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伊頓公學——英國(1)(1 / 2)

名校概況

英國有個非常有名氣的貴族子弟學府,叫做伊頓公學(Eton College)。該校創建於1440年(亨利六世),至今已有569年的曆史。曾經在此校攻讀的有許多英國曆史名人和皇室子弟。有19位英國首相是該校的畢業生,還有36位畢業生獲得過維多利亞十字勳章。由此可見,伊頓既是榮譽與地位的象征,又是精英文化教育的楷模。

英國有一個叫做溫莎的小鎮,是英國私立男校伊頓公學的校址,有名的泰晤士河從她和女王鍾愛的溫莎宮中間穿過。伊頓公學於1440年創立,一開始它是一所為70名貧困學生提供免費教育,培養他們考入劍橋大學國王學院的預備學校,經過逐漸的發展,到17世紀時它已是一所名校。並以“紳士文化”“精英搖籃”享譽世界,著名的詩人雪萊、經濟學家凱恩斯皆係這裏培養出來的,英國王子哈裏和威廉也是該校的學生。

伊頓的文化底蘊是深厚的,這主要體現在她有著古老的建築,莊重的黑色燕尾校服,各項傳統的英式體育活動加上過硬的專業師資隊伍和高品質的教學製度。英國、美國等國家各大高等學府招生的首選對象,即是在這所學校的優良環境下培養出來的精英學子,而這些學府也以招入伊頓學生為榮。譬如著名的劍橋和牛津就為伊頓畢業生提供了直接進入他們大學深造的機會。伊頓每年共有250名左右的畢業生,其中有70餘名進入牛津、劍橋,70%進入世界著名學府。因為伊頓公學學生的成績都特別優異,所以她成了培訓英國王室、政界經濟界精英的地方,被公認是英國頂級的學校。在整個英國教育界彌漫著消極的中庸態度的今天,伊頓公學卻一如既往地堅持對卓越的不懈追求。

名校特色

有一種說法在英國流傳,即英國的父母在自己的孩子剛剛呱呱落地時,就得拿著其出生證明去伊頓公學排隊登記。隻因她是名滿全球的貴族學校;隻因她是英國王儲就讀的中學;更因為在每三位伊頓畢業生中,就必會有一位能跨入牛津與劍橋大學的大門。

倘若你對於伊頓公學尚不大熟悉,那麼電影《哈利·波特》的場景能夠幫助你走近她,因為此片即是拍攝於具有500多年曆史的伊頓公學。

伊頓人值得驕傲之處在於:他們隻需用一半時間閱讀完教科書,其餘的一半時間則可以用來進行古希臘羅馬文化、俄語、戲劇、高等數學等科目的選修。他們對音樂課很重視,每周不少於4小時的課時,要學10多種樂器,最後還必須向學校的交響樂團交上自己所作的歌曲由他們來演奏。

他們的講話帶有濃厚的貴族腔調,被稱之為“伊頓公學口音”;一般情況下,他們隻與同學的姐妹結為伉儷,形成獨特的“伊頓俱樂部”。

要想上伊頓,必須“財”、“才”兼備

伊頓以前乃貴族學校,世家子弟來到這個世界後即要注冊。如今,該校的貴族已不多見,故“貴族”已實為“昂貴一族”之代稱。作為一所私立學校,伊頓原則上是“有教無類”,麵向公眾招生,然而需具備“財”“才”二字方可。每個學生一年兩萬多英鎊的學費(含住宿費),使許多家庭可望而不可及。因此,每年都有1000多名學生報考伊頓公學,通過一番嚴格的考試和麵試後,最後隻能錄取250多人。

想上伊頓也是有條件的。主要生源是私立小學的優秀學生。和伊頓一樣,私立小學也是條件好、學費昂貴,中產階級家庭很少問津。其次是公立小學成績特別優異的學生,家長望子成龍決心培養,校方也會建議其報考私立中學。海外學生亦可報考伊頓。伊頓公學一度是英國殖民地上層家庭男孩的首選,從印度王子到阿拉伯王子,個個都操一口“伊頓腔”,見了麵不談國事,先稱兄道弟將對方在校的年頭輩分,及其在伊頓的宿舍樓和房間號弄清楚,關係便近乎了不少。盡管如今伊頓有王子頭銜且後麵跟著仆人的人物不多了,然而出身大有來曆者仍不乏其人。美利堅的富豪、亞細亞的賭王,都把孩子送到伊頓。

伊頓校服猶如宮廷朝服,等級分明

伊頓的規矩使其顯得處處特立獨行。無論你是出身權貴,抑或富賈之後,進了伊頓都得遵守校規,每個學生在這裏一律平等,誰若盛氣淩人,無異於和自己過不去。

嚴格的著裝係伊頓的校規。不同職位、不同等級、不同榮譽的獲得者皆有各自不同的著裝,這都是伊頓特意為他們設計的。伊頓的校服與紳士的黑色燕尾服、白襯衫、圓領扣、黑馬甲、長褲和皮鞋相類似。這套服裝就需花費700英鎊,加上配套的成打襯衫、領帶等,少說也得好幾千英鎊。有一些帶披風的黑色燕尾服,著此裝者標誌著該人是國王獎學金的獲得者。有些穿不同顏色的馬甲者,係伊頓5年級的“明日之星”,他們是從所有獲獎者中選出的尖子。倘若配有銀色扭扣,那就是代表最高級別的優秀學生,他們將享有參與學校政務的權力。通過這些日常服飾上的區別,意在突出競爭中優勝者的地位,讓他們理直氣壯地鶴立雞群,讓學生盡情體會優勝者的優越感、榮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