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6章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教學研究(6)(3 / 3)

【關鍵詞】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德育功能

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承擔著對大學生進行係統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的任務,具有很強的思想性和鮮明的意識形態屬性,是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重要途徑,在幫助大學生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在引導大學生堅定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增強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信心,對黨和政府的信任等方麵,發揮了重要作用。“中國近現代史綱要”課是思想政治理論課課程新方案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從曆史教育角度承擔著思想政治理論教育的功能。正如教育部周濟部長指出的,“在大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形成的關鍵階段開設‘中國近現代史綱要’課, 意義非同尋常。” [1]因為在中國近現代曆史中, 蘊藏著豐富的教育資源。大學生通過對這一段曆史的係統掌握, 能夠了解“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與“國家繁榮富強和人民共同富裕”的曆史進程, 深刻領會曆史和人民怎樣選擇了馬克思主義、怎樣選擇了中國共產黨、怎樣選擇了社會主義道路, 從而進一步確立科學的理想信念, 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堅定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 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信心和決心。

一、融知識傳授與思想教育於一體,突出史學育人功能

“中國近現代史綱要”被列入調整後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課程體係,清楚地表明這門史學課程的性質是思想政治理論課,因此在設計“中國近現代史綱要”教學時,關鍵在於處理好曆史知識講授和思想政治教育的關係,要注意兩個區別:一是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其他課程相區別,它不是去展開地論述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科學體係,而是用曆史事實去闡明中國近現代曆史的基本問題和相關的理論觀點,做到“於序事中寓論斷”。二是與專業的曆史類課程相區別,本課程應注意結合近現代史的發展,著力闡明近現代中國曆史的發展規律,總結這個時期曆史的基本經驗,要注意加強本課程的理論性和思想性,充分發揮該課程的史學育人功能。

大學生是祖國的未來,社會主義建設的棟梁。為了能擔負建設祖國的重任,當今大學生必須了解中國的國情,不僅要了解中國的今天,還應了解中國的昨天和前天,無論將來從事何種專業的工作,學習和了解中國近現代史,都是很必要的。曆史是一個連續的進程,是認識現實的基礎和前提,隻有正確地認識曆史才能很好地理解現實。中國近現代史與現實和未來有著不可分割的聯係,要了解今天,麵向明天,必須了解中國的曆史,特別是近現代史。中國近現代史教育的重要作用之一就是幫助青年學生正確地認識現實。學習近現代曆史結合今天的中國現實,從而認同今天政治存在的合理性。胡錦濤強調,隻有銘記曆史,特別是銘記我們黨領導人民的中國曆史,才能深刻了解過去,全麵把握現在、正確創造未來。我們必須堅持不懈地學習中國革命史,進一步從曆史和現實的比較中加深對我國國情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理解和認識,進一步從理論和實踐的結合上增強貫徹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綱領、基本經驗的自覺性和堅定性,進一步結合新的時代條件發揚光大我們黨在革命戰爭時期形成的光榮革命傳統[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