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菽園雜記》的新詞和新義(1 / 3)

語言隨著社會的產生而產生,也隨著社會的發展而不斷發展變化。而“語言,主要是它的詞彙,是處在差不多不斷改變的狀態中”。因此,在詞彙問題上,我們不能隻把它當做一種平麵的東西,而應該用曆史發展的觀點來看待它。詞彙是詞的總彙,一個個具體的詞的發展,推動著詞彙的發展,“詞是音義的結合體,由此詞彙學的研究可以分為兩大部類,一是關於詞義的研究,二是關於詞義載體的研究”。本節即對《菽園雜記》中新產生的詞義載體(新詞)和新產生的詞義(新義)做初步的描述。

所謂新詞新義,本沒有一個絕對標準,但我們在研究時,必須尋找一個界定新詞新義的參照物。董誌翹先生在《〈入唐求法巡禮行記〉詞彙研究》中,為我們判別新詞新義指明了方向。目前,在條件尚不成熟的情況下,他提出以“古今兼收、源流並重”的《漢語大詞典》作為標準,無疑是當前較科學、較可行的方法。但是,《漢語大詞典》畢竟出版了較長時間,而且在之後的這些年裏,明代詞彙研究的新成果亦大量產生。因此,本文在探求《菽園雜記》新詞新義時,亦參考並借鑒先輩學者的研究成果,同時,充分利用現有的電子語料檢索係統,盡可能地實現衡量標準的客觀性,以確保研究的科學性。

具體方法是:窮盡性地考察《菽園雜記》中的用例,將書中的詞語對照《大詞典》、《辭源》等工具書,找出首見例出自本書或同時代(即明代)的其他文獻或晚於本書的詞或詞義,再對照《四庫全書》電子版,看這些詞或詞義是否有更早的用例。如果沒有,則認定是新詞或出現了新義。當然,“隨著研究的深入,調查文獻麵的不斷拓展,有些新詞、新義的出現年代也會不斷被改變”。這裏所謂的“新詞新義”隻是相對意義上的“新”,是就現有的書麵材料而言的。

一、《菽園雜記》的新詞

(一)《大詞典》以《菽園雜記》為首證的新詞。《大詞典》力求探源,詞條下所舉首證,一般均為此詞在文獻中的最早用例。我們在研究《菽園雜記》詞彙過程中,發現《大詞典》以《菽園雜記》為首證的詞語共有9個,如下:

【鈲】煉銅的初次生成物。文中共2例:

①次將碎連燒五火,計七日七夜,又依前動大旋風爐,連烹一晝夜,是謂成鈲。音嘲鈲者,麄濁既出,漸見銅體矣。《大詞典》首引此例。

②次將鈲碎,用柴炭連燒八日八夜,依前再入大旋風爐,連烹兩日兩夜,方見生銅。

【傳奉】明代不由吏部銓選,而由太監視進呈珍異的多寡,以諭旨直接任命官吏的做法。

成化末年,太監梁芳輩導引京師富賈,收買古今玩器進奉,啟上好貨之心,由是幸門大開……生員、儒士、匠丁、樂工、勳戚廝養,凡高貲者,皆與並進,名曰傳奉。(卷九,第116-117頁)

【迭見】屢次出現;不斷出現。

未幾,太子薨,災異迭見。

【都憲】明都察院、都禦史的別稱。文中共5例。

浚縣王都憲越之父,既葬被發,而喪其元,求之不得,乃刻木以代而葬之。

【椒圖】神話傳說龍生九子,其一為椒圖,形似螺螄,好閉口,故畫其形象為門上裝飾。

椒圖,其形似螺螄,性好閉口,故立於門上。

【奤子】猶侉子。南方人稱操北方口音的人。

南人罵北人為奤子。

【髯鬣】胡須。

(陳僖敏公鎰)以其美髯鬣,呼為胡子爺爺。

【退任】離職;卸任。

乃問一退任老內官。雲嚐記宣德間老娘娘有旨取去,但不知何在。

【迂腐】指言談、行為拘泥於舊準則,不適應時代潮流。

嚐見文人中有等迂腐及浮薄者,往往指斥持法勤事之士,以為俗流。

(二)《大詞典》以《菽園雜記》為獨證的新詞。據統計,《大詞典》以《菽園雜記》為唯一例證的詞語有7個,如下:

【懛】癡;笨。

蘇州人謂無智術者為呆,杭州以為懛。

【虭蛥】古時傳說中的龍屬動物。常以其形象雕刻於古器物上。

虭蛥,其形似龍而小,性好立險,故立於護朽上。

【發孝】喪家分送白布條給吊客。

今人有喪,翦帛以授吊客,謂之發孝。

【護朽】柱或塔之頂端。多刻虭蛥之像。

虭蛥,其形似龍而小,性好立險,故立於護朽上。

【仆憎】即步甑。蒸煮食物的一種器具。

吳音須與蘇同,今稱暖熟餐具為仆憎,言仆者不得侵漁,故憎之。

【秋姑】古時傳說中食嬰兒的老婦。

北方老嫗八九十歲以上,齒落更生者,能於暮夜出外食人嬰兒,名秋姑。

【戲文子弟】舊稱戲曲演員。

嘉興之海鹽,紹興之餘姚,寧波之慈溪,台州之黃岩,溫州之永嘉,皆有習為倡優者,名曰戲文子弟,雖良家子不恥為之。

(三)《大詞典》以同時代文例為首證的新詞。《大詞典》中的一些詞條雖不以《菽園雜記》文例為首證,但所引首證亦為明代文例;有一些詞條在引了明代文例後,又引《菽園雜記》文例為書證。據統計,這樣的詞語共有236個。

【猜拳】酒席間助興的遊戲。兩人各出拳伸指,同時各喊一數字,符合雙方指數之和者勝,負者飲酒。《大詞典》首引明·施耐庵《水滸傳》。《菽園雜記》中亦見:

今人以猜拳為藏鬮,鬮音鳩,古無此字。

【還元水】糞清。《大詞典》首引明·李時珍《本草綱目·人·人屎》:“糞清:還元水。”又引《菽園雜記》例為書證。

還元水者,臘月以空瓶,不拘大小,細布緘其口,引之以索,浸糞廁中。日久,糞汁滲入,瓶滿自沉,取埋土中。二三年,化為清水,略無臭氣。凡毒瘡初發時,取一碗飲之,其毒自散。

【賄免】行賄以求脫免。《大詞典》首引明·歸有光《褚隱君墓碣》。《菽園雜記》中亦見:

富室子弟懼黜者,或以賄免。

【流劫】到處流竄行劫。《大詞典》首引明·唐順之《休寧陳氏墓廬記》。《菽園雜記》中亦見:

廣陵之墟有五子廟,雲是五代時,群盜嚐結義兄弟,流劫江、淮間,衣食豐足,皆以不及養其父母為憾,乃求一貧嫗為母,事之甚孝。

【輪回酒】人尿的別名。《大詞典》首引明·李時珍《本草綱目·人·人尿》:“尿,從屍從水,會意也。方家謂之輪回酒,還元湯,隱語也。”又引《菽園雜記》例為書證。

輪回酒,人尿也。有人病者,時飲一甌,以酒滌口。

【撒扇】折扇。《大詞典》首引明·劉若愚《酌中誌·內臣佩服紀略》。《菽園雜記》中亦見:

折疊扇一名撒扇,蓋收則折疊,用則撒開。(卷五,第52頁)

【酸子】猶酸丁。《大詞典》首引明·淩濛初《二刻拍案驚奇》。《菽園雜記》中亦見:

後聞供奉者雲:是日內官奏放炮,上止之雲:“酸子聞之,便有許多議論也。”

除此之外,單音詞有3個:麄、蚅、毀。複音詞有226個,其中雙音詞有210個,三音及三音節以上的詞有16個。

(四)《大詞典》引例晚於《菽園雜記》的新詞。在對《菽園雜記》詞彙研究的過程中,我們發現,書中有131個詞語可以為《大詞典》提供更早的例證。

【祭掃】

至今墳在陵域者,春秋祭掃,聽民出入無禁。

“至墓前祭祀掃除。”《大詞典》首引清·方苞《教忠祠祭田條目序》。

【節旦】

每月朔望及歲時節旦,宜率群臣朝見於延安門,以極尊崇之道。

“元旦節日。”《大詞典》首引清·朱之瑜《與安東守約書》。

【懇祈】

家人羅拜懇祈,然後許之。

“祈求。”《大詞典》首引楊玉如《辛亥革命先著》。

【名帖】

至此者不問識與不識,望門投刺有不下馬,或不過其門令人送名帖者。

“名片。”《大詞典》首引清·趙翼《陔餘叢考·名帖》。

【品饌】

惟秦王親宴於承運門,品饌豐盛。

“諸色肴饌。”《大詞典》首引清·褚人獲《堅瓠十集·阿婆臉不搽》。

【宿娼】

前代文武官皆得用官妓,今挾妓宿娼有禁,甚至罷職不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