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行為規則及其規程對於卓有成效的課堂管理來說是最明顯的一個方麵,它包含這樣一層含義:你們是來這裏學習的,我是來這裏教書的。這可以為學生的知識構建提供條件,並在此基礎上使學生感覺到課堂的安全性以及課堂對其未來發展所起到的關鍵作用。

我們在該冊中使用的“規則”和“規程”兩詞都很明確的含有期待學生行為的教學深意,然而在某些關鍵點上又是有所區別的。“規則”主要是對期望或標準的概括性描述:一條規則常常包含多方麵行為上的期待。“規則”則是表達對具體行為的期待標準。具有豐富教學成果的教師都非常注意“規則”和“規程”這兩個層麵。比如,你可以在確定“尊重他們及其財產”這條“規則”的同時明確相應“規程”。如規定學生把書放回到教室某個規定的地方,讓學生在參與課堂討論時注意禮貌等。

“規則”以及“規程”的數量和種類因班級和年級不同而有所不同,所以任何一個稱職的教師都應理解並很好地應用。在任何年級,類似於同學之間如何相處,學生在什麼情況下才可以離開自己的位置或教室,什麼情況下可以在課堂上大聲說話等話題,都是“規則”與“規程”所應共有的。

考慮什麼時候、怎樣讓學生也參與到製定“規則”和“規程”中來則是貫穿本章的一個主題,並且是很關鍵的。某些研究很明確地證明了此觀念:無論在課堂上還是在家裏,對於學生的行為和學習來說,製定並執行這些“規則”和“規程”具有非常深刻的意義。同時,此研究也表明,不能簡單粗暴地將這些“規則”和“規程”強加給學生,最好與學生共同製定。具有豐富經驗的教師會將自己製定某些具體“規則”和“規程”的理由解釋給學生,並讓其參與製定,使其能夠真正理解這些“規則”和“規程”。學生在參與到這一活動中來的同時,就會更積極地製定屬於他們自己的“規則”和“規程”。

圍繞課堂規則和規程,這一章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麵給予講述:

·基本課堂行為。

·善始善終一天/一堂課。

·時間和空間的變化。

·教學設備和學習資料的使用。

·團隊合作。

·獨立自主與教師指導的活動。

注意:並不是在以上所有方麵都要製定“規則”與“規程”,如果在課堂上不注意條件的對學生使用“規則”和“規程”並不是明智的做法。對於年紀小的學生而言,“規則”盡可能要少,對於大部分年級來說,以不超過8條為宜。另外,為使學生能夠便於記憶、回憶且遵照執行,“規則”應盡可能簡短且易於理解。

為了方便我們將這些想法付諸實踐,在以上六項中,我們均提供了策略、例子和部分實用建議。另外,每一節都留給其思考自己如何運用這些理論的機會,希望借助於這本手冊及《有效的課堂管理:教師科學管理策略》等提供的建議,給自己的班級和學生製定出適合的“規則”和“規程”。

反思你現有的理念和做法

在閱讀本章節之前,請花點時間反思一下自己對於課堂“規則”和“規程”這一理念的認識、展望及目前的做法,然後,將答案寫在問題下的空白處,以便你在閱讀本章節提到的策略時進行比較。

·在你的課堂教學管理中,你會製定怎麼的“規則”和“規程”?

·為什麼要製定“規則”和“規程”?

·從初等到中等的課堂“規則”會有哪些不同之處?

·學生是否應參與“規則”和“規程”的製定,如果參與,應怎樣做?

·你認為采取什麼樣的既具創造性又令人感興趣的方法才能使製定“規則”和“規程”這一嚴肅的過程(而不是像學生想象的那樣隻是為了好玩)順利完成?

·設想學生可能遵循了什麼樣的行為準則而使你的課堂教學管理很精彩?

·製定的規則太少或太多對於課堂管理來說,都會或多或少的出現一些問題,在你看來應如何平衡這一問題?

·為了幫助學生記住課堂規則和規程,除了在課堂的某個顯眼的地方貼一些規則條款外,還有哪些方法措施?

基本課堂行為

言語和非言語規則在生活中的任何場合都指導著我們如何待人以及如何與人打交道。例如,作為朋友、同事,我們期待能夠相互尊重、相互體諒。作為鄰居,我們則會共同關注如何停車、去哪兒、以及周圍噪音。一般來說,我們在這裏要努力遵守的是公共禮貌規則。

人們所遵循的社會規則在很多場合是非言語的。例如,很多電影院並未以書麵形式告訴要大家排隊買票,但其中的非言語規則是很明顯的:買票後,要按順序排隊入場;即使隊列裏有你的熟人,也不能因此享有特權,優先入場;入場時切忌擁擠。不管是言語還是非言語行為,最容易的一個辦法就是遵守這樣一條黃金規則:以待己之心待人。

一般性課堂行為規則及規程大都是應對一般的禮貌、相互尊重以及其他的具體問題,如聽老師講課、聽同學問答問題,上課時坐在指定座位上,等等。在部分課堂上,老師會邀學生一同製定課堂行為規則,這種做法對於幫助學生增強對課堂整體教學環境的認可和責任感起到很關鍵的作用。

課堂活動推介

編製課堂規則、共同期待良好的課堂行為,為我們課堂管理的有效性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在此,我們將討論以下具體措施:

·提交誓言或課堂保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