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2章 構建家校溝通的平台(2)(1 / 2)

“人心都是肉做的”,用你的耐心和真誠去感動家長吧。如有的家長對“值日班長輪流當”不理解有意見,認為自己的孩子,班幹部當得好好又沒有犯錯誤,怎麼就一下子撤了?班主任就要耐心細致地做好學生和家長兩方麵的工作,講清“值日班長輪流當”不僅給了每個孩子鍛煉的機會,而且對原來的學生幹部有了新的要求,新的鍛煉,能使孩子“能屈能伸、能上能下”,培養孩子堅韌的性格。班主任曉之以理、動之以情,相信家長最終是能夠理解和支持的。

二、班主任與家長溝通的藝術

溝通是一門藝術。班主任與家長的溝通,不僅要講究語言的藝術,還要講究溝通方式的藝術。班主任嫻熟地掌握溝通的藝術,就能和家長間建立起和諧暢通的溝通渠道,形成教育的合力,提高教育的質量和效率,取得教育的雙贏。

新課程改革實施以來,教育模式發生了重大變革,原有的“單線”的學校教育已經轉為學校、家庭、社會“三結合育人”的教育網絡。作為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的主要實施者的班主任和家長。既要協同開展教育教學活動,又要相互補充、促進,所以,在現代教育形勢下,處理好班主任與家長的關係顯得尤為重要。應該肯定,作為班主任,無論教學水平如何,但都希望把自己的學生教好,作為家長,則不論自己的孩子天賦怎樣,都有“望子成龍”的心願,從這個意義上講學生家長和班主任有著共同的願望和一致的社會責任,這是能夠搞好老師與家長關係的基礎。但同時教師與學生家長還要進行充分的合作與交流,建立一種和諧的友情關係,從而多角度、多層次地發揮教育的功能,以促進學生的全麵發展。但是,在班主任的實際教學和家長的配合教育的過程中,會因為諸多的原因使老師與家長之間互相產生想法。例如:學生經常不完成老師安排的家庭作業,老師會覺得家長對自己的孩子不負責任,學生的考試成績較差,家長則認為老師的教學有問題,而表示不滿……如此等等不一一論述。所以班主任與家長之間的溝通是十分重要的環節。但如果在溝通中不注意方法和藝術,就會使教育工作得不到預期的效果,那麼班主任該如何與家長溝通呢?

1.推銷自己,贏得家長對自己的信任

每次新接一個班後的第一次家長會,班主任應該努力推銷自己,接班後的第一次家長會,總會有不少家長是第一次接觸,正如我們想了解這些家長一樣,家長也會十分關心他們孩子的新班主任是個怎樣的老師,他們同樣希望能借此了解自己孩子的班主任,以便確信他們的孩子是否能更好地學習與生活。因此,這接班後的第一次家長會就顯得格外重要。要讓家長們相信你這位新班主任是一個好班主任,是一位可以令他們信任的班主任,隻有讓家長信任你,甚至佩服你,他們今後才會積極配合你做好孩子的教育工作。反之,如果家長對你這位班主任心存疑慮,甚至有所輕視,那麼,班主任今後的工作也就難以開展。因此,作為新的班主任,要格外精心地準備你的講稿,在講稿中,毫不謙虛地告訴家長們你曾經取得的成績,你的教育教學能力,讓他們了解你。除此之外,你應該在講稿中比較清晰地闡述你對本班學生的教學、教育設想及準備進行的一些活動,同時,也借此向家長提出明確的要求,以求得家長最初的配合與理解。講稿準備好後,要像對待一次演講比賽一樣熟悉你的講稿,流利清晰的語言同樣會給家長們一個好印象,從而使他們對你講稿中所講的內容深信不疑。

以上這一點很重要,這決不是在家長麵前炫耀自己,而隻是為了給家長一份信心,讓他們相信,他們孩子的新班主任是一個好班主任,是一個有能力教好他們孩子的班主任,隻有家長對你產生足夠的信任,他們才會在今後的教育教學過程中積極配合你,而這種信任也會對他們的孩子——你的學生產生良好的心理作用,最終也給你這位班主任一份能教好這些孩子的信心與熱情。

2.以誠相待,和家長以心換心

不管是家訪還是家長來學校交換意見,我們應該立即轉換角色,把自己當作這個家庭的朋友,與家長說話就變得容易多了,千萬不要板起麵孔去教育家長或指示家長怎樣怎樣,否則是很難解決問題的。家長來訪時,堅持起身歡迎,端椅遞茶,家長走時要起身相送。而且要盡量使用文明用語,如“請坐”、“請喝茶”等等。這樣就會使家長明白你是一個很有道德修養的班主任,為彼此間的交流奠定良好的基礎。為了讓家長知道你對他的孩子特別重視,事前要充分了解學生,包括學習成績、性格特點、優點和缺點、家庭基本情況以及你為這個孩子做了哪些工作等,最好擬一個簡單的提綱。這樣在與家長交流時,就能讓他產生班主任對他的孩子特別重視的感覺以及班主任工作細致、認真負責的好印象。這樣從情感上就更容易溝通。讓家長表達他的意見很重要,謙虛誠懇,專心傾聽,會讓家長感到自己很受重視。即使是一個牢騷滿腹、怨氣衝天,甚至最不容易對付的家長,在一個具有耐心、同情心的善於傾聽的班主任麵前,常會被“軟化”得通情達理。要認真耐心地聽家長傾述,同時要輔以眼神、動作,間或插以“對”或“是”這樣的短語呼應,最好是動筆記一下要點。同時要表現出對家長心情的理解,坦誠地與家長交流,這樣可以對學生情況有更全麵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