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台灣公開化、合法化的娼妓。是台灣社會病象之一。台灣娼妓可分為公娼和私娼兩類。所謂公娼,就是指向政府機構申報,得到允許並發給正式營業執照的專業性妓女。她們必須向“政府”上交稅款,因此她們的存在是受“政府和法律”保護的。
【台灣黑社會】
雲集在台灣的黑社會組織,幾乎遍布全島每一個角落,其中以台北居多,約有幾百個,其餘則散布在台中、台南、高雄等20多個縣、市。迄止1994年底,台灣警方登記在案的全台黑社會組織已達1408個,總人數高達72950人。
【竹聯幫】
亦稱“竹林聯盟”。台灣勢力最強的黑社會組織。1956年6月,流氓頭子孫德培糾集一幫“不良學生流氓”在台北市竹林路一帶燃香結拜,開幫起家,“竹聯幫”因而得名。該幫初期成員多為青少年,該幫建製完備,幫規嚴密,凡新入幫成員必須都是初中或高中畢業生,並且開始一律從“竹葉青”做起。竹聯邦設有兩條幫規:①幫員得手後的錢物必須交“堂主”統一分配,不得隨意享用;②不得泄露機密、背叛幫會,不得陷害兄弟,否則以斷手斷腳之幫規處置。該幫從事賭場、妓院等經營活動,不僅插手台灣政治、軍事、經濟、文化藝術等領域,而且還與香港的14K黨、日本赤軍旅、美國華青幫等組織有聯係,並在美國紐約、洛杉磯、費城等大城市設立了分支機構,從事暗殺、綁架、偷盜、奸淫等非法活動。1984年10月,該幫受台灣“國防情報局”支使,潛入美國,殺害了華人作家劉宜良(即江南),製造了轟動一時的“江南命案”,各界嘩然,後經多次取締掃蕩仍然有不小的能量。
【阿裏山】
台灣風景區之一。位於台灣南部嘉義縣境內,是武巒山、尖山、祝山、塔山等18座山的總稱,其最高峰海拔2905米。風景區麵積約為175公頃。該山還是台灣著名天然森林區,古木參天,其中的兩株老紅檜最為著名,被譽為“阿裏山神木”和“眼目大神木”。風景以大塔山斷崖、塔山雲海和祝山觀日最富盛名,其中阿裏山雲海是台灣八景之一。每年三四月間,櫻花盛開,滿山遍野,分外嫵媚,是全台旅遊避暑勝地。
【日月潭】
台灣著名風景區之一。被譽為台灣風光絕勝。位於南投縣魚池鄉。為台灣最大天然湖,湖麵水域麵積約9平方公裏,平均水深約30米。中有小島,遠望如水麵明珠,被稱為珠子嶼,以此為界,北半湖狀如日輪,南半湖形如上弦月,故名日月潭。潭周山峰疊翠,湖麵遼闊,潭水湛藍,堤岸曲致,四季晨昏景色各異。
【李登輝(1923~)】
台灣省台北縣三芝鄉人。祖籍福建省永定縣。1948年台灣大學農業經濟係畢業。兩度留學美國,曾任台灣大學講師、副教授、教授。1967年當選為國民黨第十一屆中央委員,1972年蔣經國出任“行政院長”後,被延攬入“閣”,成為當時最年輕的“政務委員”,後曆任台北“市長”、台灣“省主席”。1984年當選為台灣國民黨第七任“副總統”。1988年1月蔣經國去世後,繼任“總統”,7月當選為國民黨中央主席,1990年3月,當選為台灣國民黨第八屆“總統”。蔣經國在世時,李言行嚴謹,在公開場合很少就政治問題發表見解。但主政後,為建立自己的班底,采用打拉結合的策略,排斥異己。他的政治思想比較複雜。在台大時曾參加過共產黨,退黨後又成為基督教徒,並與主張“台獨”的彭明敏和長老教會關係密切。在美留學時曾參與“台獨”活動。反對“一國兩製”,積極推行“彈性外交”,公開提出以“雙重承認”重返國際社會。主張繼續推行“政治革新”,對民進黨和“台獨”活動采取寬容政策,致使台灣島內“台獨”勢力膨脹。1995年訪美引起第三次台海危機,1996年當選首任民選“總統”。1999年悍然提出“兩國論”,挑戰“一個中國”原則,成為曆史罪人。
【連戰(1936~)】
現任“副總統”。字永平,生於西安,祖籍台灣省台南市。畢業於台灣大學法學院政治係,獲芝加哥大學國際公法與外交學碩士學位、政治學博士學位。1968年返回台灣,任台灣大學政治係教授兼係主任,政治研究所所長,代理法學院院長等。1970年入選台灣“十大傑出青年”,1976年任國民黨中央委員會副秘書長,1981年底起任“交通部長”、“行政院”副院長、“外交部長”、台灣“省主席”。1993年2月出任“行政院長”。1996年當選副總統,1999年為國民黨推為2000年總統候選人。
【蕭萬長(1939~)】
現任“行政院長”,台灣嘉義人,幼時家境清貧,發奮讀書,先後在政治大學外交係,美國哈佛大學深造。曆任“外交部”科長,“國貿局”副局長、局長。“經建會”首席副主任。國民黨中央組工會主任,經濟部長,“經建會”主任,1997年任行政院長,現在是國民黨“副總統”候選人。
【宋楚瑜(1942~)】
湖南湘潭人。與陳履安、連戰、錢複合稱台灣政壇“四公子”。台灣政治大學外交係畢業,美國喬治敦大學政治係哲學博士。曾任蔣經國秘書、英文翻譯。“新聞局”代局長,國民黨中央文化工作會主任,國民黨中央委員會副秘書長,1989年5月升任秘書長,1995年當選台灣“省主席”。由於其父宋達與蔣家關係密切,因而深受蔣經國的信任和器重,在國民黨當局的決策核心中占有重要地位。蔣經國去世後,積極促成李登輝任主席,為李登輝當選“總統”立下了汗馬功勞。後因高票當選台灣“省主席”,與李登輝疏遠,被李登輝逼出國民黨,現獨立參加2000年總統大選,是呼聲最高的人。
【施振榮(1944~)】
台灣著名企業家。台灣省彰化縣人,台灣交通大學電子研究所碩士。1976年創辦宏NFEC3公司。現任宏NFEC3公司、宏NFEC3電腦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1976年被評為台灣“十大傑出青年”之一,1983年當選為世界十大傑出青年之一。
【李敖(1935~)】
台灣作家,吉林扶餘人,出生於哈爾濱,曾在北平、上海等地讀書。1949年到台灣,從台灣大學曆史係畢業。曾任《文星》雜誌主編。在雜誌上多次發表文章,抨擊國民黨一黨專政,揭露官場的腐敗,要求民主、自由、選舉,遭台灣當局的多次打擊。1971年台灣當局以“叛亂罪”將他逮捕入獄。著有《傳統下的獨白》、《胡適評傳》、《天下沒有白坐的黑牢》等書。1999年代表新黨參加總統大選,痛斥李登輝的“兩國論”。
【瓊瑤(1938~)】
台灣當代著名女言情小說家。原名陳,湖南衡陽人。出身於小知識分子家庭,自幼愛好文學,《窗外》是其第一部長篇小說,自1963年發表以來已再版40多次,其他小說也往往暢銷10版以上。其長篇小說被改編成電影、電視上映的有40多部,其作品在台灣和海外非常暢銷,對青年影響很大。80年代她的作品進入大陸,掀起一輪又一輪的“瓊瑤熱”。其主要代表作有《煙雨蒙蒙》、《幾度夕陽紅》、《心有千千結》、《聚散兩依依》、《夢的衣裳》等。1998年開始製作的《還珠格格》風靡海峽兩岸。
【三毛(1943~1991)】
著名女作家。原名陳平,祖籍浙江定海,出生於四川。自幼喜愛張樂平的《三毛流浪記》、《三毛從軍記》,故取筆名“三毛”。遊曆過東德、波蘭、南斯拉夫、捷克、丹麥、西班牙等國。回台灣後先在文化學院、政工幹校任教,曾到非洲撒哈拉沙漠曆險流浪。其作品不僅充滿了異國風光的斑斕色彩,同時也表現了她熱愛人類、熱愛生命、熱愛大自然的情操,但也流露出逃避現實的情緒。著作有《撒哈拉的故事》、《哭泣的駱駝》、《夢裏花落知多少》等。1991年1月4日自殺於台北榮民總醫院。
【席慕蓉(1943~)】
台灣女詩人,生於四川重慶,祖籍內蒙察哈爾盟,1949年到香港。1954年自香港到台灣。1959年入台灣師大藝術係。1981年出版的詩集《七裏香》以及後來的另一本詩集《無怨的青春》,成為暢銷書,很受歡迎。
【鄧麗君(1953~1995)】
原名鄧麗筠,台灣著名歌星。生於台灣雲林縣,祖籍河北。1967年她加盟“中國”電視公司,主持《每日一星》節目,被舉為“天才女歌星”。1973年與日本“寶麗金”公司簽約,1975年,她連續奪得“日本第18屆唱片大獎”和“新宿歌謠獎新人獎”,在日本揚名,她的歌聲柔美清甜,為台灣許多影片配過主題曲,如《小城故事》、《在水一方》、《彩雲飛》等。80年代初期,她的歌曲傳入大陸,在青年中間廣為流傳的同時也引起過巨大爭議。
【羅大佑(1950~)】
台灣著名作曲家、歌手。其作品為廣大歌迷所喜愛,代表作有《童年》、《光陰的故事》、《戀曲1990》、《東方之珠》、《愛人同誌》等等。1989年1月獲美國林肯表演藝術中心和美國藝術中心頒發的“亞洲傑出藝人獎”。羅大佑的歌曲反映了都市青年對日益變化的社會的獨立思考,旋律不花哨但動聽,歌詞含義深刻,領導了校園歌曲、流行音樂的潮流,又避免了流行音樂容易沉湎於個人世界的弊端。
【林青霞(1954~)】
台灣著名電影女演員。祖籍山東。畢業於台北金陵女中後,主演了第1部電影《窗外》,她出色的表演和飄逸靈秀的神韻,成為製片商爭聘的對象,以青春玉女的形象征服了觀眾。後與瓊瑤合作,在她的巨星公司主演了一係列“瓊瑤片”。她氣質清純,主演多是愛情文藝片,後回大陸拍過《滾滾紅塵》,獲1990年第27屆金馬獎最佳女主角獎。1996年遠嫁美國並生女,結束了電影的林青霞時代。
【香港問題的由來】
根據1840年鴉片戰爭後的中英《南京條約》第3款規定,香港島被英國割占。1860年的《北京條約》規定九龍由租借改為割讓。英國和清朝政府在1898年6月9日簽訂了《展拓香港界址專條》,強行租借深圳河以南、界限街以北地區和附近包括大嶼山等在內的200多個島嶼,以及大鵬灣和深圳灣一帶的若幹海域,即今“新界”。自1898年7月1日起生效,為期99年,至1997年7月1日零時期滿。通過上述三個不平等條約,英國政府從中國的領土上先後割占和租借了香港島、九龍和新界這三塊地方,構成了今日所稱香港地區的地理範圍。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中國政府多次闡述了對香港問題的立場:香港是中國的領土,中國不承認帝國主義列強強加的3個不平等條約。對於這一曆史問題,應在適當時機通過談判和平解決,1982年9月,英國首相撒切爾夫人應邀訪華,同中國領導人就香港問題進行深入討論,從此拉開了中英兩國關於香港問題會談的序幕。1984年9月26日,《中英聯合聲明》宣稱:英國於1997年7月1日將香港交還中華人民共和國。
【中英聯合聯絡小組】
按中英聯合聲明成立的中國和英國討論香港過渡問題的機構,每年在倫敦、北京或香港輪流開會。1997年香港回歸後,聯絡小組繼續工作到2001年。
【香港總督】
香港總督簡稱港督,是英國女王在香港的代表,具有指導香港一切政務的最高權力,他擔任行政和立法兩局主席,獨攬立法和行政的大權。港督作為香港最高行政事務負責人,日常的政務交由布政司具體負責。所有在香港實行的政策決定,都必須經過總督,或通過行政局以總督名義批準。行政局向港督提供意見,以備港督發出指示。立法局通過的任何條例,也須經總督最後批準才能成為法律。港督擁有對所屬官員(除最高法院和地方法院法官外)下令停職、免職和給予紀律處分的權力。總督還有寬恕特權,對於判刑的任何罪犯,總督可以對其實行赦免。香港總督在名義上還是香港三軍總司令,他雖然不直接指揮正規部隊,但是他有權取得一切文官和武官的“服從、援助和幫助”。香港雖然在一些如軍事防務和國際關係等重大問題上,仍然要由倫敦決定,但是倫敦英國政府對於香港地方政策事務,向來較少幹預,所以,香港總督就有了很大的相對獨立的權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