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愛讀書的孫中山
孫中山是近代民主革命家,他一生喜歡讀書。
他到英國宣傳革命時,有一天,幾個中國留學生一起去看他,發現他的生活很艱苦,幾乎連吃飯的錢都沒有了。離開前,這幾個留學生湊了四十英鎊,送給孫中山補貼生活。
過了三天,這幾個留學生又一起去看孫中山。他們來到孫中山的宿舍門口,可是敲了半天門,孫中山才把門打開。
幾個留學生奇怪地問:“孫先生,我們敲門敲了很久,你在做什麼事情嗎?”孫中山聽了,不好意思地解釋說:“請原諒,我正在看書,沒聽見你們敲門。快請進!”
他們走進孫中山的宿舍,看見桌子上擺滿了新書。大家好奇地翻看起來。有一個細心的女留學生把新書的定價都加了起來,通過計算,發現買這些書大概需要三十英鎊。女留學生覺得很奇怪,問孫中山:“你連吃飯的錢都不夠,怎麼還有多餘的錢買書呢?”“這是用你們送給我的錢買的,我還剩下十英鎊呢!”幾個留學生聽了都很意外。其中一個勸孫中山說:“你應該多買一些好吃的,總吃不飽,身體會出問題的。不要把身體搞壞了。”孫中山聽了,笑著說:“我覺得買書比買吃的還重要。”
2.袁世凱稱帝
說起袁世凱稱帝,還有一個故事:傳說袁世凱有一個玉龍杯,每天早上他都要用這個杯子喝茶。一天,仆人照例將一杯茶送到袁世凱的臥室,忽然看見袁世凱的床上趴著一隻癩蛤蟆,仆人嚇得竟將玉龍杯摔碎了。
仆人隻好到廟裏求一個老和尚給他出個主意。等到袁世凱醒來,仆人就對他說在早上送茶時,忽然看見玉龍杯上的龍飛到袁世凱的身上,他一害怕,就把那玉龍杯摔破了。袁世凱一聽,並沒有責怪仆人。
由於這個謊言,袁世凱便真以為自己是九五之尊。1916年元旦,袁世凱正式稱帝,年號為“洪憲”。這一來,招來全國一致反對。在全國人民的壓力下,袁世凱不得不於3月22日宣布廢止洪憲年號。至此,結束了他的皇帝夢。
袁世凱
袁世凱(1859—1916),河南項城人。戊戌變法期間,偽裝讚成維新運動,卻暗地出賣維新派,取得慈禧太後的信任。公元1901年起,繼李鴻章後擔任直隸總督、北洋大臣及練兵處會辦等職務。以實行“新政”為名,擴編北洋軍為六鎮,從此成為北洋軍閥的首領。公元1911年辛亥革命時,出任內閣總理大臣,後竊取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職位。公元1916年1月1日,他登上皇帝寶座,改中華民國為“中華帝國”,年號為“洪憲”。在聲勢浩大的反袁護國運動中,3月22日,被迫撤消帝製,皇帝生涯不得不宣告結束。
3.五四愛國運動
1919年1月18日,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戰勝國在巴黎召開“和平會議”,北京政府和廣州軍政府聯合組成中國代表團,以戰勝國身份參加和會,提出取消列強在華的各項特權、取消“二十一條”等要求,但巴黎和會拒絕了這些要求,而且在對德和約上,規定把德國在山東的特權轉讓給日本。
北京政府竟準備在“和約”上簽字,從而激起了中國人民的強烈反對。
5月4日下午,北京大學、高等師範學校等十三所學校的三千多名學生,衝破軍警的阻撓到天安門前集會演講,遊行示威,提出“外爭主權,內除國賊”、“取消二十一條”、“拒絕和約簽字”等口號,同時要求懲辦親日派曹汝霖、章宗祥、陸宗輿。當天,軍警進行鎮壓,並逮捕了學生代表32人。
學生遊行活動受到許多人的關注,他們紛紛抗議逮捕學生。天津、上海、南京等地的學生也先後宣告罷課。6月5日,上海工人大規模罷工。北京政府為之震驚,不得不於6日釋放全部被捕學生。10日宣布“批準”曹、章、陸三人“辭職”。28日,中國代表團拒絕在對德和約上簽字。五四愛國運動勝利地告一段落。
4.九一八事變
1931年9月18日22時,日本關東軍鐵路守備隊柳條湖分遣隊隊長河本末守中尉為首的一個小分隊以巡視鐵路為名,在離東北軍駐地北大營800米處的柳條湖附近,將南滿鐵路一段路軌炸毀,並誣陷中國軍隊破壞鐵路,襲擊日守備隊。
日軍獨立守備隊第二大隊即向中國東北軍駐地北大營發動進攻。次日淩晨4時許,日軍獨立守備隊第五大隊從鐵嶺到達北大營加入戰鬥。5時半,北大營駐守的東北軍第七旅退到沈陽東山嘴子,日軍占領北大營。戰鬥中東北軍傷亡300餘人,日軍傷亡24人。這就是震驚中外的九一八事變。
九一八事變是日本企圖把中國變為其殖民地而采取的重要步驟。此後,中日民族矛盾逐步上升到頂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