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人生選擇(1 / 2)

時間過的很快轉眼間就到了小學畢業考試的前夕。然而禍患也在悄然降臨,薑萌的姥爺得了重病,需要很大的一筆錢。薑萌的母親楊翠華,獨自一個人,而且還帶著薑萌,日子艱難可想而知,而此時更是雪上加霜,薑萌眼看就要念初中了。楊翠華內心痛苦而掙紮。有這樣一種說法,兒女是父母生命的延續,所以兒女與父母的命運有著某種聯係,也有某種相似。

說起楊翠華和她父親倒也還有一段往事,60年代末七十年代初,農村家庭一家隻能有三個孩子。楊翠華家中是老二,上麵還有個姐姐,那時楊翠華的父親一心想要個男孩,在第一次生了個女孩之後,第二次又是個女孩,因為失望的原因就想把楊翠華送給一個在上海教書的,50多歲沒有孩子的夫婦。然而也許是血緣關係難舍,終究是舍不得。第三次終於如願得了個兒子。

也許是老天爺的捉怒,命運的無常。大女兒嫁人去了國外幾十年音訊全無,小兒子不到三十歲時,就出了交通事故死了。結果隻剩下當初想要送走的那個女兒一直在身邊。誰又能料到生前身後的事情。五十四歲時老伴又去世了。就隻能和楊翠華母女兩個一起過日子。

楊翠華並不是沒有怨過父親,然而更多的是心疼,楊翠華並不覺得父親是個負擔,反而覺得每當工作一天回到家裏能叫一聲爸爸,上班的時候說一聲:“爸爸我走了。”相比那些孤兒們,人到中年還能叫一聲爸爸真的挺好的。

然而現在情況讓楊翠華陷入深深的為難之中,楊翠華決定把事情告訴了薑萌,薑萌覺得自己的將來不能用親人的含恨離世換取,覺得應該救姥爺。楊翠華用自己所有的積蓄給父親做了醫療費,然後悉心的照顧,就像照顧一個孩子一樣。這大概是生命的輪回,生命的初始是以一個孩子而開始的,而老人更像在世間曆練過,經曆過,但忘卻了的孩子。

當薑萌的姥爺在楊翠華悉心照顧之下終於痊愈了。薑萌距離畢業考試隻有五天的時間了,在薑萌小小的心裏,第一次切身的感受到錢的意義。唯一的希望隻剩下第一名的獎金這一條出路。那時小小的薑萌隱隱的已經明白,錢雖然本身無任何意義的紙幣,但隻有具體到某一樣東西時,才能顯出意義來。比方說一個乞丐沒有錢就會挨餓,自己沒有錢就無法上初中,隻有當這些情況來臨的時候,錢往往代表的不是本身,而是身後的一個夢想。

相宜安慰薑萌說:“有我呢?咱們一起想辦法。“

薑萌知道相宜家也不算富有,而相宜也要上初中,而叔叔阿姨的工資也不高,而且相宜的母親身體也不好。

其實薑萌並不並不是一個安貧樂道的人,隻是習慣了貧窮,等待著改變這一切的契機。而此時薑萌決定第一次求別人。薑萌打小就知道求人不如求己,但她這時要求秦偉,求他把那個機會讓給自己。她把這個想法告訴了相宜,相宜有了上回的經驗教訓果斷的說:“這個辦法行不通。“

薑萌問:“可是有什麼更好的辦法呢。“

相宜說:“雖然這次小學畢業考試第一名獎勵2000元錢,你覺得秦偉會讓給你嗎?“

薑萌說:“不是一定求他,而是除了這個辦法再也沒有別的辦法。“

薑萌不知道秦偉也在麵臨著人生的重大選擇,在兩周之前有一對衣著華麗的夫婦,來學校找秦偉。秦偉感到很奇怪因為自己並不認識他們。於是有禮貌的問:“叔叔阿姨你們找我有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