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社會經濟文化的發展,人類生活水準的提高,大眾對媒介越來越接近,越來越依賴,媒介作為社會建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文化傳播的重要平台。
對女性群體的調研顯示,絕大部分的女性認為傳媒在自己的生活中有重要位置。據調研,中國女性中每天花在電視傳媒上的時間超過一個小時的占80%以上,大眾傳媒已成為女性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所以媒介傳播與女性之間存在著種種不可割舍的聯係,媒介的傳播對女性的生活與發展產生著深刻的影響。
在全世界範圍內,女性仍處於較低地位,在與媒介的關係中,女性也仍然處於相對弱勢地位。加拿大也不例外,部分媒體受經濟利益的驅動,或政治利益的需要,往往存在著忽視弱勢群體的現象,包括女性。媒體行業自然是男性優勢領域,男性為“核心”,女性為“邊緣”,媒體中高級決策層或中級決策層女性占的比例很少,女性高層管理人員非常有限。
女性媒體(女性報紙、女性雜誌、女性頻道)的數量仍十分有限,媒介推出的產品中對婦女形象常以固定模式來表現,甚至有較多的偏見歧視的內容。
在大多數國家,大眾傳媒並沒有用均衡的方式描繪婦女在不斷變化的世界中對社會的貢獻,相反,宣傳報道的往往都是婦女傳統角色,或暴力、色情的對象。大眾傳媒本身所具有的傳播迅速、覆蓋麵廣、滲透力強的特點,決定了它會潛移默化地影響人們的思想觀念和行為。
為了思考這種矛盾,我們把目光投向世界,投向人文發展指數為全世界第一位(中國排名第111位)、性別發展指數為全世界第九位(中國排名第71位)的加拿大。
回顧曆史,比照現在,我們可以看到,中國在進步,卻仍然落後,這種落後,不僅僅是思想上的,不僅僅是政治上的,也不僅僅是文化上的,而是它們的綜合。
李普曼曾指出,在大眾傳播高度發達的現代社會,人們的行為與三種意義上的“現實”發生聯係:一是實際存在的“客觀現實”,二是大眾媒介所提供的“符號現實”,三是人們主觀上關於外部的印象,即“主觀現實”。在現代社會中,由於人們往往無法直接接觸到客觀現實,因此不得不借助電視等大眾媒介來認知世界,這樣,大眾媒介所提供的符號現實就成了影響人們主觀現實的決定性力量,人們不可避免地會受到大眾媒介的涵化作用。
我們的媒介,就像《理想國》中限製囚犯的枷鎖,限製了我們的眼界和思維。我們可以很欣喜地看到,在加拿大,很多女性都解開綁在身上的枷鎖,轉過身,走出洞口,去觀看、認識、了解更廣大更真實的世界,完善自己對客觀現實的主觀認識。
我們希望了解她們掙脫枷鎖的過程,走出洞口的過程,觀察、認識、了解世界的過程,她們走過的彎路,我們可以不要再走,她們的經驗,我們可以學習。
這正是我們這本書的意義——研究加拿大這個世界上國土麵積全世界第二、開放包容、以多元文化為榮、以保護弱勢群體權益為榮的國家,她們的媒介和女性關係,有過怎樣的鬥爭和成果,會走向哪裏,會給我們怎樣的啟示。
本書分成四大篇:
第一篇,從宏觀的角度介紹加拿大的媒介與女性的理論、製度與實踐,具體撰寫工作由徐琴媛、唐艾華承擔。
第二篇,加拿大媒介中的女性從業人員(傳者研究),具體撰寫工作由楊麗雅、塗蕾承擔。
第三篇,加拿大媒介中的女性(內容研究),具體撰寫工作由曾湘琴承擔。
第四篇,加拿大女性媒介(媒介研究),具體撰寫工作由付京香等承擔。
本書試圖從多個側麵呈現加拿大媒介與女性的曆史、現狀,並試圖探討其未來。此類研究在國內尚屬起步階段,我們的看法也隻是初步的。我們將這些看法表達出來,旨在拋磚引玉,希望同行、專家和廣大讀者不吝賜教。
蔡幗芬
2009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