的人群來,放眼望去,這些人之中幾乎清一色的都是一些平民。
話說回來,今天那可是國祭,可是要發錢的,不來白不來。
當然,其中也存在不少的達官貴人以及一席貴族子弟。
畢竟此次參加這祭天的,都是一些當朝權貴,若是互相攀附上一門,自然是好事。
冷府的人,自然是以冷王爺為首,騎著那戰馬,卻輕裝前行,
冷家隊伍方一走上那些熱鬧的大街之上的那一刻,便是傳來了陣陣的問候之聲,城中百姓無不衝著老王爺行那跪拜之理。
畢竟這大秦帝國能有如今的民康富庶,那可是與著冷家的脫不了一絲關係,冷家為了整個大秦帝國,家中男兒幾乎都是戰死在了疆場。
包括幾日前的丞相兵變,都是老王爺拚死壓製,或許在城中百姓的眼中,老王爺才是這大秦的主心骨。
但是殊不知正因為此,老王爺才屢受那大秦帝國,也就是當朝的九五之尊所提防,還有朝中不少奸臣讒言。
至於老王爺倒也辛苦,也是一邊走著,一邊衝著路邊的百姓施拳問安。
而百姓的麵孔之中也是夾雜著幾許疑惑與欣慰,因為坊間傳說,老王爺已經重傷病故,隻因為有所忌憚什麼的樣子,沒有告知於天下。
至於欣慰,因為他們知道,有這位冷王爺在的話,可保大秦帝國永保安康。
伏龍壇很是雄偉高大,縱然是在距離那帝都百裏開外,便是可以看的清清楚楚,因為這伏龍壇乃是整個大秦帝國之中最為顯眼的建築。
都說古有臥龍嶺,今有那伏龍壇,或許在大秦帝國這一句甚至連小孩子知道的話,就是因為此而得名。
一時間縱然是車水馬龍,顯的擁擠不堪,從冷王府通往伏龍壇的道路上,那些平民百姓以及那些達官貴人都是很是自然的讓開了一條道來,供冷王府的人浩浩蕩蕩的向著那伏龍壇方向進發。
“哼!這冷家的人未免太囂張了,長此以往恐怕……”
此時的伏龍壇上黑壓壓的一片早已站滿了人,而這些人之中為首的則是一名身著那金色龍袍,頭戴黃金冠的五十多歲的中年人。
從這名中年人的身上不自然的散發出了一絲不怒而自威的氣勢來。
而在這中年人其後則是依次排開的一眾朝中重臣,其中包括那一直此後在皇帝身邊的那名蘇公公,還有那長公主以及與那長公主略顯幾分親密的北鬥山莊的慕容洪曦。
不過這些人群之中還有一名中年人頗為顯眼,隻見其人身著那紫金戰甲,卻雙手環胸,古銅色的臉龐之上卻顯出了幾分期盼之意眺望著那冷府方向,騎著那戰馬的冷王爺,嘴角之上卻不停的翻動著絲絲笑意。
不僅僅是其人,此時那伏龍壇上將近一多半的人將注意力放在了那冷府方向。
然目力還比較不錯的人發現,那鐵帽子王竟然一幅神采奕奕的樣子出現在那冷府一眾人之中的那一刻,都是不禁麵麵相覷。
因為不少人傳言那鐵帽子王爺早已過世,但是事實告訴他們,其實這都是一些市井傳言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