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酒為核心形成的人類生活方式及精神產品。酒為以穀物或果類為原料發酵製成的含酒精飲料,分黃酒、白酒、果酒、葡萄酒、露酒、啤酒六大類。我國釀酒曆史悠久,以酒為核心的酒文化傳統深厚,從考古發現知道,新石器時代晚期已有大量陶製酒器,如尊、壺、繹、杯等,證明我國釀飲起始甚早,至少有5000年曆史:最早關於酒的記載為甲骨文“酉”字,以及“尊、曲”等與酒相關的文字記錄,證明殷商已有專門釀酒業及用曲釀造的技術。據《尚書》載,夏、商兩代(約前21世紀—約前11世紀)飲酒成風,導致了社會危機。周代(約前11世紀—前841)不僅酒業發展迅速,而且管理和經驗總結方麵都已相當發達,飲酒禮儀亦漸形成。《禮記?月令》記載了周代釀酒過程及經驗,證明當時已能釀不同成色及香味的酒,主要為黃酒;周代始建專門酒業管理機構,設酒正、酒人、大酋等官職和專職酒匠,規定了飲酒的場合和禮節儀式(見《尚書?周書》、《周禮》、《禮記》)。

春秋戰國(前841—前211),因社會動蕩,酒業衰退,但從考古發現,1974年河北平山縣戰國中山王墓出土的酒實物,含十餘種成分,酒香仍存,表明當時的曲釀術已發達。秦漢魏晉南北朝(前221-581),釀酒技術在製曲術和曲種類方麵有很大發展,出現北方大曲和南方小曲之分。漢《方言》、《說文解字》等書記錄曲名近10種,北魏《齊民要術》記述12種造曲方法。西漢時為控製酒業經濟收入,始創酒類專賣製,東漢又創稅酒製,並從西域引入葡萄酒釀法。隋唐五代(581—960)酒業興旺,酒種類繁多,出現酒類專著,如《醉鄉日月》、《酒經》等,酒製亦寬鬆,專賣少行,征酒稅。宋遼金元(916—1363),出現蒸餾酒(白酒),1975年河北青龍縣出土一套南宋初年所鑄銅製蒸酒鍋。

宋元以後,蒸溜酒發展迅速,出現多種工藝流程及多樣品種;酒類專著更多,質量亦高,如《北山酒經》、《續北山酒經》、《新豐酒法》、《酒譜》、《桂海酒誌》等等;宋代重酒利,行專賣製,課稅高於各代,元代酒製多變不定。明清(1363—1840)廢專賣,征微稅,使民釀酤,故而酒業進一步發展,釀製術、蒸餾術以及配製術均很發達,形成各類酒基本品型,如白酒之濃香型、醬香型、清香型、米香型等等;宋應星《天工開物?酒母》集述製曲釀酒術,李時珍《本草綱目》附輯16種藥酒配方及功效,袁宏道《觴政》全麵論述酒事酒禮。清末因經濟衰退、政治腐敗,酒業亦凋弊,酒製漸趨專賣。清廢後,一度實行酒類公賣製,但酒業不興。進入本世紀中期以後,酒業才漸漸發展起來。曆代酒業的發達,與人們用酒的需要相關,自周代始,酒即被視為祭祀之供品,有“五齊三酒”之分。在此基礎上,又衍生出各民族的酒禮酒俗,以及各式各樣的飲法飲趣,還出現了與酒相關的神話傳說掌故、詩詞歌賦書畫戲劇等,形成了以酒為主題的文化現象,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釀酒的曆史】

關於酒的來源,一說始於夏初大禹時代的儀狄,有4000年曆史。一說始於周朝的杜康,也有3000年曆史了。 朱翼中的《酒經》說:上古造酒,用桑葉包飯的發酵方法製作。那是指夏朝初年,儀狄用此方法造酒獻給大禹而言的。儀狄係政府官員,他造酒是為了獻給大禹,邀功請賞。大禹喝了酒,感到味道甘美,就說:“後代必有為了飲酒而亡國的。”於是下令,斷絕造酒。儀狄的諂媚並沒有得到封賞,他的發明也隻限於宮內暗中流傳。 據《說文解字?巾部》記載:“古者少康初作箕帚、秫酒。少康,杜康也。”秫,一稱粘小米,實為粘高粱。傳說杜康生於周朝,不做官,是個牧羊人。一天,他把小米粥裝進筒裏,帶去牧羊。竹筒放在一棵樹下,離開時忘記帶走。過了半個月,他趕著羊回來,又在那棵樹下找到了他的遺物。

打開一看,竹筒裏的小米粥已經發酵,變成酒了。村裏人喝了,都誇獎這東西好喝。無意中的發明,使他成為地方名人。於是,他不再牧羊,改行釀酒,辦起杜康酒店來了。這種說法是否確切尚難說,但酒在周朝已有釀製乃為不爭的事實。周政府設有專門管理釀酒的官員“酒正”,《周禮》還記載了釀酒須注意的六個問題。可見當時釀酒技術已相當完備。 我國考古工作者在殷墟中發現的釀酒作坊遺址,證明在3000多年前的殷商時代,我國已有很發達的釀酒業。用穀物釀酒,需經過糖化和酒精發酵兩個主要過程。我國早就采用製曲釀酒。酒曲中含有大量混雜生長著的黴菌和酵母。分別起著糖化和酒精發酵的作用。用這種曲釀酒,可使糖化和酒精發酵連續交叉進行。這叫複式發酵法。19世紀末,歐洲人研究了我國酒曲後,才知道我國這種獨特的方法,稱它為“澱粉發酵法”。 自古以來,文人學士多愛飲酒,因而給酒起了許多雅名,象“金漿”、“玉醴”、“琬液”、“瓊蘇”等。酒之真正有個專名而最早見於記載的,大概是南北朝的“乾和酒”。唐宋兩代的釀酒業很盛,常以“春’字為酒名。宋明以來,宮中禦用的“曲沃匏”、潞州的“珍珠紅”、嶺南的“瓊酬”,都是名盛當世的美酒。到清代,江南各地所釀的黃酒風行全國。其中,以紹興鑒湖酒為正宗。 酒從西漢開始由政府專營。史載:“元始五年(公元5年)官賣酒,每升四錢,酒價始此,”這是漢代的酒價。 為何古人的酒量那麼大?原來,古代製酒隻能用酵母菌自然發酵,酒的度數很低。

【中國最早的酒】

我國酒的發明和生產,源遠流長,那是遠古人在勞動中發現了發酵的果類和穀物帶有一種酒味的漿液,取而飲之,其味甘美。從此,我們的祖先們通過不斷的實踐就認識了果類和穀物的“發酵”、“糖化”的原理,進而發明了釀酒的技術,製作了各種成酒。在龍山文化遺址中就發現了各種陶製的酒器。1987年底,河南省發現了密封完整的3000年前的商代古酒,測定這是一種專為祭祀祖先用的濃鬱型香酒,說明當時酒的種類已發展得繁多,已成為專賣商品,所以《詩經?商頌》裏就有“既載清酤”的描寫。有關資料還介紹了商代出土文物有“酒”的象形字。酒在商代已有很大的發展,酒的最初發明至遲要在商代以前二三千年,而出生在周朝的杜康,隻能是個造酒者或釀酒技術改革者,但不是發明酒的始祖。即便是早於社康1000年的夏人儀狄(大禹曾飲過他釀造的酒),也隻是司釀酒之徒,非酒的始祖。酒的起始,須追溯到7000年前的磁山文化時期,那時候就有了糧食的貯存和果品的積蓄,在存放過程中自然發酵而成為酒,再經過反複實踐,才有了人工釀酒。 杜康生活的周代,在釀造史上無疑是個飛躍,那時就有了酒曲,它在世界化學史上堪稱創舉。1974年曾在河北平山縣戰國時期的中山王墓內,發現過兩種曲釀酒。壺內密封完好,啟封時酒香四溢,據說此酒曾被譽為“杜康”,此處應理解成品種名稱。曹操說的“唯有杜康”,也是泛指好酒之意。《說文解字》上卻說酒為“吉凶所造”,吉凶非指人名。與其說吉凶造酒,不如說酒造吉凶。夏禹當時主張禁酒,他常告誡人們“絕旨酒”並預言“後世必有以酒亡其國者”。果不其然,夏朝有的帝王就亡於酒精中毒,商末代紂王竟“以酒為池”而亡國喪身。周代以複為鑒,頒發了禁酒令(誥),從而使酒的生產脫離了家庭女主人掌握的生產方式,而集中為作坊走向專行專賣的形式,杜康之類的名師巧手才應運崛起。《周禮》一書對釀酒的過程中各個階段的產物名稱已作了明確的區分。

【酒的稱謂種種】

逢年過節,親來客往,人們往往借酒助興。可是當你舉杯暢飲時,是否知道酒還有不少的異稱。 古代,稱酒曰“酤”、“醞”;陳酒曰“酋”;美酒曰“醑”,黍酒曰“酥”、“酏”;重釀之酒曰“酎”,味濃之酒曰“醇”、“酉農”;味薄之酒曰“”、“釃”;清酒曰“”,濁酒曰“”、“醪”;甜酒曰“醴”,苦酒曰“酉聖”;白酒曰,紅酒曰“醍”。 傳說最早造酒的人叫杜康,因以“杜康”稱酒。曹操《短歌行》,“何以解憂,唯有杜康。”曹操主政時,禁酒甚嚴,時人諱言“酒”字,把清酒叫“聖人”,濁酒叫“賢人”。後因稱醉酒為“中聖人”,省稱“中聖”。李白《贈孟浩然》詩:“醉月頻中聖,述花不事君。”以清酒為“聖人”,省稱作“聖”。李適之《罷相作》詩:“避賢初罷相,樂聖且銜杯。”以濁酒為“賢人”。柳宗元《從崔中丞過盧少府郊君)詩:“蒔藥閑庭延國老,開樽虛室值賢人。” 美酒如瓊漿玉液,因以之指酒。《楚辭?招魂》:“華酌既陳,有瓊漿些。”白居易《效陶潛體》詩之三:“開瓶瀉尊中,玉液黃金。”酒麵上的泡沫,叫“玉蛆”、“浮蟻”、“淥蟻”或“綠蟻”,亦因之指代酒。謝玄暉《在郡臥病》詩;“嘉魴聊可薦。淥蟻方獨特。”白居易《問劉十九》詩:“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 酒常盛於杯中飲,因以“杯中物”指酒。陶潛《責子》詩:“天運苟如此,且進杯中物。”《醒世恒言?蔡瑞虹忍辱報仇》:“平昔別無所好,偏愛的是杯中之物。”飲者認為酒能排遣憂愁,激發詩興,故又稱之為“忘憂物”、“掃愁帚”或“釣詩鉤”。陶潛《飲酒》詩:“泛此忘憂物,遠我遺世情。”蘇軾《洞庭春色(美酒名)》詩:“應呼釣詩鉤,亦號掃愁帚。” 唐代的酒多以“春”為名,如竹葉春、梨花春、甕頭春之類,因以“春”為酒的代稱。司空圖《詩品?典雅》:“玉壺買春,賞雨茆屋。”張耒《和無咎》詩之二:“愛酒苦無阿堵物,尋春乃有主人家。”黃庭堅《明遠庵》詩:“多方掣取甕頭春,大白梨花十分注。”

【酒的具體型類】

黃酒。是我國,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飲料酒之一,它以穀物為原料釀造而成,顏色黃亮,故名黃酒。黃酒是一種低度酒,一般為15~20度,酒性醇和。黃酒富有營養。含氨基酸豐富,經常飲用,可以促進新陳代謝,舒筋活血,補胃健脾。黃酒可以用來泡藥,做“藥引”,也可以用來調味去腥。  黃酒的品種很多,如加飯酒、沉缸酒、善釀酒、狀元紅等等。 白酒。是從黃酒演變來的,不如黃酒古老,但也有千年曆史。白酒也以穀物為原料,是一種蒸餾酒,酒度一般都較高,在40度以上。白酒酒液無色透明,具獨特的風味。近年來,隨著生活條件的改善,人們要求少喝烈性酒,於是在白酒家族中,低於40度的中度酒應運而生,且有越來越擴大的趨勢。和黃酒一樣,白酒也可以用來加工、配製成新品種的飲料酒,如人參酒、楊梅酒等。  白酒因產地、用料、加工工藝不同,有不同風格和香型。目前,人們公認白酒有5種不同的香型:

醬香型

以貴州茅台為代表,也叫茅香型。特點是帶突出的醬香,香而不豔,回味綿長,飲後空杯留香。

清香型

以山西汾酒為代表,也叫汾香型。特點是清香芬芳,酒味醇正,入口醇厚,代表著傳統老白幹的風格。

濃香型

以滬州特曲和五糧液為代表,也叫滬香型或窖香型。特點是芳香濃鬱,開瓶香噴四座,飲用溢香滿口。評酒家用“香、醇、濃、綿、淨”五字指出它的特點。

米香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