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9章 傳媒與男性研究(3)(1 / 2)

第三節 男性對傳媒塑造的性別氣質和角色定型的認同——以一次大型調研為例

2006年7月筆者所任職的中國傳媒大學媒介與女性研究中心展開了“大眾媒介與大學生發展”的調研,對北京市十所高校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首都師範大學、北京師範大學、中央戲劇學院、中國傳媒大學、北京理工大學、中國石油大學、中國政法大學的本、研在讀生進行了問卷調查。調查的內容和對象首次按分性別比例進行了精心設計,問卷采取了調查員在各大高校半隨機、半擇選發放,被調查者現場填寫的方式。共發放問卷1000份,回收有效問卷997份,有效問卷回收率為99.7%。調查樣本的性別構成情況為男性42.13%,女性57.87%;年齡構成情況為15—20歲26.64%,21—25歲59.84%,26—30歲11.40%,35歲以上2.12%;專業構成情況為理、工、農、醫類分別占樣本總數的29%、16%、5%,文科占42.68%(其中新聞專業占被調查總人數的10.8%),其他占7.4%。

1.調查發現

(1)“賢妻良母是女性天職”的觀念認同出現了支持派、反對派、冷漠派各占三成的局麵,但分性別數據顯示五成多的男生更傾向於維持傳統。圖8-1顯示:隨著女性自我意識的不斷覺醒,以及“九五”世婦會後近十年來對於“男女平等”觀念深入而持久的宣傳教育,首都十所高校的大學生對於“賢妻良母是否是女性天職”的觀念已經出現了非常典型的分裂趨勢:非常同意此觀點的比例是10.72%,比較同意的是27.81%,感覺一般的是31.85%,不同意的是24.67%,非常不同意的是4.95%。可以說,支持派、反對派、冷漠派三分天下,彼此各行其是。

但是從男女交互分析的數據來看,選擇“一般”的分性別數據較為平均,男生29.9%,女生33.3%。但是其他選項的男女差異均很明顯:選擇“非常同意”的男生高於女生12.1個百分點,選擇“比較同意”的男生高於女生9個百分點。因此可以說,一半的男生依然看重女性的妻職和母職角色扮演,並且這些男生在意識中依然維護著“賢妻良母是女性天職”的傳統性別角色分工。

(2)四成多的男生傾向於認同“女性不如男性有管理和領導能力”。

對於男女兩性在管理和領導能力上的差異,首都高校受訪大學生中,不同意此觀點的有36.36%,其次是持“一般”態度的有27.78%,比較同意的有22.12%,非常同意的有7.17%,非常不同意的有6.57%。雖然反對“女性不如男性有管理和領導能力”的人數比例是最高的,但是“非常同意”、“比較同意”的比例也不少,另外約1/3的人選擇了“一般”,說明了大多數受訪的大學生認同“女性不如男性有管理和領導能力”,或者對這個問題持漠視態度。男生選擇“非常同意”和“比較同意”的比例遠遠高於平均水平,由此可知四成多的男生傾向於認同“女性不如男性有管理和領導能力”。

(3)對傳媒中“男人掙錢,女人花錢”的說法,七成多男大學生表示理解,超出八成的男大學生表示不讚同,說明了大部分男性受訪者對傳統性別文化中自身作為受益者和受壓迫者的雙重角色的清醒。

“男人掙錢,女人花錢”的說法是源自傳統性別角色對男女兩性價值的定型,因為作為社會資源的占有者,男性是家庭經濟的主要支柱,而女性往往需要依附男性而生活。

從統計的數據來看,52.28%的男性受訪者理解“男人掙錢,女人花錢”說法背後的根源,與男性更多占有社會資源、得到更多價值回報,以及被賦予更多征服世界的理想期待之間有著千絲萬縷的聯係,但是並不讚同此說法。不理解並且表示反對的男性受訪者比例也分別為20.05%和9.90%,隻有不足五分之一的男性受訪者(17.77%)既理解也願意接受這樣的說法。綜合來看,表示理解的受訪者比例為70.05%(52.28%+17.77%);不同程度表示反對的比例為82.33%(52.28%+20.05%+9.90%)。

可以說,由於社會經濟結構的調整,原有的男性特權受到了衝擊,特別是女權運動的影響,使男性在現實生活中需要麵對比以往更為嚴峻的生存環境和挑戰,相當一部分男性在內化傳統的男人標準時感到力不從心。所以出於自身現實的需要,較多比例的男生選擇反對原有性別體製中令男性感到壓迫的要求。