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九篇 遠離毒品(1 / 3)

毒品是世界三大公害之一,在世界各國泛濫,中國也不例外。禁毒已成為全社會的課題,且常常與未成年人聯係在一起。未成年人吸食毒品不但會損害自己的身心健康,而且還會因毒資問題而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給社會治安帶來不利影響。未成年人由於社會經驗不足和本身的好奇心理,對毒品的危害性缺乏認識;有些還受到損友圈和家庭環境的影響,最終走上吸毒甚至是毒品犯罪的歧途。本篇通過對四個案例的分析,不但讓同學們對毒品的危害性有所了解,而且還可以學習到相關法律知識,學會如何使用法律武器自我保護。與此同時,我們也強調家長的監護、學校的看護以及社會的幫護,這樣才能更好地保護未成年人免受毒品的侵害。

案例鏈接一:缺乏認識

新型毒品也是毒

14歲的女孩於小美身材偏胖,其實在大多數人眼裏,這個年齡段的女孩身材偏胖一些反而更可愛、更漂亮。但她自己偏偏不這麼認為,她覺得自己非常的醜和胖,一點也不好看,千方百計地想要減肥,試過很多減肥產品都不奏效。有一次在同學過生日的聚會上聽了一個很瘦的女生說吃搖頭丸可以減肥,她很心動:隻要能減肥,讓我做什麼都可以。於小美主動和瘦瘦的那個女生搭訕,並表示自己為了減肥也可以嚐試。

這個瘦瘦的女生叫黎小泉,聚會結束之後,黎小泉帶著於小美去了一家酒吧,那裏有人提供搖頭丸,這時於小美突然害怕了。因為她記得電視上好像說過,搖頭丸是毒品。黎小泉一下就看出了於小美的想法,於是告訴她,不用擔心,搖頭丸根本不是毒品,電視上的宣傳都把它誇大了,其實它隻是現在年輕人用來緩解壓力的方式而已,提神抗疲勞,而且有減肥的功效,最關鍵的是不會上癮。於小美信以為真,為了減肥,值得一試。

此後的一段時間內,於小美經常跟黎小泉在一起吸食搖頭丸,而且認為自己沒有上癮,其實這隻是新型毒品給她帶來的錯覺而已,毒品的魔爪早已抓住了她。由於經常吸食毒品,於小美食欲下降,長期處於興奮狀態導致第二天體力跟不上,日漸消瘦。

最終,於小美在吸食毒品時被警方抓獲,隨後被送到戒毒所,一開始她還很不服,認為自己吸食的搖頭丸不是毒品。但隨後工作人員給她介紹了關於毒品的知識,搖頭丸其實就是毒品,作為新型毒品其上癮很快、戒毒很難,並給她展示了相關的資料。於小美這時才留下了後悔的眼淚,表示自己以為這不是毒品,隻是為了減肥才吸食的,今後一定配合管教民警早日戒除毒癮。

●案例來源:2011年,江蘇省南京市警方抓獲了一名14歲的吸毒女孩,後被送到戒毒所。記者去采訪她時問她為什麼吸毒,她回答說因為自己比較胖,聽朋友說吸毒可以減肥,就吸上了。最後該女孩從法官那裏了解到了毒品的危害性,後悔不已,表示以後絕不再碰。

痛心的智多星:

未成年人趁著大好時光,本應該在學校裏學習知識,但無知幼稚的於小美卻因為缺乏對新型毒品危害性的認識而誤入泥潭,後悔莫及,整日隻能待在戒毒所裏,還要受到毒癮的折磨,這實在讓人痛心。現實生活中,很多未成年人隻是了解傳統毒品,例如海洛因、鴉片等,對人體的傷害很大,以為新型毒品搖頭丸、冰毒等根本不會對身體造成損害,而且不會成癮,這實際上是錯誤的。此外,利用這些毒品來進行減肥更是荒誕。於小美的案例實在讓人痛心,各位同學可千萬不能效仿,新型毒品也是毒品,我們要珍愛生命,遠離毒品。

常識介紹:

新型毒品

所謂新型毒品是指與傳統毒品海洛因、鴉片等不同,不需要種植,可以在實驗室裏人工化學合成的毒品,這類毒品會對人的中樞神經係統造成直接的損害,並且具有極強的成癮性。

搖頭丸

搖頭丸學名為亞甲二氧基甲基苯丙胺,是冰毒的衍生物,是新型毒品的一種。因服用者隨音樂的節奏劇烈地、持續地擺動頭部而且不會覺得痛苦而得名。

四護大講堂:

未成年人對新型毒品的危害性缺乏認識,不僅僅是未成年人個人的問題,家長、學校和社會也有相當大的責任,因而需要從各方麵入手解決。

◎學生自護

未成年人自身要遵守法律法規,遵守學校的紀律,聽家長的話。平時要通過電視、網絡和各類的宣傳活動來關注禁毒方麵的知識,對毒品及其種類、危害性有一定的了解,要遠離毒品,不要主動接觸它,即使不小心遇到了也要運用所學知識保護自己不被毒品侵蝕。遇到涉毒人員也不要驚慌:與自己無關就不要多過問,對於未成年人我們不提倡盲目的見義勇為;如果與自己有關,應該想辦法開脫,不要與他們發生正麵的衝突。在麵對緊急狀況時保護自己的安全才是最重要的事情,事後再尋求老師、父母和警察的幫助。

法律索引:

《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40條規定:未成年人應當遵守法律、法規及社會公共道德規範,樹立自尊、自律、自強意識,增強辨別是非和自我保護的能力,自覺抵製各種不良行為及違法犯罪行為的引誘和侵害。

《治安管理處罰法》第72條規定:有下列行為之一的,處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並處二千元以下罰款;情節較輕的,處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罰款:(一)非法持有鴉片不滿二百克、海洛因或者甲基苯丙胺不滿十克或者其他少量毒品的;(二)向他人提供毒品的;(三)吸食、注射毒品的;(四)脅迫、欺騙醫務人員開具麻醉藥品、精神藥品的。

◎家長監護

子女對毒品沒有足夠的防範意識和危害性認識,甚至主動去接觸毒品,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家長要對子女進行毒品危害的教育,告訴他們政府對毒品的禁止確有必要。毒品有著巨大的危害性,應該防範毒品的侵蝕,不管是為了減肥還是其他的原因,毒品都是不能碰的。

法律索引:

《禁毒法》第18條規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應當對未成年人進行毒品危害的教育,防止其吸食、注射毒品或者進行其他毒品違法犯罪活動。

◎學校看護

學校要加強內部宣傳管理和教育,經常在校園內開展禁毒知識普及活動,可以讓學生用交流、寫作、排練話劇等各種各樣有趣的方式來了解禁毒知識;還可以聘任專門的老師、開設相關的課程來讓學生們認識到毒品的危害性,保持與毒品的距離。

法律索引:

《禁毒法》第13條規定:教育行政部門、學校應當將禁毒知識納入教育、教學內容,對學生進行禁毒宣傳教育。公安機關、司法行政部門和衛生行政部門應當予以協助。

◎社會幫護

社會應該通過傳統媒體、新興媒體來宣傳、開展針對未成年人的禁毒教育活動,例如通過出版學生讀物、開通網上微博、播放少兒禁毒節目或者電影這種未成年人感興趣的方式來宣傳禁毒知識,讓未成年人感受到整個社會的禁毒氛圍,他們在這種氛圍的熏陶下會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毒品與未成年人的距離也會越來越遠。

法律索引:

《禁毒法》第14條規定:新聞、出版、文化、廣播、電影、電視等有關單位,應當有針對性地麵向社會進行禁毒宣傳教育。

案例鏈接二:交友不慎

交友不謹慎,毒品毀一生

14歲的王青是一名初中女生。在很多人眼裏,她都是值得羨慕的對象,其不但外貌清秀,且在校成績非常優秀。在老師和家長的眼裏,她有著不可限量的前途。當然,外貌出眾的她也不乏很多男生的追求。同班同學李勇留過級,比王青大兩歲,也比一般男生更有城府,會耍手段;單純善良又正值青春期的王青內心也渴望一份完美的愛情,所以很快兩人便背著老師和家長交往了起來。

一開始兩人的交往倒是沒什麼異常,和普通年輕人一樣,隻不過對於初中生而言,早戀要秘密進行,防止被家長和老師知道。正是因為這一點,才給了李勇逃避家長和老師監管的可乘之機。兩人交往了一段時間後,李勇開始帶王青頻繁地出入迪廳、酒吧、網吧等嚴禁未成年人進入的場所。不單單是娛樂消費,李勇更是介紹了一些不三不四的社會無業人員給王青認識。一直是家裏乖乖女的王青對這些地方是非常不情願去的,但是礙於麵子還是順從了李勇,更何況這是她的男朋友,她應該付出一切,這點小事又算什麼呢。見表麵上順從的王青沒有表現出反感,李勇心中有了下一步的計劃,兩個月後,他覺得機會來了。這個月的月考王青的成績一落千丈,老師當眾批評了她,並告訴大家不要向她學習。回到家後,心情低落的王青又和父母大吵了一架,見也得不到父母的理解,苦悶的她隻能向男友求助。李勇假裝安慰她,見她恢複常態後又帶她去了歌舞廳消費享樂,其稱為放鬆心情。但這一次,李勇決定行動了。在王青跳舞的時候,他拿出了一個類似糖果的東西給了王青。單純的她以為就是一塊普通的糖果,也絲毫不認為眼前的這個男友會害她,毫不猶豫地吃了下去。李勇拿給王青的其實是搖頭丸,一種新型的毒品。

王青吃下搖頭丸沒多久,就產生了反應,感覺惡心,然後衝到衛生間,想吐卻又吐不出來,出來之後她責備李勇給她的糖果是不是過期了。李勇笑了笑說,沒什麼大事,玩起來就不想吐了,還會讓你忘記煩惱。果然,王青在音樂的節奏與藥物的刺激下搖頭不止,她的神經被麻醉了,頭部非常暈眩,但這種感覺卻讓人十分興奮,她忘記了所有的煩惱,在短暫的時間內體會到從未有過的刺激。這種短暫的神經錯覺讓王青難忘,並逐漸地產生了藥物依賴,以後和李勇出去的每一次都要吃搖頭丸,並且獲得了這個圈子的人的認可。

最終,紙包不住火,李勇等一夥人終因涉毒被警方抓獲,王青因吸毒受到了治安管理處罰,家長和老師也終於知道了事情的經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