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沅陵人。早年留學日本,1920年暑期回國時,在上海加入中國共產黨的早期組織。1921年7月,代表留日學生中的中共黨員參加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會後回日本求學,畢業於京都帝國大學經濟係。1924年冬脫離共產黨。後投靠蔣介石,曾任國民政府訓練監政總部訓處處長、江蘇省教育廳廳長、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兼民眾訓練部部長、宣傳部部長等職。抗日戰爭爆發後,追隨汪精衛投降日寇,曆任汪偽國民政府警政部部長、行政院副院長兼財政部部長、偽上海市市長等職。日本投降後曾被蔣介石任命為上海行動總隊總隊長,後在輿論壓力下被捕,判處死刑,不久又改為無期徒刑。1948年病死於南京獄中。

【白求恩(Norman Bethune,1890~1939年)】

加拿大共產黨員,國際主義戰士,著名的胸外科專家。加拿大安大略州人。多倫多大學醫科畢業。後到蒙特利爾皇家維多利亞醫院任胸外科醫師和卡第維聖心醫院胸外科部主任。他是英國皇家外科協會會員,發明了不少胸外科醫療器械。1936年,德意法西斯武裝幹涉西班牙革命時,白求恩任加拿大醫療隊隊長,隨加拿大誌願軍奔赴前線,為反法西斯侵略的西班牙人民服務。中國抗日戰爭爆發後,為了支援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受加拿大共產黨和美國共產黨的派遣,1938年1月,率加美醫療隊到中國。同年3月到延安,不久轉赴晉察冀邊區,任晉察冀軍區衛生顧問,幫助軍區和各軍分區全麵地改進醫療工作,建立起醫院,並親自編寫教材進行講授,從實踐工作中培養和訓練了大批醫務幹部,以極大的熱忱和精湛的醫療技術,為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作出卓越的貢獻。後因搶救傷員感染中毒,於1939年11月12日在河北完縣(今屬唐縣)逝世。

【張瀾(1872~1955年)】

近代民主革命家和教育家。字表方,四川南充人。清末秀才。1903年留學日本,1904年因提出讓西太後還政光緒帝的主張,被遣送回國。之後在家鄉從事教育事業。辛亥革命前夕,被推為四川保路同誌會副會長,參與領導四川保路運動。辛亥革命後當選為國會眾議員。在護國戰爭中,聯合川北、川西武裝力量,驅趕北洋軍,宣布南充獨立。“五四”時,支持新文化運動,鼓勵青年學生留法勤工儉學。1920年後仍在四川興辦教育。曾任四川省省長。1925~1930年間,任成都大學校長。抗日戰爭爆發後,作為國民參政員,積極參加抗日民主運動,成立統一建國同誌會。1941年任中國民主政團同盟(1944年改稱中國民主同盟)中央執行委員,旋任主席。抗戰勝利後,反對國民黨的獨裁和內戰政策。1946年,參加重慶政治協商會議,後遭國民黨軟禁。1949年拒絕去台灣。同年6月,到北平(今北京),出席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籌備會。9月參加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當選為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和政協全國委員會常務委員。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曆任民盟中央主席、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全國政協副主席。1955年2月9日在北京病逝。著有《說仁說義》、《四勉一戒》和《墨子貴義》等。

【第三次國內革命戰爭】

見“解放戰爭”。

【解放戰爭】

又稱“第三次國內革命戰爭”。1945年至1949年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進行爭取和平民主、推翻國民黨政府統治的偉大革命戰爭。抗日戰爭勝利後,全國人民渴望和平民主和民族獨立,要求建立一個新民主主義的中國。以蔣介石為首的國民黨統治集團為維持其獨裁統治,在美帝國主義支持下加緊部署內戰,同時偽裝和平,三次電邀毛澤東到重慶談判。中國共產黨為爭取和平民主,派毛澤東等赴重慶與國民黨談判,簽訂《國共雙方代表會談紀要》(即《雙十協定》)。1946年1月10日,國共兩黨達成《停戰協定》,並和各民主黨派舉行政治協商會議,通過和平解決國內問題的決議。但國民黨悍然撕毀協議,於1946年6月底向解放區發動全麵進攻。

中國共產黨領導解放區軍民奮起自衛,粉碎國民黨軍的全麵進攻和對陝北和山東解放區的重點進攻。1947年6月30日,人民解放軍主力一部強渡黃河,挺進大別山,揭開由戰略防禦轉入戰略進攻的序幕。在國民黨統治區,廣大人民反饑餓,反內戰、反迫害的愛國民主運動日益高漲,形成反對蔣介石獨裁統治的第二條戰線,蔣介石政府處於全民包圍之中。在解放區中國共產黨領導軍民進行土地改革,開展整黨和新式整軍運動,為奪取全國勝利準備條件。1948年9月到1949年1月,中國人民解放軍連續進行遼沈、淮海、平津三大戰役,基本上殲滅了國民黨軍主力,解放了長江中下遊以北的地區。1949年3月,中共中央召開七屆二中全會,決定黨對取得全國勝利以及在全國勝利以後的基本政策。4月20日,國民黨政府最後拒絕簽訂和平協定。21日,中國人民解放軍發起渡江戰役,23日解放南京,宣告國民黨統治在中國大陸的崩潰。接著又進軍西北、西南、東南、華南。從1946年7月到1950年6月,共殲滅國民黨軍807萬。1949年9月召開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製定《共同綱領》。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宣告成立,標誌著中國人民100多年來為爭取獨立解放而進行的鬥爭獲得徹底的勝利。從此中國曆史進入一個新的曆史時期。

【重慶談判】

中國共產黨和國民黨在重慶舉行的談判。為8年抗戰付出重大犧牲的中國人民,在日本投降後,迫切地要求重建和平。但是,蔣介石不顧全國人民的這種願望,積極部署兵力和搶占戰略要地,企圖篡奪勝利果實。為進一步贏得備戰時間、欺騙全國人民,並把內戰罪責嫁禍於共產黨,蔣介石於1945年8月14日、20日、23日,三次電邀毛澤東到重慶舉行和平談判。中國共產黨為了盡一切可能爭取和平,決定派代表毛澤東、周恩來、王若飛前往重慶。8月28日,毛澤東等3人飛抵重慶。中共代表同國民黨政府代表王世傑、張群、張治中、邵力子進行了43天的談判,10月10日,簽訂《國共雙方代表會談紀要》(即《雙十協定》)。蔣介石被迫同意和平建國的基本方針,承認各黨派的平等合法地位和人民的某些民主權利,同意召開政治協商會議,但拒絕承認解放區的政權和軍隊的合法地位。11日,毛澤東返回延安,周恩來、王若飛仍留在重慶。這次談判向全中國和全世界說明中國共產黨是真誠地謀求和平的,獲得極大的主動,有力地揭露和孤立了蔣介石。《雙十協定》發表後不久,蔣介石便撕毀協議,向解放區發動軍事進攻。

【九三學社】

愛國民主黨派之一。1944年11月間,由重慶一部分愛國的文教科技界人士發起組成。1945年9月3日,為紀念抗日戰爭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由“民主科學社”改為現名。1946年5月4日在重慶召開成立大會,選舉許德珩等16人為理事。反對國民黨的獨裁和內戰,反對美帝國主義對中國的侵略。同年10月,其中央由重慶遷至北平(今北京)。1949年1月宣布響應中共提出的召開新政協的號召,9月,參加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新中國建立後,積極參加社會主義建設,在國家的政治、經濟生活特別是科技文教領域發揮獨特的重要作用。

【民進】

“中國民主促進會”的簡稱。愛國民主黨派之一。1945年12月30日在上海成立。主要負責人為馬敘倫、周建人等,會員絕大多數是上海文化教育界的進步知識分子。會章規定“以發揚民主精神,推進中國民主政治之實踐為宗旨”。民進成立後發表《中國民主促進會對於時局的宣言》,提出停止內戰,實現民主的八點要求。1948年5月,響應中共召開新政協的號召,1949年參加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新中國成立後,利用其在文化出版界和中、小學教師中的優勢,在國家經濟建設事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民建】

“中國民主建國會”的簡稱。愛國民主黨派之一。1945年12月在重慶成立。主要成員為工商金融界人士及其所聯係的一部分知識分子。主要領導人有胡厥文、黃炎培、章乃器等。機關刊物為《平民周刊》。宗旨為建設“民有、民治、民享”的國家,實現民主政治,保障人民信仰、言論、出版、集會、結社、通訊自由;實行經濟民主。曾加入“民盟”。1946年1月參加了政協會議,拒絕參加國民黨一手包辦的“國大”,反對蔣介石獨裁內戰政策。1949年參加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新中國建立後,團結會員及所聯係的民族工商業者,積極配合黨和政府完成國家對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在國家的政治、經濟生活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一二一運動】

抗戰勝利後以學生運動為主的反內戰運動。《雙十協定》簽訂後不久即被國民黨破壞,國民黨統治區進步的人民團體,逐漸認識國民黨的真相。1945年11月19日,重慶各界代表舉行反內戰大會,成立反內戰聯合會。號召全國人民行動起來,用罷工、罷課、罷市、拒絕納稅等辦法製止內戰,得到各地響應。11月25日,昆明學生6000餘人舉行反內戰時事晚會,國民黨當局派軍隊包圍會場,並開槍恫嚇。各校學生3萬多人從次日起聯合罷課,成立昆明學生聯合罷課委員會,發表《為反對內戰及抗議武裝幹涉告全國同胞書》,要求立即停止內戰,撤退駐華美軍,保障人民民主權利。29日,全市5000餘學生示威遊行。30日,在街頭宣傳反內戰要和平,反獨裁爭民主的學生,遭國民黨特務圍攻、毆打、綁架。12月1日,大批軍警特務闖入雲南大學、西南聯大等校,武裝鎮壓罷課師生。西南聯大學生李魯連、潘琰(女)、昆華工校學生張華昌及南菁中學教師於再等4人被打死,20餘人受傷。史稱“一二?一慘案”。隨後,昆明近15萬人參加了四烈士的公祭活動,學生罷課達1月之久。全國各大中城市的學生舉行聲援昆明學生的鬥爭,在整個國統區掀起更廣泛的反內戰運動。

【中國政治協商會議】

簡稱“舊政協”。1946年1月10至31日在重慶舉行,是國民黨、共產黨、民主同盟、青年黨和社會賢達的代表協商政治問題的會議。到會代表38人。會議爭論的焦點是政權問題和軍隊問題。在共產黨和民主力量的爭取下,通過了5項協議:(一)和平建國綱領:確定和平、民主、團結的方針和人民應享受的民主權利以及政治、軍事、外交、財經、文教等事業的方針;(二)關於軍事問題的協議:確定“軍隊屬於國家,軍人責任在於衛國愛民”的建軍原則,規定“軍黨分立”、“軍民分治”的整軍原則和“以政治軍”的整軍辦法,由軍事三人小組商談具體的整軍方案;(三)關於憲草問題的協議:由各方人士組成憲草審議委員會修改“五五憲草”;(四)關於政府組織問題的協議:政府之最高國務機關為國民政府委員會,由國民黨及非國民黨人各20名組成;(五)關於國民大會問題的協議:規定1946年5月5日召開國民大會製定憲法,代表總數2050名。這些決議在不同程度上有利於人民而不利於國民黨的獨裁統治,受到人民群眾的歡迎,不久即被蔣介石集團撕毀。

【舊政協】

見“中國政治協商會議”。

【軍事調處執行部】

簡稱“軍調部”。解放戰爭時期國共兩黨為實現停戰協定,在美國參與下組建的執行機構。1945年12月,美國政府派總統特使馬歇爾來中國“調解國共軍事衝突”。1946年1月10日,國民黨政府代表張群和中國共產黨代表周恩來共同簽署《國共雙方關於建立軍事調處執行部的協議》。規定由國民黨政府、中國共產黨和美國三方代表各一人在北平(今北京)組建軍事調處執行部,以美國代表任主席,三方代表具有同等表決權,並規定部下設若幹執行小組,也由三方人士組成,赴各地“調處”國共雙方之爭執。1月13日,正式成立軍調部,由國民黨代表鄭介民、中共代表葉劍英和美方代表羅伯遜組成,下設36個執行小組。因國民黨積極布置內戰,各地的“調處”大都歸於失敗。6月,國民黨軍隊進攻中原解放區,全麵內戰爆發。8月10日,馬歇爾和司徒雷登(美駐華大使)發表聯合聲明,宣布美國“調處”失敗。軍事調處執行部隨之結束。

【校場口事件】

國民黨破壞政協協議事件之一。1946年1月,國民黨政府在全國人民要求和平民主的壓力下,在中國共產黨的提議下,被迫召開有國民黨、共產黨、其他黨派和無黨派人士參加的政治協商會議。31日,會議通過在不同程度上有利於人民的五項議案後閉幕。2月2日,由協進會等23個團體發起,舉行慶祝政協成功大會。10日晨,當參加大會的群眾團體陸續進入會場時,會場兩側布滿特務打手。由中統特務控製會場,搶占主席台。李公樸、施複亮上前阻攔遭到毒打,郭沫若、陶行知、章乃器和新聞記者及勞協會員60餘人被打傷。這一事件充分暴露國民黨反動派破壞政治協商會議決議、堅持獨裁內戰的反動麵目。

【抗議美軍暴行運動】

即“沈崇事件”。中國抗日戰爭勝利後,美軍憑借與國民黨簽訂的賣國條約,遲遲不從中國撤走,並在中國境內頻頻犯罪。1946年12月24日,北平發生美國海軍陸戰隊士兵皮爾遜強奸北京大學19歲的女學生沈崇的暴行,更激起中國人民的憤怒。國民黨當局極力歪曲事實真相,誹謗受害者,為美軍士兵開脫罪責。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從12月30日到1947年1月,北平(今北京)、天津、上海、南京等地學生相繼宣布罷課和舉行遊行示威,高呼:“抗議美軍暴行”、“嚴懲肇事美兵”等口號,要求美軍撤出中國。由於全國青年學生和各界人民的英勇鬥爭,美國軍事法庭判決主犯皮爾遜罪名成立,監禁15年。1月29日,美國政府被迫宣布撤退駐華美軍。抗議美軍暴行運動標誌著國民黨統治區人民愛國民主運動的新高漲。

【西南聯大】

“西南聯合大學”的簡稱。抗日戰爭時期設於昆明的一所綜合性大學。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後,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南開大學遷至長沙,組成臨時大學。1937年10月25日開學,設文、理、工、商4個學院17個係。1938年4月,遷至昆明,改為此名。設理工學院於昆明,文法學院於蒙自,後文法學院也遷至昆明。1939年後設文、理、法商、工、師範5個學院26個係、2個專修科、1個先修班。抗戰勝利後1946年解散,原3校分別遷回北平(今北京)、天津複校。8年中,共畢業學生約2000人。被譽為大後方的“民主堡壘”。

【《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條約》】

1946年11月4日國民黨政府外務部長王世傑、外交部條約司司長王化成與美國駐華大使司徒雷登、美國駐天津總領事施麥斯在南京簽訂的商約。共30條,近2萬字。主要內容:(1)締約雙方的此方人民有在彼方“領土全境內”居住、旅行,勘探和開采礦產資源,租賃和保有土地,以及從事各種職業的權利;(2)此方商品有彼方享有不低於任何第三國和彼方本國商品的待遇;(3)此方對彼方任何物品的輸入,以及由此方運往彼方的任何物品,“不得加以任何禁止或限製”;(4)此方船舶可以在彼方開放的任何口岸、地方和領水內自由航行,其人員和物品有經由“最便捷之途徑”通過彼方領土的自由;(5)此方船舶包括軍艦在內,可以在遇到“任何危難”時,開入彼方“對外國商務或航業不開放之任何口岸、地方或領水”。該約在表麵上雙方享有對等權利,但因當時中國落後,遠洋運輸又不發達,中國方麵無法實現該約規定的權利,故是一項以“平等”、“互惠”的形式掩蓋著侵略實質的喪權辱國的新的不平等條約。它的簽訂,受到各界愛國人士的強烈譴責。

【《中華民國憲法》】

共有兩部。一是“賄選憲法”,1923年10月,由第一屆全會憲法會議通過,因曹錕賄選總統而得名。內容包括國體、主權、國土、國民、國權、國會、大總統、國務院、法院、法律、會計、地方製度、憲法之修正解釋及效力等13章。1924年12月第二次直奉戰爭後廢止。二是國民黨政府憲法。1946年11月15日,蔣介石不顧全國人民的反對,在南京召開“國民大會”,製定並通過該憲法。它違背政協決議,是1936年“五五憲草”修正案的翻版。1947年元旦公布,同年12月25日正式施行。共14章,175條。內容為:總綱、人民之權利義務、國民大會、總統、行政、立法、司法、考試、監察、中央與地方之權限、地方製度、選舉罷免、創製複決、基本國策、憲法之施行及修改。規定總統為國家元首,統率全國陸海空軍,公布法律,發布命令,宣布戒嚴,任命文武官員,授予榮典,行使締結條約及宣戰媾和之權,行使大赦、特赦、減刑及複決之權等。規定人民在法律上一律平等,有言論、集會、結社等自由,但又規定“以上各條列舉之自由權利,除為防止妨礙他人自由,避免緊急危難,維持社會秩序,或增進公共利益所必要者外,不得以法律限製之”,將確定的權力勾銷。它以根本大法的形式確認蔣介石獨裁統治的國家製度,“人民無權,獨夫集權”是其本質。

【農工黨】

“中國農工民主黨”的簡稱。愛國民主黨黨派之一。前身為“中國國民黨臨時行動委員會”,由鄧演達等人於1930年8月在上海組成。1935年11月,改名為“中華民族解放行動委員會”(第三黨)。1947年2月2日,在其第四次全國幹部會議上,正式改為“中國農工民主黨”。以實現和平統一,建立獨立富強的中國為其政治綱領。成員以醫藥衛生界及文教界的知識分子為主。章伯鈞為中央常務委員會主席。1948年5月,響應中國共產黨提議召開新政協。1949年9月參加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新中國建立後,投入到社會主義建設事業中,在政治、經濟生活以及醫療衛生事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