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6章 書海巡遊(11)(1 / 2)

他向作戰雙方遊說,要求釋放被俘的醫生。跟他一起救人的當地人開始流傳這一句話:Tuttifratelli(大家都是弟兄)。

戰事結束之後,杜南回到日內瓦,寫了一本名叫《回憶索爾費裏諾》的小書。

到一八六三年,杜南自費印製了一千六百本,他開始送給歐洲各國的政治和軍事領導人。他的目的是,呼籲建立一個中立而且常設的國際救援組織,無論戰爭的哪一方都必須尊重這個組織的獨立。

杜南的呼籲很快得到了支持。一八六四年,在瑞士議會的組織下,十二個國家簽署了《日內瓦公約》最初的文本。紅十字成為這個獨立組織的標誌。

一百多年後的今天,被國際紅十字會認可的國家協會中,一百五十二個使用紅十字標誌;其他三十三個使用紅新月,是後來加入的以信奉伊斯蘭教為主的國家;另外一個是以色列,標誌是紅水晶。

當初之所以選定紅十字,直接的原因是杜南和其他幾位創辦人都來自瑞士,而瑞士的國旗是紅底白色的十字。為了跟瑞士國旗區別開來,這個組織的標誌采用了相反的顏色,成了白底紅色的十字。

如果十字僅僅是一個國家旗幟的標誌,仍然很難得到國際社會的普遍接受。

事實上,十字不僅是瑞士國旗采納的圖案,歐洲的很多國旗上都有十字,比如英國和北歐各國。

這跟歐洲的信仰背景緊密相關。在過去一千多年裏,以十字架為標誌的基督教會塑造了歐洲和整個西方文明的基礎。各地的基督教會創辦了醫院、孤兒院、救濟會和各種學校。

杜南和他的同伴們選定紅十字,實際是在選定一種能夠代表救死扶傷精神的象征。在杜南從小長大的環境中,這種精神就伴隨著他。

他的父母都是基督徒,幫助孤兒和窮人的持續動力來自他們所信仰的上帝的呼召,讓他們以基督的舍己精神為榜樣。

紅十字就象征了基督為拯救世人在十字架上的流血犧牲和複活。

可能很多精力都花在紅十字會上的緣故,杜南的公司經營出現了問題。一家銀行的破產又牽連到他,他自己的公司不得不宣布破產。更多的磨難也接踵而來。

跟他一起創辦紅十字會的朋友將他驅逐出去。然後,他的母親去世。接著,他又被趕出基督教青年會。一八六七年三月,不到三十九歲的杜南被迫離開家鄉日內瓦。直到離世,他再也沒有回來過。

杜南在歐洲各國過著漂泊的生活。他做的生意都不成功。但他真正想做的事情卻沒有停止。在法國與普魯士的戰爭期間,他幫助建立了類似紅十字會的救助組織。他呼籲各國裁軍,組建國際法庭調停國際爭端。

五十九歲的時候,杜南才得以回到瑞士。到八十二歲去世,他都住在一個叫海頓的鄉村,終生未婚。要不是後來有記者發現了他,杜南幾乎銷聲匿跡了。

一九〇一年,第一屆諾貝爾和平獎頒布。獲獎者是杜南和他的法國朋友派西,一位經濟學家。對於豐厚的獎金,杜南一分未用。他建立的國際紅十字會後來三次獲獎,是迄今獲得諾貝爾獎最多的組織。

去世前,杜南請求不要為他舉辦任何形式的葬禮。他對自己的總結是:“我是基督的門徒,像一世紀時的使徒們那樣,別的什麼都不是。”

袁世凱為稱帝修廁所

劉秉榮

袁世凱在鬧帝製的時候,曾於新華門左側修了一個廁所。

老同盟會會員,當時的國會議員、國民黨政府國史館館長劉成禺,曾寫了《洪憲紀事詩本末》一書,書中記載了他親眼所見、親耳所聞的袁世凱稱帝的醜聞醜事。書成之後,請國學大師章太炎作序。章氏讀完後,說:“論載比較真實,詩也寫得不錯,但尚缺袁氏於新華宮門建廁所一事,應補入。”

袁世凱因何在新華宮門左側修廁所呢?說來荒唐可笑。

袁世凱在宣誓就任中華民國大總統後,清皇室讓出了中南海,袁世凱即由鐵獅子胡同陸軍部搬進了中南海,辦公室設在居仁堂。當其複辟帝製之決心難下之際,一麵靠楊度、胡瑛、嚴複等組織籌安會,製造輿論。一麵用迷信卜筮登基之吉凶。其長子袁克定,欲當太子,亦極欲袁世凱登基,設法鼓動袁。最後,袁終於下了登基的決心,並把中南海的總統府改名為“新華宮”。

袁世凱一宣布稱帝,立即遭到了舉國上下的反對,蔡鍔首先於雲南發難,接著,西南各省紛紛響應。一時間。把袁世凱搞得焦頭爛額。萬般無奈,袁隻得求助於迷信。就在這時,袁克定向袁舉薦了一位山東的叫賈興連的風水先生,說這人的風水看得如何如何好,袁世凱正因稱帝後被舉國上下攻擊得內焦外困,便下旨召賈興連入京,讓其看明清兩代皇城的氣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