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元的由來(1 / 1)

新元前50年,第三次世界大戰結束,地球遭受極為嚴重的破壞,已不適合人類生存。幸存下來不到十億的人類全都隻能長期居住在暗無天日的底下城堡中。人類的延續麵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當時的科學界精英全部聯合起來解決這個問題,最後提出兩種方案。一是加大力度,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一如既往地向宇宙深處發出探險飛船以尋找合適人類生存的星球;另一個則是開發虛擬空間,進行人類精神移植。

這兩種方案同時進行,前一種辦法一直未能取的任何可喜的效果,所幸的是第二種方案在不久之後就取得了明顯的效果。新元前25年,虛擬空間平台開發成功。虛擬空間采用虛擬現實技術,其中事物的產生,發展,滅亡以及同其它事物之間的關聯基本上都遵從如同現實世界一般的規律。現實世界隻提供支持虛擬空間的能量,一旦虛擬空間開始運行,則虛擬空間具備絕對的獨立性,即現實世界無法通過現實的方法直接幹預虛擬空間中的事件。

經過81次初始設定的修改,曆經現實時間25年,虛擬時間5000年的發展,虛擬空間存在了具備良性發展,運行穩定的文明形態。

新元1年,現實世界中仍未找到適合人類生存的星球,而地球環境由於受到的破壞太過嚴重,這幾十年來在不斷的惡壞中,據估計,至少還將繼續惡壞500年才能開始好轉,若要恢複到戰爭前的水平則將是無限期的。在這一年,出現了一個對現實世界及虛擬世界都有著深遠影響的劃時代理論——虛擬能量理論。根據這一理論,虛擬空間的運行可完全從現實空間中獨立出來,因其空間的虛擬性,從而導致其運行消耗的能量也完全是虛擬的,即完全可有該空間自行提供。這一理論的提出進一補完善了虛擬空間的完備性和自洽性,使其具有與現實空間同等的地位,也就是說,對於生活在虛擬空間中的人來說,虛擬空間即是他們的現實空間,而以前的現實空間反將成為虛擬空間,換句話說就是這兩個空間是相互映射的,彼此互為虛擬、互為現實而存在。

至此,這兩個空間已基本相互獨立,之所以說“基本”是因為為了讓現實中人類的精神能夠順利移植到虛擬空間中,且能在其中安全地長期生活,虛擬空間的製造者們在虛擬空間中的各大城市都設置了一個複活廣場,廣場的中央是生命女神,該廣場采用現實、虛擬雙重能量保護。複活廣場作為虛擬空間中的一個特殊存在,因擁有現實能量的保護,使得她不會被虛擬空間中的任何能量所破壞;同時因擁有虛擬能量的保護,也使她不會被現實能量所破壞。要破壞複活廣場隻能是在現實與虛擬同時進行破壞才能成功。複活廣場的作用有兩個,一是現實能量通過她以微撓的方式可把現實中的人類移居到虛擬空間中,再則是讓現實中的人類在虛擬空間中死亡後可通過生命女神而自動複活。

經過十萬個個體實驗的成功後,在新元1年10月1日這一天,采取根據人種及個人意願相結合的方式,全球首批5億人成功進入了虛擬空間。其中包括2億的華人,剛好占華人總數的一半,全都進入東方大陸的炎黃帝國。

因為是懷著開辟人類新紀元的初衷而移居虛擬空間的,所以虛擬空間又被稱為新元世界,這一年也被定為新元1年。

此後不到五年的時間裏,全世界剩下的不足5億人全都進入了新元。

為了使移居新元中的人類不至於忘記原先的現實世界,同時也為了避免發生類似封閉係統所固有的因熵增加原理和熵最大化原理而導致混沌的出現,盡管還不確定新元世界到底算不算是封閉係統,但還是決定每年的10月1日給新元世界輸入一定量的新鮮元素——現實人類。於是在新元1年,科學家們製造了一種自給自足的人類生產線,這種生產線的作用就是通過人工受精的方式,每年按一定比例生產出100萬的各色人種,並在這些人年齡達到18歲時讓他們移居進入新元。

如此,一個穩定的新元就出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