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牢固樹立班主任觀(1)(1 / 3)

班主任作為一個班級的領導者,在一定程度上決定這個班的精神麵貌和發展趨向,也影響著每一個學生的思想領域。如果說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那麼,班主任就是世界上最美的職業。這樣說,一是因為班主任工作的神聖而崇高,二是因為班主任工作的複雜與艱辛。因此,做好班主任工作非常重要,這是一件既簡單又複雜的工作,那麼要想當好一個小學的優秀班主任,需要樹立怎樣的班主任觀呢?

一、班主任要樹立以人為本的教育觀

孩子是祖國的花朵、國家的未來,也是家庭個體的希望。如果想讓孩子像一棵小樹茁壯成長,長成參天大樹,成為建設祖國的棟梁,需要我們對孩子實施良好的教育。我們既重才,也要重德,要從小對孩子進行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小學生思想品德質量的高低是直接關係到提高全民族的素質問題。

小學階段,是加強思想品德教育的最佳時期,為了達到好的教育效果,作為小學班主任老師,應從以下幾個方麵強化教育。

1.要樹立以人為本的教育觀,提高自身素質來適應現代教育

要搞好德育教育工作,小學班主任老師,必須更新通過對教育理論學習,不斷提高德育思想素質,切實履行教書育人的職責。

教師道德水平的高低,對學生的道德教育工作起著重要的作用。韓愈說:“師者,傳道、授業、解惑者也”。這強調,“傳道”,“授業”並重的思想。作為教師,尤其是班主任,自身的道德修養必須自我完善,才能做到“傳道”,也才能在“傳道”的基礎上“授業”。作為“傳道”的教育工作者,特別是班主任老師,應把德育工作的重點放在作為主體學生身上,致力於促進學生個性全麵發展和人格的健全,實現人格個性的社會化。因此必須確立以學生為主體,以發展健康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為著眼點的現代教育觀。

要使學生個體的創造才能充分發展,教師要認真按《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範》的要求去做,樹立教師教書育人的新形象,在“傳道”,“授業”中,不斷深化自身道德修養,在育人的環境中做學生的表率。

2.要注意學生的個體差異,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修養

在小學階段,由於年齡小,可塑性強,他們的生理、心理特點及發展水平都各有不同,即個性差異。作為班主任老師要認真分析學生的個體差異,因材因人而異,根據實際情況客觀地采用不同的教育方式,用循序漸進,反複施教,不斷加深的教育方法,體現不同的教育內容,由近及遠,由淺入深地對學生進行教育。這很重要,對小學生從小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文明習慣具有奠基的作用。

教師在進行常規教學時,就必須對學生曉之以理,動之以情,激發學生思想深處的閃光點,使他們懂得一點道德概念和道德規範的同時,知道什麼應該做什麼不應該做,從日常生活中、學習中遇到的事做起。做到課內課外的行為規範一致,逐漸養成良好的道德行為習慣。因此,教師應改變過去“帶著知識走向學生”,改為“帶著學生走向知識。”這實質上是“德”、“智”教育在教法上質的轉變。學生道德修養的養成,是學生培養自我,完善自我的過程。

班主任老師,與學生接觸時間相對較多,既是學生的組織者與領導者,也是學生活動的參與者。班主任要深入到學生中去,了解他們,理解他們,關愛他們,關注個體學生的發展過程,若發現個別學生的生活習慣有違規範,應采用恰當的方式方法,去引導他們,矯正他們的行為習慣。必要時,適當以善意的懲戒,像汽車製動一樣使他們的危險行為得到約束,從而走上真、善、美的軌道上運行。

此外,班主任教師必須得到學生的信任。這種信任,是建立在教師對學生的關愛上的。當學生信任老師時,他們會把自己的心理話向老師傾訴,有疑難問題時,也會及時向老師講述,力求得到老師的諒解與幫助。一句話,教師要把學生的道德培養好,離不開走進學生的感情世界。

3.要樹立整體觀念,注重教育的整體效應

當今社會,隻靠學生教育難以完成下一代雙優建設人才的任務。班主任老師要縱觀全局,從大教育的教育觀去重視德育、智育教育。要樹立整體教育觀,加強綜合研究,銜接家長,學校,社會這個整體教育鏈,使其協調一致,密切配合。

對小學生的德育教育,並非孤立、單一進行,而要與其它教育互相促進,相輔相成,是一個全麵教育的整體。拿語文學科來說,課本所選的文章,都是曆代比較優秀的作品,課文內容融美育、智育、德育為一體,在傳授知識的基礎上,滲透了道德思想,培育了一代又一代各類優秀人才,為推動社會的進步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這些作品源於生活,來自社會,升華於社會。人們讚譽某人人品與文章,常講某某“道德文章”如何,並非泛泛之談。顯然是對某人道德健康發展的讚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